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方法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切断的方法,对子宫大于12孕周、伴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129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术中输血。其中116例患者(89.9%)先前经过1~3次足月阴道分娩;10例患者经过1~2次剖宫产;3例患者是已婚未产妇;9例患者曾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9.5)岁;体重指数平均为(27.3±7.9);手术时间平均为(152±28)min;子宫重量平均为(438±170)g(360~1120g);出血量平均(190±85)ml;从切断圆韧带到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的时间平均为(12.8±4.5)min(8~29min)。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为(3.8±2.1)d。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发生。术中发生膀胱损伤3例,经腹腔镜下行修补术,术后7d后治愈,全部患者无术后膀胱和输尿管阴道瘘发生。结论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大于12孕周,伴有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对5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LUAO-M);17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肌瘤切除术(LM),比较两种术式的相关手术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LUAO组术中出血量(88.2±52.7)ml少于LM组(103.2±54.9)ml(P=0.003);LUAO组术后病率5.7%低于LM组19.2%(P〈0.05);LUAO组术后住院天数(7.7±2.5)d低于LM组(8.6±3.2)d(P=0.001)。LUAO组术后子宫体积缩小率(48.9±38.6)%大于LM组体积缩小率(39.2±41.6)%(P=0.019);LUAO组月经过多缓解率97.0%高于LM组86.4%(P〈0.05);LUAO组术后肌瘤复发率3.0%低于LM组10.7%(P=0.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有助于拓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波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22(5):282-285
近十年来妇科手术已经经典剖腹术转向“最少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旨在 类的健康和生活水平。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新术式,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的指征,避免了腹部大切口,并发症少,病人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且要求术者有精细有操作技巧及特殊的仪器设备。帮其客观的评价,应用的前景及广泛的推广有待于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本文综述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指征、术前处理、手术步骤与 相似文献
4.
5.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问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0%不等。对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或者子宫内膜切除(或破坏)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但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因此仍有近20%的病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效。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UAB)与单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旨在评价UAB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160例有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TLH组(80例)和LAVH组(80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TLH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阴道残端愈合均良好.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有效、微创.TLH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腹腔镜操作熟练程度及医院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在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91.4±26.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6.5±20.6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7±5.8小时,24小时引流液为80.5±31.8 ml。术后2例体温38.5℃,术后病率占3.3%。术后住院时间为4.3±1.8天。结论: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克服标准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8.
丁海钢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4):261-261
为了解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价值.选择46例绝经期前,平均年龄43(34~51)岁,有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24例)采用放射介导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2(22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治疗.组2操作要点为近髂内动脉水平以腹腔镜内铗阻断子宫动脉.同时双极电凝处理卵巢固有韧带以阻断卵巢与子宫的交通血供。对两组术后子宫出血的改变情况.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方法对12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腹腔镜下常规子宫肌瘤剥除术.肌瘤数目、大小、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月经症状的改变,B超检查监测子宫大小及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92.5±31.2)分钟,与对照组(103.8±48.6)分钟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7.5±48.4)ml,明显少于对照组(233.0±86.0)ml(P<0.05);两组随访均在2年以上,平均随访26个月,研究组失访9例,对照组失访8例;研究组术后2年所有患者E2值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年,研究组和对照组94.1%和78.8%的患者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月经症状缓解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肌瘤复发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1%(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与常规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延缓了肌瘤的复发,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总结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腹腔镜下对330例患者施行子宫切除术,与170例剖腹术进行比较,就术式选择、手术优越性、适应证、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辅助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式(LAVH)受子宫大小及膀胱反折腹膜粘连的影响,适用于子宫小于16孕周尤其是临床高度怀疑子宫肌瘤或内膜恶变患者。腹腔镜筋膜内宫颈上子宫切除术(CISH)可保持阴道及盆底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切除宫颈癌的好发部位,而且手术受子宫大小及其与周围粘连的限制少。腹腔镜施行子宫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手术时间不延长、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学已进入微创时代,在许多同等适应证情况下,经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替代。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完善,涵盖疾病范围扩大,已从单纯检查性腹腔镜发展为治疗性腹腔镜,已成为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肿瘤、子宫出血等疾病。子宫切除手术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患者避免开腹痛苦,在创伤、术后恢复、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大家所认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优势及缺点,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效开展及全子宫切除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晓庆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1,(8X):168-16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诉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单纯阴式、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更具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由于不必开腹,腹壁无瘢痕、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而受到重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由于其微创、恢复快,扩大阴式手术适应证而逐渐推广应用。为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我院近5年来采用两种术式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共 18例 ,其中子宫肌瘤 11例 ,子宫腺肌瘤 6例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无效 1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恶性疾病。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为 176± 4 2 .5 0分钟 (130~ 2 2 0分钟 ) ,平均失血量为 16 0 .3± 18.5 5ml (110~ 2 2 0ml) ,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 .30± 1.2 0天 (3~ 6天 )。随诊 12~ 2 4个月 ,1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 ,B超提示子宫形态较正常子宫略小。无一例手术并发症 ,3例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或腺肌瘤临床效果满意 ,且保留了子宫形态 ,维持了盆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阴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1):51-51,62
为了保留子宫、卵巢及盆底的功能,近年来经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在熟练掌握该术式及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自2005年7月~2006年8月实施了20例保留子宫动脉的阴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首例腹腔镜辅助的根治性子官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清扫术被报道以来,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 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 (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行 L H和 AH各 35例 ,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指血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 ,术前、术后 2 4小时和 48小时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C3、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情况。结果 :AH组术后 2 4小时 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 (P<0 .0 1) ,而 L H组增高不明显 (P>0 .0 5 ) ;两组术后 2 4小时的 NGR、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L- 6、IL- 8、CRP明显高于术前 (P<0 .0 1) ,但 AH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 L H组 (P<0 .0 1) ;两组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g G均有下降 (P<0 .0 1) ,但 AH组较 L H组下降更明显 (P<0 .0 1) ;与 AH组相比 ,L H组术中出血少 ,术后镇痛用药少 ,输液少 ,术后病率低 ,住院日短。结论 :L H创伤较轻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小 ,这为术后较快恢复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在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65例经超声及MRI确诊为Ⅲ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31例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后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B组34例应用UAE预处理后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第1天较术前下降百分比、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术后第1天下降百分比、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A组少于B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是Ⅲ型CSP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较为经济的预处理方法,非紧急情况下可代替UA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TLH)与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孕12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TLH组65例,改良LAVH组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改良TLH组2例术中转LAVH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TLH组的手术时间[(116.0±30.4)min]、出血量[(98.3±45.8)ml]均显著低于改良LAVH组[(147.0±40.4)min,(133±41.7)ml](P〈0.05)。两组的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微创、安全、有效,改良TLH比改良LAVH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及手术设备和器械因素选择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2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其扩大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适应症范围,对盆腔粘连的患者也适合手术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