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善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常见病疗效显著,现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通腑法是指通过通下大便而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中长期应用本法治疗小儿急症,体会到本法用治一些急危重症,多可获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中毒性肠麻痹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急危重症中,晚期常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例如中毒型菌痢、出血性肠炎、肠伤寒、败血症、乙脑、流脑等引起感染性休克至晚期,临床多出现腹胀如鼓,青筋暴露,肠鸣音消失,呼吸困难等,临床以常规的西医综合疗法抢救,疗效欠佳,死亡率较高。我们借鉴《串雅外编》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拟方:麝香0.5g,冰片1g,大黄6g,芒硝15g,五灵脂9g,田螺7枚,共捣烂如泥,敷于脐部,3~4小时后常  相似文献   

3.
4.
通腑法在儿科急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腑法为儿科急症临床常用法,正确运用该法治疗儿科急症,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之一。临床上儿科的急重病例中,常见有肺炎喘咳、腹痛、发热、急惊等证。其发病初期常有阳明腑实见症,若治不及  相似文献   

5.
6.
李瑞  林扬 《中医杂志》2003,44(11):827-829,842
通腑法并非只是以荡涤肠道、通导大便为目的。大肠之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六腑乃至于五脏气机的升降,同时,气机升降正常则可转输精气,排泄糟粕,使人体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即新陈代谢。因此,通腑法是指通过通利腑气,使大便畅通,达到疏调脏腑气机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与腑气有关的病症。通腑法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7.
通腑法,是指通导腑气,泻下大便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甚广,若用之得法,常收良效。笔者就数十年临床治疗体会,应用通腑法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之心得,简介如下,以飨同道。1 1 急性胆囊炎,通腑泄浊痛自安 急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常突然发作。以后胁下疼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  相似文献   

8.
张善扬  罗警艺 《光明中医》2012,27(2):355-356
通腑法临床应用颇广,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对通腑法作用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泻热通便和排出机体有毒物质,而是能对有病的机体起整体调节的作用.临床中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合相应的治法可用于多种不同疾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以通腑法配合活血化瘀,治疗一些急重症,收效较好,兹举验案数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通腑法在儿科肺系病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法在儿科肺系病的应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徐敬才关键词通腑法儿科肺系病临床应用1重症感冒患儿,女,3岁,1995年2月25日就诊。鼻流清涕、发热、恶寒、咽痛5d,伴口渴、大便不通。发热午后重,有时精神恍惚,手足拘急,体温持续在38.5~40...  相似文献   

10.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东  秦雪梅 《陕西中医》2005,26(7):677-678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霖 《陕西中医》2004,25(10):943-944
1 通腑之据 《内经》云 :“血之与气 ,并走与上 ,则为大厥 ;气复返则生 ,不复反则死” ,这就是中医对中风病理的主要认识。既然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才发生这一疾病 ,在治疗方针上 ,当然就应该使血之与气并走于下 ,才可能促使病机得以逆转。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中风急症  相似文献   

12.
13.
老年病的病理十分复杂。虽然其根本病理是“以虚为本”,然而正虚无力驱邪 ,则正邪相持而虚中夹实 ;无力抗邪 ,则邪乘虚而入 ,以致邪热留恋或燥热移行于大肠 ,导致肠腑积热 ,气机郁滞 ,腑气不通 ,出现由虚致实的病理变化。临床上我们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重视运用通腑法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典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1 痰热郁肺病例 :任某某 ,男 ,78岁 ,因“慢支急性发作、肺气肿、肺心病”收住院。证见 :发热 ,咳嗽 ,咯吐黄色脓痰 ,易咯出 ,伴胸闷 ,气喘 ,尚能平卧 ,双下肢不肿 ,纳呆 ,小溲黄 ,大便干结不易解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为临床常用治法。笔者业医三十余年来,遇急、危、重证,每用通腑法以应之,多获良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案一、解表通腑退高热马氏,女,64岁。1968年8月15日诊。患者素体健壮,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9.5℃。住某院治疗,查血:白细胞12000,中性80。经用青、链霉素肌注,输液及物理降温,热势不减,缠绵半月未愈。邀余诊治。顷诊:形体健壮,面色潮红,日晡潮热,时感恶寒,渴欲饮水,纳谷欠馨,腑气十余日不通。舌苔黄燥,起芒刺,舌质红绛,脉象滑数。乃外感温邪,宿食结滞,实热内蕴之证。急投表里双解之剂,仿大柴胡之意,外解表邪,内泻热结。药用:  相似文献   

15.
16.
通腑法,具有通泻阳明腑实,调理气机升降,祛邪扶正的作用。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谓通腑法可使“陈垄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笔者临床体会到应用通腑法能治疗多种疾病;兹举要分析如下。 一、通腑化痰治中风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始见于金元时代张元素。其后,明清医家王肯堂、沈金鳌等均有发挥。近年来,王永炎、卢尚岭等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获得良效。中风病的病机,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证候是痰热腑实。据临床观察,中风患者在急性期90%以上有大便秘结,部分患者虽发病初期无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上病下取,釜底抽薪”的经旨,笔者用通腑法治疗眼科内、外障诸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通腑解表疏风清热曾××,男,35岁。1987年6月21日诊。患者外感发热,有汗、不恶寒,双眼发红,肿痛难开,分泌物多,口渴,尿赤便秘已三天。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某些儿科病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此法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及治病求本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通腑泻热法为儿科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临床上儿科某些病证中,特别是急性热病,其发病初期常有阳阴腑实见证。若治不及时,可致伤津劫液,易见阳气暴脱之证。故必须抓紧时机施用通腑泻热法,使邪有出路,气机畅通,升降趋常,使病转危为安。现举三个病案如下:1 高热(风温)王某,男,5岁,1997-04-05诊。患儿2d前受凉,起初只打喷嚏,流鼻涕,昨晚发高热,伴抽搐1次,未呕吐,神志尚清。地诊所打针、服药(药物不详)后,身热稍凉,今早来诊时,体温39.3℃,精神疲乏,肌肤灼热无汗,面红、口干渴,烦躁不安,腹微胀,大便三天未解,尿黄赤,舌红,苔厚微黄,脉弦数。此为外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