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限性硬皮病皮损中包柔氏疏螺旋体的PCR检测结果范卫新,CLLeonardi,NSPenneys局限性硬皮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皮肤病。近来的研究报告提示局限性硬皮病和硬化萎缩性苔藓与包柔氏疏螺旋体(Boreliaburgdorferi,后简称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2.
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特点是秃发和水疱愈后皮肤萎缩而无瘢痕。国内尚没有报道。本文阐述了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病理、电镜、免疫荧光方面的特点,这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该病患者;还讨论了BPAG2和层粘连蛋白5的基因突变导致该病,及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在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硬化萎缩性苔藓(LSA)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疏螺旋体属的感染、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的减少和氧化应激损伤均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病因未明的疾病,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通过临床、组织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局限性硬皮病可能与博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ACA)多见于中、老年,作者报告2例儿童ACA 伴有包柔氏疏螺旋体属(Borrelia bnrgdroferi)感染,并认为是欧洲儿童中的首次报告,例1为10岁男孩,数周来右下肢皮肤变黑;无自觉症状,一年前有蜱咬病史。检查可见膝、小腿和足背呈青紫色、水肿和充血,踝部皮肤干燥和营养不良。血清B.burgdroferi 抗体滴度1/4096(正常1/64以下),皮肤活检组织  相似文献   

6.
我们报告1例红皮病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阳性.用菌必治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硬化性苔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破坏性的慢性皮肤粘膜病变,其病因至今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增多,病变区局部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因而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此外,疏螺旋体属的感染、遗传因素、雄激素受体的减少、细胞分化异常等都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7213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中博氏疏螺旋体DNA/马东来…∥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6).-442  相似文献   

9.
莱姆病是由博氏(Burgdorfer i)疏螺旋体引起,经硬蜱传播其临床表现多变,关节周围纤维化结节(PFN)为其特征性皮肤症状。报道2例起因于莱姆病的PFN。例1.男性,59岁,主诉全身大关节疼痛及双手、腋下与腹股沟区皮肤发紧。体检:双手及手指运动困难,似有发硬及强直,但皮肤颜色正常。双腋下及腹股沟有红斑性、青紫色、硬皮病样斑块,且向腰部扩展。双  相似文献   

10.
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特点是秃发和水疱愈后皮肤萎缩而无瘢痕。国内尚没有报道。本文阐述了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病理、电镜、免疫荧光方面的特点 ,这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该病患者 ;还讨论了BPAG2和层粘连蛋白 5的基因突变导致该病 ,及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在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中博氏疏螺旋体DNA马东来周光霁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又称Pasini-Pierini特发性皮肤萎缩(IAPP),是一色素性皮肤萎缩性疾病,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结果[1]包括临...  相似文献   

12.
1948年MacCallum等曾报道澳大利亚一组特殊性溃疡,该病极难治疗,并培养出一种以前未见过的抗酸杆菌,其后命名为溃疡分支杆菌.以后在乌干达的Buruli地区亦发现此种溃疡,又称为Buruli病,现此病与溃疡分支杆菌感染为同义词.此病在非洲许多国家、南美、东南亚及中太平洋地区亦有发现,在全球以一种热带病形式出现,并较以前增加.本文报道贝宁Oinhi地区28例受溃疡分支杆菌感染的病例.诊断分支杆菌溃疡的标准为:(1)溃疡边呈广泛凿入性;(2)皮下组织坏死;(3)溃疡周围皮肤光泽和有色素沉着.以前感染的证据为皮肤损害上瘢痕深深地凹入健康皮肤,并与溃  相似文献   

13.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是一种以萎缩性丘疹样皮损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多系统脏器受累,死因多为胃肠穿孔和频发弥漫性腹膜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发病原因尚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高凝状态、纤维溶解蛋白异常、基因易感性、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组织病理:血管腔纤维性增生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阻塞.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膜攻击复合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12等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沉积.恶性萎缩性丘疹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27例(报告5例,复习文献22例)成年后起病的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学特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均在34~71岁发生皮肤、爪甲和粘膜的念珠菌感染.19例念珠菌病的开始早于胸腺瘤诊断平均3年.常伴发于胸腺瘤的疾病亦见于本文病例,包括:重症肌无力8例;肌炎3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3例;骨髓或循环血液成分疾患8例(再障、粒细胞减少、恶性贫血等).皮肤毛发异常(脱发、皮肤白斑、剥脱性红皮病)4例.在胸腺瘤病理资料完整的20例中,9例属良性,其中6例为女性;11例属恶性,  相似文献   

15.
961717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合并1例/孙建方…//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5).-316 男,15岁。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①病理上,二病真皮内的胶原纤维均有增生、硬化及程 度不同的玻璃样变性,提示二病可能有类似的病理学基础。②与硬皮病的关系,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PLA)可转变为硬皮病,或与硬皮病存在,硬化性萎缩性苔藓(LSA)可与硬皮病存在,提示三者之间有一定的病谱学关联,从而间接显示PLA及LSA的关系,值  相似文献   

16.
莱姆疏螺旋体病第五次国际会议于1992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举行。会议讨论内容概述如下。①临床表现:有报告认为纤维肌痛是莱姆病(LD)发病持续性症状的常见原因。儿童中纤维肌痛常误诊为LD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对慢性疲劳或有骨骼肌和(或)不明确症状的儿童多不常考虑为纤维肌痛。少数LD发病前患者可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无特异症状时LD常被误诊。关于中枢神经系统LD,即神经疏螺旋体病的诊断,一些研究应用PCR鉴定脑脊液中来源于博氏疏螺旋体(Bb)的DNA,也可检验鞘内产生的特异抗体。定量脑电图技术在核磁共  相似文献   

17.
报告4例弥漫性筋膜炎(DF)伴嗜酸粒细胞(EC)血症,并经病原学检查证实为博氏疏螺旋体感染病例。其中2例临床诊断莱姆病,另2例经银染组化发现有博氏疏螺旋体存在。 例1女,63岁,右前臂皮肤、皮下组织疼痛、变硬伴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但无红斑发疹,血清总球蛋白轻度升高,EC计数9%,ELISA法测抗博氏疏螺旋体IgG升高。 例2女,59岁,蜱咬后腿后侧部出现游走性红斑,随后疼痛、变硬,局部见线状“木质状”硬皮病样损害,间接免疫荧光血清试验示莱姆病抗体1:256阳性,EC计数12%。  相似文献   

18.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poikiloderma atrophicans vasculare,PAV)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皮病(Diabetic dermopathy,D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DD以糖尿病患者具有局限于胫前的萎缩性色素沉着斑为特征,常伴有3种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现已证明DD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故当发现存在DD时,应迅速和积极地进行干预,及时发现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9岁。颈项、躯干、四肢色素沉着斑15年,逐渐加重2年。患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较多噬色素细胞浸润。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检查诊断为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少见,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