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生素D受体(VDR)是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胆骨化醇在体内作用广泛,与VDR结合后,除了产生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分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近年来,活性维生隶D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备受注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抗肿瘤研究,有可能成为防治肿瘤的很有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 ,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 ,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 ,并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VDR的结构及功能、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其作用是通过VitD受体(VDR)介导的。体内大多数组织和细胞都有VDR。VitD抵抗是指机体对正常甚至大剂量VitD或1,25(OH)2D的低反应或无反应现象,VDR基因点突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机体有着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 受体(vitamin 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VD(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受体.VD与VDR结合后可与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或调控区域上的特定DNA序列相结合,进而对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行调控[1].研究表明,VDR在药物代谢、转运及药物疗效中起关键作用[2],而造成个体对药物代谢、疗效及肿瘤易感性的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3],因而对VDR变异的研究也就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在转录水平上论述VDR的变异对药物代谢酶CYP3A4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笑雷  赵琳 《医学综述》2014,(16):2958-2960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只有在体内转变成1,25-(OH)2D3后,才成为有生理活性的有效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个靶器官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物质,VDR是由VDR基因编码,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该文就VDR基因与钙吸收、骨量、VDR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与其基因、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露  赵琳 《医学综述》2014,(23):4351-4353
维生素D是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它在人体内的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而它的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体内大多数组织和细胞都有VDR。随着科技基因技术的发展,发现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且其各个位点的含量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在儿童时期参与佝偻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介导人体骨质疏松发生。该文主要介绍VDR的结构、分布、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易患性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提供合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探讨25 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
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
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时间为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观测各处理组维生素D受体(VDR)
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个不同处理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VDR的表达量及分布均无显著
增加(P>0.05)。结论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可能并不依赖于VDR的表达及转位。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  郑秀 《医学综述》2009,15(1):65-68
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受体超家族成员。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它除了具有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能调节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VDR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VDR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机制及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邱海凡  王荣跃  邱笑飞  王繁 《浙江医学》2017,39(23):2098-2100,210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胎盘绒毛膜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并观察维生素D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妊娠期并发症的正常晚期孕妇80例(对照组),子痫前期孕妇120例(观察组);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观察组A(不干预)与观察组B(维生素D干预,诊断为子痫前期后即开始服用维生素D滴剂,600IU/d),各60例。观察并比较3组孕妇血清25-OH-VD水平,胎盘绒毛膜组织中VDR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观察组A与B的子痫前期分层情况。结果3组孕妇妊娠终止时的血清25-OH-VD水平均高于妊娠20周时的水平(均P<0.05);妊娠20周时,对照组血清25-OH-VD水平高于观察组A及B(均P<0.05),观察组A与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终止时,观察组B、对照组血清25-OH-VD水平均高于观察组A(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对照组绒毛膜组织中VD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观察组A(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终止时,观察组B进展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子痫前期孕妇血清25-OH-VD水平,上调绒毛膜组织中VDR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少子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 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 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时间为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观测各处理组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个不同处理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VDR的表达量及分布均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可能并不依赖于VDR的表达及转位。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圭素D受体fVDR)基因Apal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斟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凶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韩川  时永全 《西部医学》2019,31(4):640-642,648
胃癌是中国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维生素D主要通过激活维生素D受体(VDR),抑制增殖,刺激凋亡和自噬、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转移潜能、调控免疫系统等,从而在其抗肿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流行病学结果不一致,但是从基础和临床试验中积累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和死亡率。因此,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预防或治疗胃癌的方法。本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解析了流行病学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结论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白癜风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VDR基冈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