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 ,胰岛 β-内啡肽 (β- EP)、5 -羟色胺 (5 - HT)、5 -羟色胺受体蛋白(5 - HTR)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溃疡术后 4d、10 d胰岛 β- EP、5 - HT、5 - HTR细胞面数密度增高。β- EP、5 - HT细胞于 4d达高峰 ;5 - HTR细胞于 10 d达高峰。邻片示 :部分 β- EP、5 - HT及 5 - HTR阳性物质分别位于 A或 B细胞。 结论 胰岛 β- EP、5 - HT、5 - HTR细胞可能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养的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5-羟色胺受体(5-HTR)和P物质受体(SPR),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培养的滋养层细胞为5-HTR与SPR免疫阳性反应,免疫阳性物质位于胞浆内,胞核为阴性。结论: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自身含有5-HTR和SPR,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5-HT和SP对胎盘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2A受体亚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受体2A亚型(5-HT2A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构的分布。方法:5-HT2A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HT2AR阳性细胞体主要分布于嗅球的小球层和僧帽细胞层、海马始层、外侧缰核、丘脑背外侧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脑中央灰质、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运动核和感觉神经节等;5-HT2AR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面于嗅球的小球层和内丛层、大脑皮质、外侧隔核、杏仁外侧核、丘脑网状核、腹侧顶盖区、桥核、下橄榄及脑干运动核等。结论:5-HT2AR亚型阳性结构广泛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它们可能介导5-HT在神经系统中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溃疡组NPY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升高,术后6、10d降低;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增高,6d达高峰;溃疡组CgA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6、10、14d低于正常组。结论:肾上腺髓质NPY、5-HT及CgA阳性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溃疡4、6、10、14、21及28d分批处死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粘膜的5-HT细胞。在光镜下观察胃溃疡自愈过程中,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组5-HT细胞数密度在溃疡4~28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盐水组在第4d时亦出现增高趋势(P<0.0l),但第6d后基本恢复正常。与盐水组比较,溃疡组5-HT细胞的数密度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盐水组(P<0.0l)。因而提示:胃窦粘膜5-HT细胞参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大鼠舌下腺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炜  黄威权 《解剖学杂志》1996,19(4):322-32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舌下腺中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鼠舌下腺的混合性腺泡的浆液性腺细胞,纹状管的上皮细胞均呈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邻片双标染色发现5-羟色胺反应阳性细胞也呈5-羟然胺4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提示大鼠舌下腺有自分泌5-羟色胺之功能。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在少年精神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氟西汀(Fluoxetine)为代表的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在少年的应用并不象成人那样深入,临床对照试验资料难以取得。在成人已证实ims治疗重性抑郁症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TCAs)相当,副作用小。因此.SSRIs有可能取代TCAs更广泛用于治疗少年精神疾病。Devane和Sallee[1]对1986年以来有关SSRIs在少年(不满18岁)精神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检索,本文以此为基础,展示SSRIs的应用状况。1抑郁症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证实抑郁症与5一羟色胶(5-HT)能神经之功能异常有关:①抑郁症自杀身亡者大脑中5-HT及…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5-HT)参与舌和面口部精细运动的调节。5-HT对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元功能的调控表现为兴奋性作用。本文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光镜下观察了大鼠舌下神经核内5-HT免疫阳性纤维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又进一步采用荧光逆行追踪结合固定脑片细胞内LuciferYellow染色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伸舌肌(颏舌肌、颏舌骨肌)和缩舌肌(茎突舌肌)运动神经元与5-HT免疫阳性纤维及其终末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证明:舌下神经核有较丰富的5-HT阳性纤维,以尾侧段的背侧部和吻侧段的腹侧部较为密集;根据纤维及其膨体的形态特征,本文将此阳性纤维分为三种类型。5-HT免疫阳性膨体样纤维及其终末与舌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分枝和轴丘及轴突起始段形成紧密接触;这些接触多呈不均匀的簇状(由2~7个紧密接触点组成)分布。定量分析发现:在额舌肌神经元和茎突舌肌神经元,除少量分布在胞体(密度为3.4~6.7/1000μm2)外,主要分布在近段和中段树突分权处附近;但是在颏舌骨肌神经元则集中分布在跑体(密度为10.8~17.6/1000μm2)和近侧树突上。以上所见提示:5-HT对舌下神经核整体行为的调节在不同功能的亚核可能有所选择;5-HT调制舌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式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 ,胰岛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trin ,G)和生长抑素细胞(somatostatin ,SSorD)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 结果 大部分G细胞免疫反应深浅不一 ;溃疡术后 4、10d ,胰岛G细胞面数密度增高 ,与正常或盐水组相比P <0 0 5。D细胞面数密度于 4d增加 ,P <0 0 5。 结论 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呈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 ;胰岛G细胞和D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调节的途径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了5-HT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甘氨酸作用于士的宁敏感型的甘氨酸受体,在钳制电位为-40mV时,可引起内向电流(IGly);(2)5-HT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强Gly反应;(3)5-HT的增强作用既不改变IGly的平衡电位,也不影响Gly与受体的亲和力;(4)5-HT2受体激动剂α-甲基-5-HT能模拟5-HT的增强效应;而5-HT2受体的拮抗剂ketanserine可阻断5-HT对IGly的增强作用;(5)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chelerythrine可抑制5-HT对IGly的增强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说明:5-HT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IGly,5-HT经5-HT2受体介导其对IGly的调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内经PKC的信号转导途径在5-HT对IGly的增强效应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提示5-HT和Gly的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5-羟色胺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及细胞在扬子鳄泄殖腔内的分布。5-羟色胺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为无膨体的细长纤维见于间质内,走行方向大体与平滑肌纤维一致;另一类为膨体状纤维,多见于间质内血管周围和肌束间,无方向性,其末梢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此外,在间质内血管、输精小管的周围见到散在的或小群样的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有时尚可见一个或一个  相似文献   

12.
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方法。采用自由区带电泳法(CZE),40mmol/L硼带缓冲液20PSI气压进样5s,定电流75μA分离10min,二级管阵列PDA检测器检测,应用200nm检测波长,结果显示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淋巴结中CGRP、ACTH和5-HT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羟色胺(5-HT)在正常人淋巴结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35例正常人淋巴结(包括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GRP,ACTH,5-HT的表达。结果:35例正常人淋巴结中CGRP,ACTH及5-HT表达阳性率依次为;88.5%(31/35),85.4%(30/35)及94.2%(33/35)。3种标记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副皮质区的T细胞,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部位。结论:人外周淋巴结中CGRP,ACTH,5-HT的表达率很高,且其分布与免疫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了失血性休克对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后30分钟到6小时的不同时间点,大鼠十二指肠的EC细胞数非常显地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失血性休克后,EC细胞释放5-HT的速率增加。所以,十二指肠EC细胞也可能参加失血性休克病理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梁文妹  石爱荣  何素云 《解剖学报》1998,29(4):438-440,I010
为了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在胎阑尾中的个体发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PAP法,对36例12-38周人胎阑尾中IAPP免疫反应性细胞,生称抑素IR细胞5-羟色胺-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肥12周,阑尾上皮中已可见到SS-IR细胞,而IAPP-及5-HT-IR细胞于14周才见到。在整个胎期,阑尾中的IAPP-及SS-IR细胞始络分散存在,数量较少,而5-HT-IR细胞数量随胎龄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羟色胺受体在大鼠脑垂体前叶中的分布及5-羟色胺受体与黄体生成素的共存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大鼠脑垂体前叶分布有5-羟色胺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较大,多边形或图形;黄体生成素阳性的内分泌细胞中含有5-羟色胺受体。结论:存在于垂体前叶的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可能在垂体前叶的5-羟色胺受体介导下,直接参与垂体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氨基胍对白介素-1β损伤的离体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氨基胍AG)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民的胰岛细胞损害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AG及基至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胰岛素分泌以及胞内DNA、胰岛素含量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以IL-1β诱导,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胰 素发泌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遍素释放量均明显减少;胰同细胞内DNA、胰钫 含量及细胞活性(MTT值)均显著下降;A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犬和大鼠回肠壁丛内 5 羟色胺能神经元。方法 应用 5 羟色胺 (5 HT)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改良法对正常小狗 (5只 )回肠切片标本、正常大鼠 (8只 )和 5 羟色胺酸前处理大鼠 (4只 )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 5 HT免疫反应性 (5 HT 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 正常大鼠回壁内神经节 (丛 )内可见少数 5 HT IR核周体 ,及肠肌丛周围和节间束中含有丰富的 5 HT IR纤维。 5 羟色胺酸 (5 HTP)处理后大鼠与正常鼠相比较 ,回肠壁丛内 5 HT IR胞体和带膨体纤维的可见数稍多 ,及免疫反应性增强。正常狗远端内 5 HT IR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非常丰富 5 HT IR基础丛内有 1~ 4个 5 HT IR神经元胞体。结论 本研究对犬和大鼠肠内 5 HT能神经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肠 5 HT能神经元与胃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岚  黄威权 《解剖学杂志》1997,20(6):545-547
实验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对豚鼠胃和小肠5-羟色胺(5-HT)及5-HT受体进行双标记研究。结果显示,胃底腺壁细胞,小肠的绒毛上皮细胞和小肠腺上皮细胞均呈5-HT受体阳性,5-HT阳性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5-HT受体阳性的细胞间,一些5-HT阳性的内分泌细胞同样呈5-HT受体阳性。胃及小肠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呈5-HT阴性反应但呈5-HT受体阳性反应,肌间神经丛的神经纤维呈5-HT阳性,神经元胞  相似文献   

20.
实验借助HRP逆行定位和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相结合的双合的双重标记技术,探讨豚鼠中脑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向正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结果首次确定了(1)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内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式叉上核的直接投射和分布特点;(2)投射神经元主要集中集中背核;(3)中缝背核对视交叉上核的投射神经元几乎均为5-羟色胺能,而缝中中5-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投射神经元的各占半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