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吴良村教授诊治肺癌气虚证的疗效及用药规律。[方法]从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案中选择80例肺癌气虚证患者,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160例医案中的药物频数、性味、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用药频数最多的前33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8.75%。用药频数最多的为甘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味药,用药种类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9类,包括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气虚证的过程中善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宗"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之法,以"补、清、散、消"为用药原则,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3.
从《黄帝内经》对疾病的认识发人深省;《伤寒杂病论》的诊断模式即为病证结合;中西医病名之异同;病证概念的内涵各有优点,又各失偏颇;病证结合是传承,更是发展5方面探讨了对病证结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收集2014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案。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及其功效归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共计160诊次及用药150种,累积用药2681次,其中使用频数最多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甘草、茯苓、青蒿、黄芩、鸡内金。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药,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足阳明胃经,药物种类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药物分为14类,涉及方剂有一贯煎,药对涉及青蒿和黄芩、茯苓和山药、白术和太子参、绿梅花和柴胡等,单药可见佛手、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一贯煎滋阴疏肝为主,随证辅以益气健脾、清利湿热、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多以甘、苦、平、寒性味为主。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中医病名以"血浊"较为适当。应采取病证结合的诊治方法,即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中注意辨五脏六腑与虚实标本,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合理选用调脂中药。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诊治原发性痛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36例原发性痛风的诊治思路、方法和经验作回顾性总结。方法:以病证并辨为前提,紧扣基本病机组拟基本方,并随证及突出表现灵活加味。结果:36例经治疗1~5个疗程,治愈22例(占61.11%),好转12例(占33.33%),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查明有无肾功能不全及其合并疾病,抓住湿、热、痰、瘀、虚五端组方并坚持治疗,避免各种诱发和加重因素,为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双心疾病症状繁多、病机复杂,传统的“以病统证”在临床施治时常捉襟见肘。“病证结合,以证统病”是以辨证为主,从证出发,先证后病,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抓主症归纳不同疾病的证候共性,精准定位,辨证施治。用“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治疗双心疾病,即首先提炼各种症状背后的共性病机(证候),再兼顾疾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兼证,最后通过提炼出来的证候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为临床更加精准地施治双心疾病、提高疗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病证结合”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体会。桥本甲状腺炎主要证型为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徐氏流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注重温阳扶正、分期论治、异病同治等。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两个大方面,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制备中,病证种类的选择,造模动物的选择,造模因素的选择等环节;模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病证结合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系统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各大证型中频数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100例,处方630个,用药303种,累计用药频次6744次。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沈师临床经验,提炼出沈师常用组方有:益元汤、参苓白术散、三根汤、三仁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保和丸。常用药对或组合有:柴胡和炒黄芩、太子参和生白术、生地和麦冬、炒黄连和吴茱萸、陈皮和制半夏、制半夏和厚朴、虎杖根和藤梨根和水杨梅根。结论:沈师病证结合诊治结直肠癌,辨病喜用三根汤,辨证多用经方,临证多从“虚”、“湿”、“气”、“火”、“食”五大病机论治。  相似文献   

11.
“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相应"与"病证结合"皆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病、证、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的有效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强调了方药与病证之间的高度的对应性,"病证结合"强调了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病变整体的纵横联系性。"方证相应"理论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病-证"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为通过"方"来探索已知疾病中医"证"的病机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说的可能,有助于阐明临床上不同方剂针对相同疾病的不同作用机理,阐明现代医学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前期探索、初步构架、完善成熟等环节,在这一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完全套用西医标准导致中医特色及优势弱化流失;中医特色性疗效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规范;专家组中医化,不能充分捕捉到中西医的共性认识;研究方法受中医思维影响,缺乏科学性严谨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完善、规范并凸显中医特色及优势的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辨证论治和中药药理研究的病证结合治疗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甲氨蝶吟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病证结合组方的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作为整体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本组用药前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在疼痛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个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SA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调查(HAQ)、患者评价、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方面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CR20,ACR50,ACR70分别为23.34%(7/30)、40.00%(12/30)、23.34%(7/30),对照组分别为40.63%(13/32) 、28.13 %(9/32)、9.38%(3/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病证结合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且能降低西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进行假手术和冠状动脉结扎术,假手术后组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证型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C组)和疾病证型模型组(D组).分别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心衰模型[1],羟基脲灌胃建立肾阳虚证模型.观察大鼠的呼吸、体重、体重增加指数、力竭性游泳实验、体温、心功能、T3、T4、FSH、雌二醇(E2)和雄激素(T).结果:各组动物在造模以及药物干预试验结束后,C组和D1组在呼吸、心率、体重增加量方面均明显上升,力竭游泳时间下降;在疾病证型模型大鼠中,发现经药物干预后,C组D1组±dp/dtmax明显上升;D1组的T3、T4、TSH和T升高,E2降低.结论:分别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和羟基脲灌胃可建立肾阳虚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这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方法在防治慢性心衰中作用机理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证结合"针刺组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肝肾阴虚型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临床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包括醒脑开窍针刺、常规药物对症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舒乐安定,治疗组采用"病证结合"针刺组方。在治疗后第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不断增长,两组评分均不断降低。西药组在加快患者入睡时间、延长每夜实际睡眠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障碍,减少夜间早醒及夜尿频次方面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以"病证结合"指导针刺组穴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后肝肾阴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针刺具有安全、长效、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的优势,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复制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羟基脲、米非司酮造模,选择L9(34)表安排实验,根据羟基脲及米非司酮不同剂量配比组合及对照组共10组,检测各组模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二醇(E2)、孕激素(PRG)及体质量等指标,并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行为、大小便、毛发色泽、反应情况等肾虚症状。结果研究范围内,当羟基脲取一水平、米非司酮取一水平时,妊娠第5天时血清中SOD、E2、PRG均是最少的,妊娠第8天时血清中E2及PRG是最少的。随着药物的代谢和怀孕动物自身机制调节,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各自对怀孕动物血清中雌二醇水平、孕激素的抑制力大为减弱。在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的复制中,羟基脲的贡献度最大,米非司酮的贡献度次之,一定程度上,SOD、E2、PRG与羟基脲和米非司酮的用量成反比。结论综合多项指标,在研究范围内,AⅠBⅠ较为合适作为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证结合模型,既能反应胚胎着床障碍西医病的特点,又能反映中医肾虚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模型.方法 72只雄性SD乳鼠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余乳鼠进行母子分离21 d构建IBS-D疾病模型;母子分离结束后适应性喂养1周,54只大鼠随机分为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以探索建立一种可靠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目的,为中医药防治AD提供相应的动物模型以及为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AD模型动物,并以冰水浴模拟“瘀”的病理状态;给予高脂饮食饲喂模拟“痰”的病理状态;二者结合以模拟“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不同组小鼠给予不同的处理,分别建立AD-疾病模型组、AD-痰证组、AD-瘀证组、AD-痰瘀互结组。同系非转基因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造模14 d后检测不同组小鼠的AD样行为学改变、舌象的客观变化、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改变,以及海马组织中相关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造模14 d后,与对照组比较,AD各组小鼠行为学均存在明显改变、相关蛋白含量均升高。与AD-模型组比较,AD-各病理状态组小鼠舌色偏暗红、AD-瘀证组血液流变指标及AD-痰证组血脂指标均升高,其中AD-痰瘀互结组相关指标均显著升高。结论 通过冰水浴联合高脂饮食饲喂处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4 d,可以成功建立AD-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此方法建模成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手心温度改变与"五心烦热"及阴虚证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临床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症患者(A组)与无五心烦热症患者(B组)为研究观察对象,设非阴虚证有五心烦热(C组)与正常人(D组)为对照组,测试其手心温度,观察手足心温度变化与五心烦热及阴虚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除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P〈0.01)。结论手足心温度变化与五心烦热及阴虚证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乳岩)古今文献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古今中医文献中乳腺癌(乳岩)的用药规律,总结有效治疗措施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相关中医文献经过数据整理后建立乳腺癌文献信息标准数据库集,并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Clementine 12.0进行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并运用SPSS 19.0进行文献中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数/频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治疗乳腺癌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药物类别由多到少依次为理气药>活血药>补阳药>滋阴药>化痰药。理气药常与活血药、补阳药、滋阴药、化痰药合用。结论乳腺癌治疗以理气化瘀药为主,联合应用化痰药、补阳药、滋阴药的用药规律切合临床实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