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报告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2岁)中三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4例,左主干病变2例。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搭桥3.32支。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20例,全动脉化搭桥3例,序贯式搭桥16例。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h,8例病人(31%)未输血,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对5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12例,三支血管病变40例;平均每例搭桥2.7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搭桥术(以下简称CABG)是当代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CABG可在低温体外循环(以下简称CPB)下进行,也可以在非CPB下进行。我院于1999年1月在非CPB下行4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胸正中切口5例,左前外侧切口1例,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2例,搭桥1支4例,搭桥2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均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4万元。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不需要输血,手术创伤小,费用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51例冠心病患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21)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30)。将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少于体外循环组,并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平均随访9.6个月,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2岁)中三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4例,左主干病变2例.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搭桥3.32支.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20例,全动脉化搭桥3例,序贯式搭桥16例.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 h,8例病人(31%)未输血,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罗勇  张力  陈剑  袁武  黎新建  王伟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2,24(11):2122-212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近期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74例冠心病并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双支血管病变54例,三支血管病变201例,左主干病变的36例。结果全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搭桥3.14根,全组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冠脉搭桥手术1例(0.36%),术前放置IABP辅助4例(1.46%)患者,术后顺利停用IABP。离开手术室无需用正性肌力药物196例(71.5%),须用多巴胺泵入维持血压78例(28.5%)。术后4~108h,平均(8±5.5)h拔除气管插管。胸腔引流量280~1200ml,平均(415±260)ml;输血0~1600ml,平均(260±107)ml;住ICU时间0.7~50d,平均(1.8±0.8)d;术后8~50d,平均(14.8±5.5)d出院。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1例(4.01%)。出现轻度精神症状57例(20.8%),全组无脑中风,感染59例(21.5%),出现心房纤颤77例(28.10%)。术后随访0~96个月,平均(35±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随访超过6个月的236例患者中223例(94.5%)无需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13例(5.5%)需少量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有效,更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pumpcoro naryarterybypassgraftingsurgery,OPCABG)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医疗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我院自2001年起 ,已成功实施了OPCABG22例 ,效果满意 ,现将OPCABG的麻醉总结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8例 ,女4例 ;年龄44~78岁 ,平均 (64.41±8.81)岁 ;体重52~80kg,平均 (69.64±7.92)kg;病程3个月~13年不等。表现为劳累性心绞痛8例 ,不稳定性心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症。方法:采用常温、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使用心脏稳定器OCTUPUSⅢ固定靶血管,桥材料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结果:2例病人搭桥6支,前降支2支、对角支2支,回旋支1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可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并发症,大大降低输血的可能性,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对高危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手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 1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 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内分流管 ,连续缝合搭桥共 2 6支 ,平均 (2 .3± 0 .5 )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左心功能不全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除 1例心绞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外 ,余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 ,优点多 ,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及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少忆 《广东医学》2002,23(3):221-22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微创手术中的一种。 5 0年代后期在体外循环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 ,冠状动脉外科手术包括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冠状动脉节段性切除、以及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移植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的。但早期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遇到三方面的困难 ,第一 ,靶血管的移动影响了精确的血管吻合 ;第二 ,来自侧支循环的血流影响了手术视野 ;第三 ,在搬起心脏作底部血管吻合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随着体外循环机的发明和心肌保护的研究 ,使体外循环心脏冷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成为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分析2005年度连续27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连续完成OPCAB手术272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2±0.9)个,搭桥材料取乳内动脉258例,桡动脉107例,大隐静脉265例。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机械通气时间(13±5)h,输血190例,监护时间(52±15)h。术后并发症:纵隔炎0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新发脑卒中1例,新出现的肾功能不全1例,室颤6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例。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1.4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冠心病患者行OPCAB。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心功能Ⅳ级2例。左室射血分数(EF)<30%2例。双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搭2支桥3例,3支桥9例,4支桥1例,平均2.9支桥。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结果显示临床效果满意。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不停跳搭桥 )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术式 ,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停跳搭桥 )相比 ,具有许多优点 ,但对此术式的推广普及仍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为此 ,我们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997年 1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收治 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其中停跳搭桥 2 1例 ,不停跳搭桥 17例 ,患者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8岁 ,男 2 6例 ,女 12例。停跳搭桥组 :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 12例、Ⅳ级 9例 ;EF 2 6 %~ …  相似文献   

19.
梁运宁  甘耐炎  陈军  陈波 《广西医学》2002,24(9):1347-1348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9年 1月到 2 0 0 1年 6月 ,在我院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组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4 9~ 73岁 (平均 6 2岁 ) ,单支血管病变 2例 ,双支血管病变 7例 ,三支血管病变 15例 ,其中左主干病变 4例。术前 13例患者心电图有ST段下移、心肌供血不足表现。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应用CTS血管固定器 ,搭桥 1~ 4 (平均 2 6 )根 ,应用左胸廓内动脉 11例 ,桡动脉 6例。结果 :除 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心梗外 ,无一例死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 (5 6± 3 9)小时 ,平均ICU时间 (4 3± 1 6 )天 ,12例 (5 0 % )未输血 ,平均输血量为330ml,术后平均住院 (2 1 7± 7 3)天。随访平均 16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肌供血明显改善 ,心功能恢复满意 ,活动量增加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经济、安全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易被患者接受 ,但必须有选择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