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在一次杂交实验中检测出不同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染色体区带上定位,使间期细胞全基因组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系统介绍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近期应用、方法评价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在一次杂交实验中检测出不同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染色体区带上定位,使间期细胞全基因组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系统介绍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近期应用、方法评价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microarray-CGH)技术被应用到临床细胞遗传学领域.该技术是选择DNA特殊片段作为靶,固化在载体上,形成密集、有序的分子微阵列.然后,从测试标本中提取DNA,将测试DNA和参考DNA用不同的荧光色素标记,杂交到微阵列上,通过检测这两种荧光色素的比率,了解待测标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其能够检测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微阵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产前、产后和植入前诊断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4.
近年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microarray-CGH)技术被应用到临床细胞遗传学领域。该技术是选择DNA特殊片段作为靶,固化在载体上,形成密集、有序的分子微阵列。然后,从测试标本中提取DNA,将测试DNA和参考DNA用不同的荧光色素标记,杂交到微阵列上,通过检测这两种荧光色素的比率,了解待测标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其能够检测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微阵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产前、产后和植入前诊断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5.
高健  郭文潮  梅冰  马丽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13-3615
目的:了解脑部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探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采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技术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检测分析(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经过array-CGH分析,在胎儿染色体7q36.3端粒位置发现存在1.4Mb的片段缺失,位于chr7:155257241-156684811,经与数据库对照分析证实为致病性缺失片段,而其父母未发现同样的基因片段异常,明确了胎儿异常的遗传学原因.结论:array-CGH是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及高准确性的遗传学分析技术,能够发现染色体片段上的亚微结构异常,是临床遗传学不可或缺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胎儿如Down's综合征多能存活,患儿大多有智力缺陷等严重症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时非整倍体的检测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检验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此方法有实验周期长、费力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引物原住标记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微阵列一比较基因组杂交等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1例特殊特纳综合征孕妇的多种遗传学检测分析,探讨特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该类遗传咨询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NIPT)检测X染色体异常的孕妇进行遗传学分析,羊水穿刺采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孕妇外周血及口腔脱落细胞.结果 NIPT检测结果显示母体X染色体有缺失;经羊水核型分析,胎儿染色体正常;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45,XO;孕妇口腔黏膜脱落细胞FISH结果:47,XXX(65%)/45,XO(23%)/46,XX(12%).结论 将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使用后能够有效提升特纳综合征诊查的准确性,精准的诊断能够为患有该症患者的遗传咨询以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入前诊断(PGD)技术的应用已有10年,其所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胚胎活检、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现在又有了荧光PCR、多重PCR和全基因组扩增等,并且许多研究者用五种甚至更多探针检测染色体异常.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分子技术包括定量PCR、DNA指纹和微阵列技术,其中用于分析单个细胞染色体的新技术包括已用于临床的分裂间期核转变和仍有待完善的比较性基因组杂交.这些技术都能在单细胞水平诊断多种疾病并使诊断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中未受精卵细胞非整倍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改变是体外受精失败的重要原因.从纺锤体形成到染色单体分离出现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的分离不均,从而导致非整倍体产生.卵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卵细胞功能丧失,以至受精失败.第一极体的形成是卵细胞胞核成熟的标志,通过评估其形态可了解卵细胞的老化程度.近年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分析全部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方法比细胞遗传学快速,在收到标本24~48h即可得到结果,有快速、准确、效率高、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医学遗传学角度探讨性别发育异常的病因.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及PCR基因诊断技术,对241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及SRY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5例,异常率18.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7例,占异常总数的15.6%,性染色体异常30例,占66.7%,性反转核型8例,占17.8%.在性反转综合征中,SRY基因与表型相符5例,不符3例.结论染色体异常、SRY基因的改变是导致性别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及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