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脑梗死患者279例,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3例。分析4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合并疾病以及颅脑CT表现等。本组所有患者一经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立即调整治疗方案,脱水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治疗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I诱发因素。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一2013年3月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症状缓解与支持性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6.7%,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脑栓塞是HI诱发因素。结论对于HI患者准确的诊断与检查,并适当做预先处理是治疗HI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9例中合并出血性脑梗死12例(30%),全组病例死亡7例,病死率17.95%,存活的32例患者经早期综合治疗及配合高压氧康复治疗遗留严重神经功能丧失者4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11例,临床基本痊愈者17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易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早期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对内科治疗效差的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经验,结合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析以及总结护理途径和护理成效.结果 通过一定的治疗和护理,本研究共23例患者,1例死亡;显效22例(显效=痊愈+好转),显效率为95.65%,其中16例痊愈,痊愈率为69.57%;6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好转率为26.09%.结论 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在积极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时可有效减少死亡率及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4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3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探讨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医院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中性处理,治疗组采用活血化淤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活血化淤处理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排除血肿量大于梗死面积1/2患者,可采用活血化淤治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需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5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3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9%。结论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治疗复杂多变,需要临床医师及时观察病情,根据病情的变化改变用药,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转化多发生于起病3 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7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较差,4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并非都会使病情加重,早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为脑梗死血管再通的一种表现,优于阻塞动脉血管未通者,远期预后良好。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分型及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随即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根据急性卒中合作组的CT分型标准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型的结果采用血小板药物实施针对性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临床分析可以得知,HI-1型患者有23例,,HI-2型患者13例,PH-1型有8例,PH-2型6例,HI-1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和HI-2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出现恶化,分别为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其余分型患者治疗均为好转或无变化。结论 HT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非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并根据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分型标准对出血性转化的病情进行分级分型,分析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不同病因卒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明确原因和原因不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0%、45.00%、6.00%和23.0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0.经非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最常见的分型是HI-1型,最罕见的分型是PH-2型.不同出血性转化亚型在90 d治疗后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1型转归效果最优,PH-2最差.结论 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病因卒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不同分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大小和出血性转化的不同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与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通过CT、MRI对58例确诊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并不罕见,占同期收住卒中病人总人数的8%,通过正确的诊断及中性治疗,58例患者中4例在一周内死亡,余54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好转。结论本病应临床症状、体征与头颅CT、MRI相互结合,进行诊断及治疗,以降颅压、降血压、保护脑细胞等中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冯桂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48+50-48,5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出血性转化组(63例)及非出血性转化组(17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26.7%,高血糖(OR值为2.35,95%CI7.21~12.36)和低胆固醇(OR值为2.14,95%CI3.86~5.35)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血脂越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越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心理护理,转变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168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根据病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从而达到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对于本组的168例老年脑梗死的住院患者,通过住院治疗,患者的疾病基本达到住院治疗标准。结论通过临床心理护理,改变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CT、MRI的临床表现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加强对其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对其临床与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入院时的头部常规CT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其中,35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开始加重,行CT或者MRI复查后发现有出血性改变,其余患者行常规CT或MRI复查也发现出血性改变。其中,血肿型为13例(26.0%),非血肿型为37例(74.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结论 CT或MRI检查能有效提高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促进医护人员及时进行二级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对其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痊愈率为76.67%,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3.33%,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选择合理的对症治疗以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9例,死亡3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影像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抗凝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采用抗凝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预防褥疮及尿路感染等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效果。结果经抗凝治疗和精心综合护理后,本组基本痊愈23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适时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积极的综合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9例,无明显变化的3例,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8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灶部位、大小、合并症,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5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35例完整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本组35例出血性脑梗中属瘀斑型10例,血肿型8例,渗出型17例。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为出血性梗死危险因素,大面积梗死易发生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