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亮  鞠远福  郭平  陶明 《口腔医学》2006,26(5):382-384
目的探讨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例成年患者采用下颌骨部分切除即刻植骨术,1例青少年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是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的栓塞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特征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例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9例栓塞后行颌骨刮治。所有病例均定期随访,分析其造影特征,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9例造影显示颌骨中心大范围静脉腔。9例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且保持了颌骨的连续性;9例中5例随访18-27个月无复发。2例单纯栓塞治疗病例,栓塞后追踪24个月无复发。结论 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栓塞后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可使颌骨的连续性得以保存;部分病例经动脉和瘤腔栓塞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动静脉畸形被视为一种血管来源的真性肿瘤[1]。由于其发生率低,部位隐蔽。早期常无症状,易误诊和漏诊,常因意外造成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早期临床表现易误诊,X线表现需要与其他多种疾病相鉴别。这里,我们报道一例左侧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此患者因拔牙后不可控制的出血转至我院,在止血和维持重要生命体征后在我院行介入与下颌骨刮治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3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分别予介入栓塞结合手术切除2例,单纯介入栓塞1例,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36个月,介入栓塞结合手术切除2例均治愈,保存了下颌骨,骨腔新骨形成,面形及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单纯介入栓塞的患者,术后3个月牙龈再次大出血,予以切除下颌骨同期修复重建。结论介入栓塞结合手术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可达根治肿瘤又保存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颌骨内血管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治疗颌骨内血管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6例临床收治的颌骨内血管畸形的病例。结果:颌骨内血管畸形常同时伴有软组织病变 ,牙龈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轻微外伤或拔牙操作可导致严重出血。颈外动脉结扎栓塞可以作为应急止血措施 ,也可在术前或术中应用以减少手术失血。结论 :颈外动脉结扎栓塞加手术切除即刻整复是根治颌骨血管畸形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3月至2004年1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患者37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31例),其中21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主要为附凝血棉纤毛的弹簧圈、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NBCA)。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颌骨的部分切除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病变搔刮术。结果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在X线平片上呈现多种表现,如囊状、骨小梁粗糙及“皂泡样”改变,多伴下颌神经管的扩张;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改变,呈不同形式即单囊状和多囊状骨吸收。MRI可见颌骨体或升支部异常信号影,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间可见流空信号影。血管造影可见颌骨内的异常血管团(又称“静脉池”)。上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均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下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中的26例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5例呈动脉畸形。在17例经动、静脉双路栓塞治疗的动静脉畸形和4例行动脉栓塞的颌骨动脉畸形中,16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5例慢性渗血者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不全栓塞后再出血行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4~59个月,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在随访的X线片上,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无明确的X线平片特征,MRI和数字化血管造影(DSA)对其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对动静脉畸形应行动、静脉的双路栓塞治疗,对动脉畸形应行供血动脉的超选择NBCA栓塞。  相似文献   

7.
上下颌骨血管构筑及在正颌外科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及同期种植体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骨缺损行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于术中同期植入Frialit-2台阶柱状牙种植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2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X线与CT检查骨愈合良好,骨重建形态与种植体位置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与同期牙种植体植入重建下颌骨缺损可有效地恢复面部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首次介绍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和显微血管吻合的腓骨肌瓣即刻精确重建的经验。方法: 2018年1月—3月,对我科收治的4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行经口内入路的下颌骨节断性切除及显微血管吻合的腓骨肌瓣即刻重建术。3例术前行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并行钛板数字化压模成型。术中先在口内颊部显露面动、静脉并保护,按截骨导板完成下颌骨节断性切除和腓骨瓣塑形、钛板固定后,用导航验证重建下颌骨的位置。显微镜下将腓动脉与面动脉作端-端吻合,腓静脉与面静脉用微血管吻合器Coupler吻合。术后常规采用手提超声多普勒监测血管血流信号;术后1周复查全景片,检查重建下颌骨的位置。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口内入路的下颌骨节断性切除、腓骨重建,其中3例顺利完成口内显微血管吻合,1例因术区瘢痕、面静脉不理想而引至下颌下吻合。术后超声多普勒监测显示血流信号正常,口内及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中导航及术后全景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位置理想,咬合关系正常,面部外形对称,无面瘫及开口受限。结论: 经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的节断性切除及腓骨肌瓣精确重建和口内显微血管吻合是完全可行的,能够达到口外入路同样的效果,同时口外无瘢痕。  相似文献   

11.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重度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骨真性前突、严重反He关系的患者,行术前牙齿正畸治疗后,采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内固定,术后正畸治疗,恢复尖窝咬He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获得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术后随访1年,未见下颌前突复发。结论重度下颌前突畸形采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正畸治疗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及术后血运监测胡勤刚,金友仁,徐明耀,翁应时下颌骨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术后及粉碎性骨折。因下颌骨连续性中断,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功能及语言能力,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修复下颌骨缺损已成为共识[1、3]。目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照组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实验组行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比较2组患者移植效果、疼痛、生命质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近中牙龈乳头、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弧度、唇侧龈缘高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根表面牙龈质地及颜色得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VAS、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生命质量均显著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7.5%),肺炎、感染及伤口复发各1例,实验组2例(5%)出现并发症,伤口复发及肺炎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可显著提高修复效果、缓解疼痛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好发于颌面部的疾病,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由于疾病发生于颌面部,对患者面容美观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折后正常骨结构与骨血运均被破坏 ,二者在修复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骨血供改变直接影响着骨折愈合的过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是体内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 ,它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多个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本实验应用外源性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rhb FGF)治疗兔下颌骨骨折 ,观察其对骨折局部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rhb FGF/胶原复合物膜的制备超净工作台内将 rhb FGF(珠海东大生物制品公司 ) 8μg用0 .3 ml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与牛胶原蛋白 I型 (北京革瑞…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口腔颌面部高流速血管畸形是颈外动脉系统发生的动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假性动脉瘤以及先天性颈外动脉-颈静脉瘘等一组病变的总称。在以往的教科书中该类病变被称为“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瘘”等,其共性的临床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膨隆、溃疡出血。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是高流速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重建下颌骨缺损中应用。方法:10例下颌骨术后缺损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术前常规行下肢CTA检查,重建钛板预成形,进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术前CTA检查顺利,10例中1例胫后动脉缺如,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放弃腓骨肌皮瓣重建。9例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成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CTA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供区评价选择、手术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1980年以前,我国及许多国家对先天性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和治疗还是非常混乱的,Mulliken和Glowacki 1982年首先进行了生物学分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1995年Wancr和Suen又修改了此分类,这一新分类已被国际脉管病研究地推荐为国际统一分类, 2004年7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而外科专业委员会率先在国内成立脉管性疾病学组,  相似文献   

19.
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位置及吻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摆放及吻合方法。方法:自1996年4月以来,应用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按下颌骨术后缺损范围,将其分为八类。根据每类的特点,提出血管蒂的放置,受区血管选择及吻合方法。结果:26例腓骨(皮)瓣全部存活。血管蒂长度在4~8cm;受区动脉大多数选用颌外动脉(19例),少数选用甲状腺上动脉(7例);受区静脉选用面静脉9例,颈外静脉17例。23例为近心端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3例为逆行吻接。结论:不论下颌骨缺损类型如何,血管蒂必须置于新建下颌骨下缘或内面,并千方百计靠近受区血管,以确保吻合成功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于肿瘤切除后采用血管化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骨内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移植骨存活,植入的13枚种植体均与移植骨形成骨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48个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患者外形、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运用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