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效果.方法 连续病例20名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取药物干预,另一组采用认知暴露疗法结合药物干预.疗效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PCL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抑郁问卷(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 Y)、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盲法评定.结果 药物治疗和结合治疗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TSD的症状,但是在再经历方面,结合治疗组下降稳定.其余各量表纵向效应明显.随访时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PCLS)进行测量,发现结合治疗组有两名被试已经不再符合PTSD诊断阶段,但是统计检验显示两治疗组之间并无差异.结论 认知暴露疗法有助于PTSD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洪灾13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者的预后情况,以及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200例经历1998-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特大洪灾且经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被归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的灾民再次进行调查。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再次进行筛查,实际入组184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n=162例)和PTSD症状阳性组(n=22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查两组的人格特征。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结果:洪灾13年后PTSD症状持续阳性比率为12.0%(22/184)。康复组EPQ-RSC外向人格得分高于PTSD症状阳性组[(51.8±10.7)vs.(45.1±13.2),P0.05],神经质人格得分低于PTSD症状阳性组[(46.5±10.1)vs.(58.3±1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变量后,神经质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OR=3.63,95%CI:1.05~12.54)。结论:洪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持续存在的情况值得重视,神经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SARS患者、疫区公众PTSD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进行测试。结果:①SARS患者PTSD可疑者检出率为55.1%,疫区公众为31.1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14.840,P=0.000);②相关分析结果:SARS患者、疫区公众PTSD可疑者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发生PTSD症状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ILS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保护因素。结论:①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相关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PTSD可疑者检出率较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的不同,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6 4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和 6 4例对照组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中有 6例患延迟性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PTSD现患率为 9 3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中PTSD的抽样调查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有 32例地震后发生急性应激性反应 (acutestressreaction ,ASR)。目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现在SCL -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 ,SDS总分和标准分 ,SAS总分和标准分 ,CMI中部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0 1)。结论 :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人类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集体外伤后儿童心理健康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体外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于外伤窒息后1周,6周,10周,16周,34周对44例外伤性窒息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按CCMD-2-R标准进行诊断。结论:全部患儿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周内有19例患儿、6周时有10例患儿符合PTSD诊断,其中8时患儿于3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窒息治疗中应重视对患儿精神状态的观察,对有心理障碍者应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理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识别相关的创伤性压力源。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压力源访谈提纲、PTSD平民版筛查问卷( PCL-C )、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56例已诊断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进行调查评估,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调查PTSD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压力源情况。结果:用PCL-C筛查PTSD症状阳性率14.29%,CAPS诊断PTSD发病率8.93%。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婚姻情况、教育程度、患儿性别、病程长短、治疗方式、居住地与PTSD症状发生无关,发现孩子诊断为糖尿病是主要创伤性压力源。结论: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存在较高的PTSD发病率,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乌鲁木齐市某突发群体事件后2个月,对事发地之一沿街社区年龄≥15岁的居民931人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进行检查,使用DSM-IV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计算PTSD和抑郁症的检出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评估应激症状和人格及应付方式,分析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检出率为13.5%,抑郁症为8.7%,排在所有精神障碍检出率的前两位。将931人按诊断结果分4组,即无病组(n=705)、PTSD组(n=72)、抑郁症组(n=28)和PTSD抑郁症共病组(n=53)。无病组EPQ神经质得分小于其他3组[(5.8±4.8)vs.(10.6±5.1),(10.9±4.9),(14.0±5.2)],PTSD组和抑郁症组小于共病组(均P0.01)。无病组的CSQ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3组,共病组的自责因子得分高于其他3组,无病组和抑郁症组的求助因子得分高于共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事发时暴露程度高,神经质、掩饰性和自责得分高者更容易出现PTSD(OR=1.03~3.95)和抑郁症(OR=1.04~4.33)。结论: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PTSD和抑郁症检出率较高,心理创伤后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事发时暴露程度高,以及较高水平的神经质、掩饰性和自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地震3年后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重灾区受灾群众155人的调查资料,以PTSD筛查阳性人群为病例组,阴性人群为对照组,对自编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的问卷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及灾难暴露程度、参与现场救援、地震中失去亲人与否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性别(χ~2=4.65,P0.05)、受教育程度(χ~2=9.63,P0.01)、灾难暴露程度(χ~2=7.15,P0.01)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89,P0.01)、非文盲(OR=6.30,P0.01)、高暴露者(OR=17.44,P0.05)是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地震三年后重灾区受灾人群中女性、非文盲、高暴露者发生PTSD的危险性大,提示应当重点对这类PTSD的高危人群进行灾后创伤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TSD诊断量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PTSD的患者并调查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①400例被试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3.380,P0.001)、重大外伤(χ2=24.488,P0.001)、癌症(χ2=9.268,P0.05)、丧亲(χ2=41.083,P0.001)的被试PTSD症状的发生率高。结论创伤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患有癌症或丧亲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