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与肺炎支原体培养的对照研究,总结儿童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0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及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600例患者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44.7%,阴性率为55.3%;通过肺炎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37.3%,阴性率为62.7%。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检测方法共同运用在肺炎支原体的检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检出率,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使患者能及时地接受针对性地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182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对2004-02~2006-02就诊的1824例儿科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者中,检出MP抗体阳性者595例,阳性率为32.62%。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岁组13.77%、~3岁组25.64%、~6岁组32.47%、~14岁组50.27%,年龄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86.40,P<0.01)。女性MP抗体阳性率(39.97%)明显高于男性(27.74%,x~2=29.79,P<0.01)。时间分布,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患者发生,冬春季节MP感染率高于夏秋季节,以冬季感染率最高。2005年MP感染率高于2004年(x~2=6.60,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冬春季。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进行MP抗体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以调查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796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1796例患者中,检出MP抗体阳性446例,阳性率为24.83%.男性阳性率为20.56%,女性为31.40%,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春夏秋冬各季阳性率依次为29.39%,25.99%,17.91%,21.4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以小于1岁组最低,为3.19%o,4~6岁和7~14岁组最高,分别为34.67%和32.52%.结论 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4~6岁和7~14岁组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不只集中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季节上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对呼吸道感染者宜进行MP抗体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13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标免疫渗滤分析原理定性测定人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在1358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435例,其中约1岁者26例(10%),1~3岁者170例(39%),3~6岁者167例(42%),跃6岁者72例(28%)。在不同季节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春季有138例(41%),夏季有59例(22%),秋季有164例(38%),冬季有87例(27%)。不同性别的儿童之间,男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08例(31%),女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34例(33%)。结论肺炎支原体在1~6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春秋季节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冬季节,而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儿科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393例患者的咽试试子进行培养。结果 393例发热患者中感染MP患者131例,总阳性率35.1%,其中<1岁,1~3岁,3~5岁,5~7岁,7~16岁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别为29.6%、49.6%、35.2%、34.8%、26.5%,成人组感染率22.6%。春夏感染率26.6%,秋冬季感染率40.4%,秋冬季感染率与春夏季感染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感染血清检查仍然是主要诊断方法。MP—IgM抗体检测作为感染早期的诊断指标已元异议,本文以IgM为感染期抗体的基础上同时测定IgG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呼吸道及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为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笔者对呼吸道感染儿童255例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的特征和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诊治的12岁以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血清标本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患儿的阳性检测结果。结果30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76例,阳性率为25.33%;男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率略低于女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儿童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3~6岁阳性率最高为40.00%,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一年四季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其中春季阳性率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冬季阳性率最高,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阳性率均高于春季(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测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季节特征,秋冬季节属于疾病高发期,3~6岁儿童均属于高危人群,在临床诊治和防控工作中,应当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予以重视,做好针对性预防和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规律与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5 665例,检测血清MP抗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MP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病种间的差异,并随访观察患儿MP抗体的转阴时间。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总体阳性率为14.6%,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17.4%)高于男性(12.4%,P<0.01);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7~9岁组最高(23.9%);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高(17.1%),夏季(6-8月)最低(10.8%);病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大叶性肺炎最高(7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低(7.0%)。患儿MP抗体转阴时间集中在首次检测确诊后3~9个月。结论: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总体阳性率为14.6%,女性高于男性;MP感染多见于大叶性肺炎,以7~9岁组患儿多见,冬季高发;MP感染患儿MP抗体转阴时间集中在首次检测确诊后3~9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胸片改变为节段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时的年龄、发热天数、外周血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MP-IgG)变化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219例MPP患儿根据胸片改变情况分为节段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检测两组患儿WBC、CRP及MPIGG滴度指标。结果:219例MPP患儿中,节段性肺炎组65例(29.6%),平均年龄(93.83±53.11)月,支气管肺炎组154例(70.4%),平均年龄(55.06±38.60)月(P<0.05);节段性肺炎组入组时平均发热天数(3.03±2.63)d,支气管肺炎组(2.01±2.00)d(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MP-IgG≥640的例数多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CRP值高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结论:MP感染后肺部炎症表现为节段性肺炎的患儿年龄偏大、发热天数较长、血CRP水平和MPIGG滴度更高,提示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强烈,年长儿童MP感染后易发生严重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MRMPP)临床特征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42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按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分为耐药组(MR组)92例和敏感组(MS组)50例,其中MR组按初选抗菌药物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67例和非大环内酯类组(N组)25例,分析其临床指标、疗效、肺外并发症等。结果:MR组和MS组年龄、性别、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S组比较,MR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阿奇霉素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时间均延长(P<0.05)。A组和N组年龄、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N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延长(P<0.05)。N组WBC水平高于A组(P<0.01)。MR组总有效率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S组(P<0.05)。结论:MRMPP发病率较高,患儿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延长阿奇霉素疗程治疗仍有效,及早诊断、早期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改善MP耐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喘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一步为临床诊治MP感染喘息儿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岁以上MP感染及非感染喘息患儿各180例,MP感染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所有随访病例急性发作时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两组病例按选用长期控制的药物不同分为三组(n=60):即孟鲁司特组、孟鲁司特组+ICS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的临床指标。结果:(1)MP感染患儿:孟鲁司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NO和EOS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阳性例数、FeNO、IgE、EOS、过敏原、肺功能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FeNO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MP感染患儿:孟鲁司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阳性例数、FeNO、IgE、EOS、肺功能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后肺部体征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常用的孟鲁司特或孟鲁司特+ICS的治疗方案对MP感染诱发喘息的治疗是有效的,孟鲁司特+ICS的联合治疗对MP感染后诱发喘息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孟鲁司特。今后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长期随访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明确MP感染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生机制以及对哮喘儿童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儿童,7~12岁占65.00%。发热47例(78.33%),咳嗽54例(90.00%),早期肺部体征少。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65.00%),但血沉(68.33%)和C反应蛋白(55.00%)大多轻度升高。21例(35.00%)有肺外合并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3.33%)。用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咽拭子和支气管肺胞灌洗液MP-DNA,亦有较高的阳性率。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对肺部X线呈大叶性实变影,尤其合并肺不张者,可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学龄儿童,其肺外并发症常见,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促进呼吸道症状的改善及体征恢复,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患儿的 18.6 %、35 %。支原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无显著差异 ,但支原体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水肿、蛋白尿持续时间、发病年龄、性别与原发性肾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是目前本地区儿童急性小球肾炎及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和结果,以此作为研究有效治疗疾病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总结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中,62例患者显示血沉、白细胞以及CRP有明显升高现象。冷凝集试验显阳性50例,阳性率33.3%。痰培养支原体显阳性30例,阳性率20%。同时还出现心肌酶谱有较大改变、出现蛋白尿和肝功能轻微损伤等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重要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在多项检验中变化较明显,在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诊治率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和结果,以此作为研究有效治疗疾病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总结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中,62例患者显示血沉、白细胞以及CRP有明显升高现象。冷凝集试验显阳性50例,阳性率33.3%。痰培养支原体显阳性30例,阳性率20%。同时还出现心肌酶谱有较大改变、出现蛋白尿和肝功能轻微损伤等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重要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在多项检验中变化较明显,在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诊治率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5例有肝脾肿大,4例合并有皮疹,3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除肺部体征外,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损害等;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查全部阳性;X线检查肺病变以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改变为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诊断可结合血清MP-IgM检查,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