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保温措施,降低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采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抽取6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被单遮盖、室温液体输注等常规措施,随机抽取60例患者为保温组,术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状况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良好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保温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保温组全麻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寒颤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手术部位长时间按暴露、麻醉、低温液体输注等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原因,可采用相应保温措施来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以减少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导致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并对低体温手术患者采取的各类保温护理措施加以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复合保温的护理措施是防治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术中可能产生低体温的环节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相应保温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分别在术前和术毕测量患者体温,并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与术毕体温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实验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中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106例实施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种保温方式下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不同的术中保温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保持病人体温达到平衡,有效避免术中出现低体温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切口感染、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体温降低也会延长药物代谢时间、延缓患者术后恢复。在手术中由于体热从核心到外周的再分布,即使进行积极的保温处理,患者体温也会骤然下降,术中液体输注会增加低体温的可能性。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初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发生,接受短程手术的患者在术末更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能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只有积极采取保温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低温及其并发症,这就提示了我们对这类手术患者在术前就采取加温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手术中保温对肺癌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降低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Graham等发现术后低体温者比正常体温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近年来,人们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关注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并在临床逐步推广使用加温输液。但在术中保温、加温输液对手术中血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保温对全麻下肺癌手术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小儿全身麻醉后的体温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为手术期间患儿提供最佳的保温措施。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保温组各40例。所有的患儿均给予常规保温措施。综合保温组除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外,还采用4种保温措施:加热毯,输液(输血)加温,身体包裹,冲洗液加温。记录2组患儿在术前、术中30、60、9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即刻的鼻咽温变化,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如患者出现低体温(体温<36.5℃),则采用其他保温措施。结果综合保温组低体温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儿术中最低体温及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维持患儿的正常体温,提高全身麻醉后患儿的安全性,除常规保温措施外,还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以维持患儿体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判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及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术中按常规操作不采取特殊保温措施。保温组30例,术前及术中注意四肢保暖,手术两组室内温度均维持在26~28℃,术中加温输液及37℃腹腔冲洗液等综合措施。结果常规组术后体温较保温组低。结论护理干预既综合性保温措施可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有效预防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危重患者急救手术和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文献报遭2_,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术中和ICU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针对造成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回顾性分析手术患者术后在ICU发生低体温的患者60例临床资料,分析低体温发生原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保温措施介入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共6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年龄36~68岁,其中子宫腺肌病16例,子宫肌瘤44例,使用Excel表格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医院手术室常规保温措施,研究组基于风险评估理念制定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保温措施,根据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低体温的相关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包括动态监测体温、维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输液及冲洗液加温、加盖棉被、使用保温装置的等保温措施,并将该保温措施贯穿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从术前到术后进行全程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比较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情况、术中体温变化、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结果 使用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保温措施后,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研究组手术后1、6、12、2 h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理念的保温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及复苏期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给予患者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术中和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率、复苏期躁动寒战发生率、复苏时间、肌力恢复时间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1 h后、手术结束时及病房交接时体温升高、心率减慢、血压降低(P <0.05),低体温发生率、躁动寒战发生率降低,术后复苏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缩短(P <0.05),护理满意度升高(P <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保温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及复苏期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显著,对促进机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监测与干预对全麻后创伤患者体温变化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后全麻下手术患者,分综合保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按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温组采用多种积极的综合保温措施。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的体温,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保温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后全麻手术患者术中采取积极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防止手术期低体温,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避免患者体温过低,使患者术中维持正常体温。方法对2013年08月01日-10月01日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100例平诊患者,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结果100例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98例患者术中体温均维持在36.0。37.2℃。结论采用综合保温措施能大大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术中低体温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探究术中低体温对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的临床病例,对全麻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体温的严重程度、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等。结果:术中患者低体温会引起术后躁动的发生,术中患者低体温程度越严重,患者术后躁动等级越高。不同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长引起的术中低体温对术后躁动的强弱有显著影响。结论:术中低体温会直接造成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不同的手术类型会对术后躁动的发生程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或削痂植皮手术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抢救措施。但由于手术室低温环境,手术创面暴露面积大、时间长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消毒液、冲洗液及液体与库血的输入,使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低体温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促进术后并发症发生。为此,我们对60例特重度大面积烧伤切痂手术患者采取全程保温措施,观察其体温及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循证护理预防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风险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使用偱证护理,联合使用保温方法对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风险的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体温以及寒战情况.结果 在50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在术后体温略微低下,其他的都是在36℃以上,并且无1例患者存在术后寒战的情况.结论 偱证护理用于预防围术期患者的低体温风险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熟悉手术室患者围手术期术中保暖措施的应用情况,寻找目前护理实践工作与专家共识之间的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方法 2021年3—11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为期8个月的参与式观察与访谈,对田野笔记与访谈内容应用质性研究三级编码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3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预防的观察,了解目前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的相关措施,析出风险评估类、环境准备类、个性化设置类保温措施与专家共识和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基本一致,但有些方面(如输注液体加温、被物覆盖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低体温防治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手术室护士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意识,使预防保温措施恰当应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围手术期低体温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婧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1-21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监测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患者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避免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充气式温毯机防止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肛温低于35.5℃)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充气式温毯机进行保温,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置入肾镜时、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肛温,以及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置入肾镜时的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充气式温毯机能够维持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的正常体温,降低寒战和低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术中低体温、凝血功能以及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胃肠手术患者157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90例)与对照组(78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术前与术中30min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术中30min的APTT、TT、PT水平均以及FIB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d、3d的应激指标N与NE水平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胃肠手术期间采取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