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与钼靶影像学相关性研究紧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8月份至2011年2月份收治16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辨证归类,并对患者实施高频钼靶影像学检查,对图像表现与乳腺增生辨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75例患者为肝郁气滞型,有47例患者为痰瘀互结型,有44例患者为冲任失调型。钼靶检查显示,其中肝郁气滞型患者多表现为小片型、结节性;痰瘀互结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肥厚型以及小片型;冲任失调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节型以及小片型。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中医辩证分析患者在钼靶影像学上表现各不一样,因此可以将钼靶影像学作为中医辨证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证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超声造影的关系,为乳腺癌辨证分型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两型,肝郁痰凝型组30例、冲任失调型组30例,应用彩色与能量多普勒显像结合超声造影剂监测乳腺癌患者肿瘤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峰值时间、峰值强度)。结果肝郁痰凝型组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明显高于冲任失调型组患者(P〈0.05);两证型组之间超声造影峰值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可间接判断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峰值强度的差异性可能作为乳腺癌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湿困脾,以至肝脾两伤,痰瘀互结,瘀滞成块。以乳房胀痛、结块,经前或经期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其临床症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以自制中药粉剂外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进华  詹辉 《中国药业》2000,9(8):51-52
乳腺增生病,亦称“乳房囊性增生”或“乳腺小叶增生”,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是常见而多发的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治疗方面,中医药疗效较好,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系统综述。1 辨证治疗    中医普遍认为,乳腺增生病系气滞血瘀,瘀之不通则成‘癖”。临床主要分三型,即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和痰瘀凝结型。治疗方面,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摄冲任为主。常用中药有柴胡、青皮、陈皮、川楝子、仙灵脾、甘草、郁金、茯苓、白术、三棱、  术、仙茅、当归、白芍、香附、熟地、桃仁、海藻…  相似文献   

5.
乳康片是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重点产品之一,全国独家生产,国家基本药物、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因其治疗机理明确、疗效显著,被中华医学会推荐为全国乳腺疾病用药优秀产品,并于2004年进入国家医保用药目录。根据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大都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成核、痰瘀互结而聚成肿块,从脏腑辩证上看,则以肝郁气滞为主,故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据此,本病的治疗原则应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  相似文献   

6.
乳康片是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重点产品之一,全国独家生产,国家基本药物、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因其治疗机理明确、疗效显著,被中华医学会推荐为全国乳腺疾病用药优秀产品,并于2004年进入国家医保用药目录。 乳康片由中药提炼加工精制而成,根据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都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成核、痰瘀互结而聚成肿块;从脏腑辩证上看,则以肝郁气滞为主,故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据此,本病的治疗原则应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 处方中夏枯草,苦寒入…  相似文献   

7.
刘先波 《河北医药》2011,33(14):2138-2139
目的 探讨实质结节型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找出鉴别规律,以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实质结节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结果 实质结节型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有:(1)形态多样;(2)肿块边界清或不清,部分边缘有角状突起;(3...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药物治疗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性疾患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卵巢功能失调,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活性增强,孕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与雌激素比例失调有关,故而西医治疗此病主要采用性激素疗法和内分泌疗法。中医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癖”、“乳痞”及“乳中结核”等范围。“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瘀凝结,乳给受阻;阳明胃热,热伤血络”是本病的病机特点。中医治疗本病以辨证论治为主,辅以其他疗效。下面就近年…  相似文献   

9.
乳癖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好发于年轻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表现为乳房单或双侧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中医多责之于肝郁与痰瘀,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两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有研究提示该病的病因冲任失调与内分泌激素的失调有一定相关性,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尤其是排卵前期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分泌不足是致病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许娟  王雨  郑萍  王晓东 《中国药业》2010,19(16):78-78
目的观察乳腺Ⅰ号和乳腺Ⅱ号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在服用小金丸(0.6g/次,2次/d)的基础上,肝郁气滞痰结型加用乳腺Ⅰ号片,肝郁气滞血瘀型加用乳腺Ⅱ号片,均每次1.0g,3次/d,20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98%。结论乳腺Ⅰ号和乳腺Ⅱ号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 Wilson Disease,WD)病人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方法纳入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 80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进行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采用方差分析、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 WD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例病人中,痰瘀互结证是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次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 36.82±21.13)分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脾肾阳虚证( 12.25±14.40)分,且低于肝气郁结证( 59.5±22.74)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 5.33±1.85)分及脾肾阳虚证( 5.50±2.28)分的肝脏功能评分均高于痰瘀互结证( 3.51±1.5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 9.67±2.34)分精神症状评分高于痰瘀互结证( 2.00±1.73)分、湿热内蕴证( 2.67±2.35)分及脾肾阳虚证( 1.50±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OR=1.767,P<0.05)而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 OR=0.849,P<0.05),肝脏功能评分与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与呈正相关(OR=1.384,P<0.05,OR=2.976,P<0.05)而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 OR=0.516,P<0.05)精神症状评分与肝气郁结证呈正相关( OR=3.128,P<0.05)。结论 Wilson,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不同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内经》日“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由于本病常见,极少数病人予后不良,所以引起历代医家的研究与高度重视。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情志郁结,思虑伤脾,冲任失调,痰瘀互结于乳房所致;西医认为是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雌激素比例失调所致,临床上可分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乳腺导管病变等。我国先贤医家经过长期探索,创出诸多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多普勒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声像图表现大体分三型:低回声包块型、囊实性包块型、囊性导管扩展型,病灶多位于乳晕区及乳头深面,内部血流可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与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癌等乳腺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同民族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对300例CHF患者进行病例调查,采集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各证型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指标中构成比<10.0%的变量。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反映血栓前状态各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检测改变均>73.44%)。②CHF患者中出现频数最多的中医证型是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均>85.0%)。③少数民族CHF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的是痰瘀互结证(59.2%),其次为气虚血瘀证(20.3%),气虚血瘀证兼痰瘀内阻证,气阴两虚,心阳不振、痰瘀阻络证(7.0%)及阳虚水泛证(5.5%)。④D-二聚体变化最为明显的CHF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瘀互结为多见,气虚血瘀证次之。(5)CHF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分级,从Ⅱ-Ⅳ级加重,D-二聚体变化明显。Ⅱ级占(21.66%)Ⅲ级占(34.33%)Ⅳ级占(44.0%)。结论 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CHF患者血栓前状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为多见;少数民族中以痰瘀互结证型最为多见;D-二聚体与心力衰竭所有中医证型相关,其中痰瘀互结变化最明显;在痰瘀互证型中分布最多;随着心功能分级加重,二聚体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所涉及的高血压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这些疾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97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三种疾病的证候分型中痰瘀互结均居首位.证素的分布中,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以痰浊、血瘀最为常见,而高血压病以阳亢最为常见.结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痰瘀互结为多见,临床中应重视痰瘀互结的前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功能磁共振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40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根据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三型,单次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中,结合T1W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与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序列,对于各证型的MRI征象与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之间T1W最大增强斜率、T1W病灶早期强化率、T2W早期信号丢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4,0.016);乳腺癌肝郁痰凝与冲任失调证型之间T1W最大增强斜率、T1W病灶早期强化率、T2W早期信号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52,0.221,0.451);乳腺癌冲任失调与正虚毒炽证型之间T1W最大增强斜率、T1W病灶早期强化率、T2W早期信号丢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45,0.049)。结论乳腺功能MRI技术能提供给临床多个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中医证型存在的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可以作为乳腺癌分型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琴  李莉  陈光亮 《安徽医药》2012,16(12):1882-1884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以乳房肿块和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多采用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用疏肝通络方、疏郁散结汤等,痰凝血瘀型用逍遥蒌贝散、桂枝茯苓胶囊等,冲任失调型用乳痛安胶囊、消癖汤、健乳灵等,脾虚型用归脾汤、健脾行气补肾方、乳癖消胶囊联合逍遥丸等,此外还有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采用周期疗法、中药内外合治法、中西药结合治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以及乳腺组织中激素受体的表达,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影响相关基因及生长因子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NAFLD患者153例,根据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和痰瘀互结4个证型,观察并记录其肝功能、血脂、B超。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证候分型与脂肪肝程度间关系,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NAFLD患者中医证候以湿浊内停居多(30.7%),痰瘀互结最少(15.0%),其中男性以湿浊内停为主(33.7%),而女性则以肝郁脾虚为多(36.4%)。各证型超声分度不完全相同,轻度以肝郁脾虚证居多(41.0%),中度以湿浊内停为主(36.8%),重度以湿热蕴结多见(45.7%)。肝功能(ALT、AST、GGT和TBiL)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以湿热蕴结证升高最为显著,湿浊内停亦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脂(TC、TG、HDL-C及LDL-C)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结论:NAFLD患者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乳癖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好发于年轻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表现为乳房单或双侧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中医多责之于肝郁与痰瘀,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两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有研究提示该病的病因冲任失调与内分泌激素的失调有一定相关性,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尤其是排卵前期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分泌不足是致病关键.阙氏等临床研究表明肝郁痰凝型患者血清E2、PRL、CD4 、CD8 、CD4 ∕CD8 升高,CD3 下降;冲任不调型血清PRL、E2∕P、E2∕T升高,P、T下降,提示该病与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适当结合内分泌免疫水平进行辨证有助于提高疗效[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是一组十分常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的以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属中医“乳癣”范畴,尤以30~40岁年龄段的妇女多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的城市普查时发病率高达40%。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疼痛,基本病机分为肝郁型、痰瘀型(包括气滞血瘀)、冲任失调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从1999~2004年1收治16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