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结果:由发病现场安全转送至院内21例,2例在转运途中发生室颤,经电除颤抢救成功。结论:合理、快捷、准确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院前急救特点分析.方法 通过对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情况、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方法 、入院后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8例心跳骤停者5例抢救无效死亡,余15例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转送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经早期溶栓治疗,9例到医院后经常规急救处理,及时行急诊PTCA手术.除1例住院期间因并发反复室颤抢救无效死亡,余14例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 与转运时间延长短相关,院前急救可明显缩短溶栓开始时间,提高梗死冠脉的再通率,降低AMI患者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卞毅 《中外医疗》2010,29(4):65-65
目的对138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138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结果。结果本组现场除12例心跳骤停,其中8例抢救无效死亡,130例均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及时转送医院。9例在住院期间因并发反复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21例经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4.
李宝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10-81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救治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迅速给予取坐位、纠正缺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管等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院前急救87例急性左心衰竭,80例(占92%)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好转安全转运达院内,4例(4.6%)经抢救后未缓解,转送医院途中病情加重,3例(3.4%)抢救过程中死亡。结论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明确后,及时实施确定性救治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陈其凰 《海南医学》2004,15(5):50-50
目的 报告 1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初步经验和疗效。方法 院前给予吸氧缓解疼痛 ,扩张冠状动脉及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结果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院前紧急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转院 ,预后较好。结论 经院前紧急处理 ,病情平稳后再转送医院可以较好的保护心肌细胞 ,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对策,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通过院前的现场急救和转运护理,缩短从症状到救治的时间,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直接由急诊120出车接回我科,观察组由我科专科护士及医生经过院前指导、现场急救、建立静脉通道、镇静止痛、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心理护理、安全转运回我科。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由心血管专科医护人员进行转运,实施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监护、正确交接班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抢救措施。方法 总结 5 6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结果。结果  8例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48例均经抢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转送医院 ,3例在住院期间并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余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总死亡率 7.1 %。结论 实行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程序及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患者的院前急救就和直接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采取心电监护,院前溶栓处理,避免干扰,保持安静,及时吸氧,镇静止痛,安全转运.结果 45例患者中4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急救下,被送进医院手术室,溶栓33例,死亡7例,院前急救死亡4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2例,入院7天内死亡1例.院内接诊25例,溶栓18例,死亡10例,其中24小时死亡5例,住院7天死亡3例,住院10天死于合并症2例.结论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救治就有明显的效果,死亡率明显低于直接入院没有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46例院前急救与转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社区中较常见的危急重症。既往认为对此类疾病应以就地救治为原则[1] ,但近年来随着对其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2 ] ,以及随着院内CT、MRI等影像诊断的普及以及城乡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 ,患者自院前至院内抢救时空的缩短 ,如何对ACVD进行院前急救与转送需要有一个重新统一认识的问题。为此 ,我们对遇到的 46例进行总结 ,并对其院前诊断、治疗及转送提出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7年4月~ 2 0 0 1年 3月在本院医疗覆盖区域发病并经现场救治后转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救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对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流程,总结院前急救的有效性。结果 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场死亡率为3.7%(1/27)。26例经院前有效救治后转送院内治疗,其中死亡1例、好转18例、痊愈7例。本组死亡率7.4%(2/27),临床有效率92.6%(25/2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应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就地抢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相关急救知识宣教能显著提高院前急救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诊PCI术患者在院内转送的无缝隙交接.方法 通过召开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强化急诊预检分诊、规范转送制度与流程、完善信息系统、设备和设施、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等方式.结果 患者转送交接时间由2014年的7 min缩短到3 min,两年内未发生一起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投诉.结论 急诊PCI术患者在院内转送的无缝隙交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满意度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缩短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39例患者中现场死亡1例,心搏骤停院前成功复苏2例,其中1例因心脏破裂住院期间死亡,其余病例院前救治成功,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更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对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我院急救并转送上级医院的66例脑外伤患者,均由社区医院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实施院前急救,包括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建立有效呼吸道与静脉通道,处理外漏脑脊液,对症处理和正确搬运,最后转送上级医院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入院途中无患者死亡,患者经过我们院前的急救措施均平安送入上级医院。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稳定脑外伤患者的病情,降低运送过程中的危险性,为入院治疗争取更多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措施。方法总结69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结果。结果8例心跳骤停患者6例抢救无效死亡,63例均经抢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转送医院。4例在住院期间并发反复室颤抢救无效死亡,余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实行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7例院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坐位,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路,护理配合,安全转运。结果除1例现场死亡外,余66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均安全转送医院继续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仅有4例心脏骤停现场抢救无效死亡,而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另外54例患者均及时转送医院治疗。由于并发反复室颤,4例患者住院期间因抢救无效死亡,另50例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均全部好转出院。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梗死血管及时开通,同时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批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院前急救对成批交通伤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87例成批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降低了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结论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通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救治的保证,早期、快速、规范、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生存率,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一现场,进行院前早期识别与专业治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建立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科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发病3 h之内。结果: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梗死冠脉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在发病现场做出早期诊断和专业治疗,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