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住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制动6—8周结合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优11例,良1例。结论对于活动较多且缺损明显的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并在临床应用于20例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跳跃伤12例,砸伤4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2例。均为陈旧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天~3个月。全部患者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完全性断裂4例,不完全性断裂16例。结果:临床应用2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4例,良6例,优良率100%,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对于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倒"V-Y"肌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跟腱陈旧性断裂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0年2月~2007年6月共收治15例跟腱断裂患者,均采用倒"V-Y"肌腱成形术向下推移修复.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 进行倒"V-Y"肌腱成形术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1例,良4例.未发现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结论 用Abraham倒"V-Y"跟腱成形术重建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报道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排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本手术与传统的Bosworth氏法Lindholm氏法和Abraham氏“V-Y”腱成形术相比手术简单易行。结果:术后跟腱多无粗大的瘢痕粘连,踝关节活动较好。随访6个月~6年,优11例,良6例,可4例。结论:本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春吉 《中原医刊》2009,(23):32-34
目的分析腓骨长肌腱用于修复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腱在远端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24例。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4例中优14例,良10例。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皮肤与跟腱粘连。结论对疑有跟腱断裂的患者未进行认真的体检是导致跟腱断裂误诊的重要原因。避免误诊、尽早手术及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用腓骨长肌腱重建陈旧性和某些急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跟腱损伤手术修补后发生局部感染或再次断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作者对陈旧性跟腱断裂以及经修补后再次断裂的23例患者采用跖肌腱修复跟腱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该方法的优点是手术切取跖肌腱简单,组织学上无差异,无抗原性。跖肌腱本身有韧性,抗拉强度大是治疗跟腱断裂较为理想的材料。对陈旧性跟腱断裂、跟腱缺损、局部坏死采用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腓骨长肌皮下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切取腓骨长肌经皮下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结果11例经治疗后,平均随访18个月,优6例,良4例,差1例。结论使用腓骨长肌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陈旧跟腱断裂治疗体会。方法:利用屈趾肌腱近端穿过跟骨与近端跟腱缝合修复跟腱缺损。结果:我院从2001~2006年收治16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应用屈趾肌腱结合近端腱束完成修复。经过1~4年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87.5%。结论:可以用此方法修复陈旧跟腱断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标准评分为(69.5±2.1)分,平均年龄(35.3±1.3)岁,从受伤至受伤干预后的时间4~8个月,平均时间为(5.31±1.04)个月,采用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围手术期从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进行康复护理后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时间13.7个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为3~12个月,平均时间为(5.03±1.03)个月,恢复到正常运动时间为6~18个月,平均时间(8.31±1.30)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6.3±1.6)分,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0%。 结论 前中后期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跟腱断裂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次断裂的发生,对促进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4股半腱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2~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伸膝活动受限.膝关节屈曲活动均>110°.结论:关节镜下采用4股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采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术后6周去长腿石膏后托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随访1年,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结果:13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生硬和跟腱再次断裂等发生;2例肌皮瓣皮肤发生部分坏死,行植皮术后延期愈合。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优9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采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能较好地恢复跟腱的功能,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大鼠跟腱标本中分离培养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progenitor cells,TSCs)并加以鉴定。方法大鼠跟腱经消化后,获取的有核细胞按不同密度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原代为P0代,P1~P3代用于实验研究。观察其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其干细胞标志物予以鉴定,以不同的全成分诱导分化液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具有克隆生长特性,表面标记物表达为CD44h(+)、CD90(+)、CD34(-)、CD106(-),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SEA4、Nucleostemi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经诱导后能够向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多向分化。结论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同条件下可能向不同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吞噬细胞功能实验等多项细胞免疫学指标测定 ,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与生物力学测定 ,比较深低温冷冻与深低温冷冻干燥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差异 ,并综合评价各种移植的效果。结果显示 :①深低温冷冻移植组及深低温冷冻干燥移植组的淋巴细胞死亡率、转化率及吞噬细胞吞噬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移植组 (P <0 .0 5) ,而与自体肌腱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深低温冷冻移植组、深低温冷冻干燥移植组及自体肌腱移植组肌腱无明显坏死 ,但腱周出现轻度粘连和结合部膨大 ,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肌腱变性坏死 ;③光镜、电镜下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组肌腱腱束变性坏死 ,而深低温冷冻移植组与冷冻干燥移植组则无明显差别。上述结果表明 ,深低温冷冻干燥或冷冻但未经干燥的同种异体肌腱在免疫学、生物力学、形态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 ,而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因免疫排斥反应大 ,移植后易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预防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60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红花注射液组和迪康生物膜组,肌腱吻合术后分别应用红花注射液喷涂和生物膜包裹预防肌腱粘连。观察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及屈指肌腱肌力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术后4周红花注射液组肌腱总主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肌腱总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抓屈力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