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一种特效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公认的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易导致残疾的疾病.而阻断继发性脊髓损伤是急性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之一。众多研究表明,CsA能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笔者就CsA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理想种子细胞之一。嗅鞘细胞能通过分泌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炎症反应、迁移特性、髓鞘形成作用、抗氧化作用、脂质调节作用等方式或特性促进轴突的萌发及定向延长,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以及神经修复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利用生物工程、组织工程、重编程等技术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嗅鞘细胞的疗效,从而为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将对嗅鞘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加以总结,同时归纳近些年优化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策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潜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预防犬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犬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Allen’s法打击犬胸13节段脊髓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所有动物均行介入下选择性动脉插管至伤椎水平肋下动脉,留置导管作为局部给药途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川芎嗪治疗组。术后采用胥少汀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MRI检查、血清和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B蛋白的测定来衡量脊髓损伤程度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川芎嗪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在1W有统计学意义。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川芎嗪治疗组的相对信号值低于脊髓损伤组,在72h、1W有统计学意义。川芎嗪治疗组血清和脑脊液中MBP低于脊髓损伤组,并且MBP在72h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对于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除具有促进祖红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成熟的功能外,还具有抗血管痉挛、抗凋亡和抗炎等多种功能。EPO及其受体不仅存在于造血系统中,还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EPO除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外,对急性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性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机制是抑制细胞的凋亡。目前研究认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是EPO短期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而EPO的神经营养作用则具有长期保护效果。但其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他克莫司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DC  Yuan XH  Li HJ  Wei X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88-109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法制成犬急性脊髓损伤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组(n=8),经动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B组(n=8),FK5060.18mg/kg;C组(n=8).FK5060.3mg/kg。B组、C组均在致伤后2h经动脉插管单次给药。致伤后行脊髓MRI影像学检查、脊髓功能评分、脊髓组织病理观察、神经丝蛋白(NF20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脊髓功能评分C组优于A组(P〈0.05);B组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RI显示:脊髓损伤后C组病变范围小,恢复快,B组次之.A组最差。C组NF和GFAP表达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FK506(0.3mg/kg)对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继发损伤,加快脊髓功能的恢复;局部应用FK506对急性脊髓损伤治疗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PBS对照组)和B组(E2治疗组),每组42只,B组造模成功后15min及24h腹腔注射E2(4.0mg/kg,以PBS溶解),A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无菌PBS。分别于伤后7d、14d、21d及28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伤后6h、24h、3d、7d、14d及28d时处死动物,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伤后14d起,B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法检测表明,大鼠SCI后存在细胞凋亡,3d时达高峰,与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一致,B组伤后24h、3d及7d时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伤后24h、3d、7d、14d及28d时caspase-3表达低于A组(P〈0.01或P〈0.05),而Bcl-2表达高于A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促进大鼠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E2可能是通过减少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和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分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血清诱导分化可见大量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特征的分化细胞,与施万细胞共培养则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两种细胞共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后,施万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且其分化方向和成熟程度可以被多种环境因子所调控。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移植物包括组织移植和营养支持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可作为支架桥接损伤间隙,使新生和损伤的轴突沿适当的方向生长,并可刺激有助于轴突生长的蛋白质释放。细胞移植可在脊髓损伤的多个方面起作用,如替代受损细胞如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泌促进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轻继发损伤,在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引导神经再生,酶解胶质瘢痕,去除细胞碎片,调节免疫反应,修复脊髓中的非神经组织如血管等。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和死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TOR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TOR能够参与调节神经保护功能,但ro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综述相关文献,进一步拓深在脊髓损伤中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治疗是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从传统的大剂量激素冲击、手术解除压迫、术后康复锻炼等到干细胞移植、基因疗法等均未取得满意效果.大量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有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新方法.该文就GDNF结构特性及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FP)和运动诱发电位(MF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3)A组脊髓神经功能较B、C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治疗是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从传统的大剂量激素冲击、手术解除压迫、术后康复锻炼等到干细胞移植、基因疗法等均未取得满意效果。大量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有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新方法。该文就GDNF结构特性及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临床常见且预后大多较差,损伤后病理过程相当复杂。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中类泛素修饰蛋白(SUMO)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SUMO是一类最新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类泛素化修饰在人体中多个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脊髓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等过程中多种重要的蛋白分子均存在SUMO化修饰调控机制,SUMO相关蛋白的应用亦被证明可调节氧化应激延缓神经元的死亡,其与抗氧化剂等其他脊髓治疗性化合物联合使用有望用于预防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本文拟对脊髓损伤过程中有关SUMO化修饰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做椎板切除术。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术后6、12、24h取材,采用干湿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钙、镁离子含量。[结果]伤段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及钙离子水平升高,两者均于伤后12h达高峰,而镁离子水平降低,应用FK506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P〈0.05,P〈0.01)。[结论]低剂量FK506可减轻伤段脊髓组织水肿和电解质失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会导致神经元细胞破坏,包括细胞膜、轴突、髓鞘的崩解。《神经外科回顾》(Neurosurgery Review)2003年5月刊登了Kaptanoglu等人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的目的是证明硫酸镁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实验将所有的实验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2h都静脉注射伊文思兰,再分为椎板切除组、脊髓损伤组、治疗组三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因脱髓鞘作用、轴突的断裂、神经细胞的死亡、胶质疤痕等而受到限制。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效果均不理想。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一种,具有功能强大的神经营养作用。随着近年不断深入的研究,GDNF越来越多的功能作用被发现,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对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其在促进脊髓损伤恢复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脊髓     
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障碍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7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原发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衡亮  张昕  钱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10-413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aloe polysaccharide,AP)对兔脊髓缺血损伤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 ),即对照组(C 组)、芦荟多糖组(A组)、溶剂对照组( V组 ) 及假手术组(S组).A组在脊髓缺血前30min经耳缘静脉给予50m·kg-1芦荟多糖;V组以同样方式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仅仅制备脊髓缺血损伤模型,不进行其它处理;S组仅仅暴露腹主动脉,而不阻断它,其他处理同C组;兔脊髓缺血模型采用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再灌注后48h,对所有动物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制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A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多于C组及V组(P<0.01);C组及V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功能评分与其对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04,P<0.01).结论:芦荟多糖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H(Cyclin H)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取5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8组:正常对照组、T9撞击伤6 h、12 h、1 d、3 d、5 d、7 d、14 d 7组,每组7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H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H在正常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Cyclin H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意义.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中Cyclin H表达呈现逐渐升高再下降的趋势,3 d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H在正常脊髓中表达,损伤后3 d,Cyclin H在脊髓白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灰质中的表达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H与神经元标记物NeuN、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有少量共定位.结论 脊髓损伤后Cyclin H蛋白水平有明显时相改变,且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有共定位,提示Cyclin H在脊髓损伤后可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功能的营养因子,目前发现EPO对脊髓损伤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脊髓损伤的的研究进展,对EPO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