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前5种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患者输血前病毒性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59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检测,同时用生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阳性者用ELISA法确证。结果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为1.96%(164例),再经ELISA法确证阳性率为1.69%(142例),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2%(1020例)、1.15%(96例)、0.38%(32例),ALT〉40U者为7.5%(627例)。结论 5种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经血液传播发生感染性疾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按照国家卫生部有关临床输血规范[1]的要求,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6月对所有拟受血的患者进行HBsA g、抗HCV、抗H IV及梅毒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6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9 878例,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5m l(不抗凝),分离血清后置-4℃冰箱保存,1~3天内进行检测。1.2方法采集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用EL ISA法检测HBsA g(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抗HCV(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抗H IV(试剂盒由上海…  相似文献   

3.
李笋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99-100
目的探讨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在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5000份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选标本均采用ELISA法对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试剂盒列出的操作方法进行。结果本文所选5000份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总的阳性例数为315例,总的阳性率为6.3%(315/5000)。HBsAg阳性例数为196例,阳性率为3.92%;抗-HCV阳性例数为92例,阳性率为1.84%;抗-HIV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0.5%。结论患者在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术中医务人员感染,并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为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避免引起因血液传播性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我们对手术或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5项、抗HAV、抗HCV、抗HEV、RPR、抗HIV进行了检测,现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输血的患者41200例,在输血前检测并分析其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严格依照各试剂于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完成全部检测项目。结果本次研究中本院41200例患者的输血前检测结果为:HBs Ag阳性率为5.12%,共2104例,抗-HCV阳性率1.5%,共618例,抗-HIV阳性率1.4%,共62例,抗-TP阳性率0.2%,共82例。结论在输血前检测患者的感染性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避免输血后出感染、预防有关疾病通过血液传播、规范医疗行为,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供血单位、医院和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黄睿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0-70
目的: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ALT;用ELISA法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结果:在222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中检测出HBsAg阳性率为13.91%、Anti-HcV阳性率为1.35%、Anti-TP阳性率为2.70%、Anti-HIV未检出阳性。结论: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和防止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病人输血前和(或)手术前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刘静  鲁静  荆成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66-1666
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但随之而来的经血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对输血前、术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为此,我们对输血或手术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的结果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输血作为一种药物无法替代的特殊治疗手段,在医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同时输血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为确保输血安全,有必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的身体状况,避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下半年5600例患者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总阳性率为12.17%,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0.48%、抗-HCV0.34%、抗-TP 1.07%、抗-HIV0.017%、抗-HAV 0.26%。结论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输血安全也日益成为相关部门关心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区分患者是输血后被传染上了传染病,还是患者在输血前本身已患有传染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患者传染病的感染情况,还有利于保护其他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梅毒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年龄分布特征,探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患者术前及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084例标本合计阳性1201例,总阳性率7.02%,其中HBsAg阳性869例(5.09%);HCV-Ab阳性82例(0.48%);TP-Ab阳性239例(1.40%);HIV-Ab阳性11例(0.06%)。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40-70岁。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的筛查对于患者的诊治和预防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检测1 249例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 I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 249份标本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阳性率为19.45%,抗-HCV阳性率为1.20%,TP阳性率为1.28%,抗-H 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4.57%。结论:输血前已感染乙型肝炎、丙肝、梅毒是严重的,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说明了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常规检测感染因子(九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肝炎的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36例需要输血或手术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和抗-HCV、抗-HGV进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36.03%。结论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病毒肝炎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患者治疗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输血前或手术患者进行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既让患者输血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四项传染病,也为输血或手术后感染此几项病有了权威的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方法收集病例进行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结果 4154例患者中四项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2.87%,其中乙肝的感染率最高为10.51%,且乙肝的发病在性别及临床科室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作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至关重要,既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及其他的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5.
7680例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768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标本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艾滋病病毒抗体;血清凝集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位,阳性率为8.98%;HCV感染率为0.65%,HIV感染率为0.20%;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25%。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其输血前状况,探讨输血前检查对于临床成分输血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最近三年来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1.2%、1.2%、0.1%、2%。其中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的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而抗HIV抗TP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也可以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3198例,对其在输血前展开感染性指标如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Ab)、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分析不同科室和年龄段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各科室HBsAg阳性率均最高,HIV阳性率均最低。各年龄段中40~60岁年龄段各指标阳性率较高。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展开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输血感染和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有艾滋病、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和梅毒。输血并不是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被感染,就应该了解输血前上述指标的情况。输血前检查不但可以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还可以减少医源性感染,对保护医护人员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传染病感染大况,避免和预防各种的病情感染或医患纠纷,进而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临床的意义所在。方法对19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并进行乙型肝炎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在1900例拟输血患者中HBc-Ab具有最高发的阳性率;以HBe-Ag以外的检测指标,显示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同时HBs-Ag、HBe-Ab、HBc-Ab在性别因素中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龄组(低于60岁)只有HIV、HBs-Ag及HBe-Ag较高于高龄组(高于60岁),同时在忽略HIV和HBs-Ab的情况下,其他的检测指标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染、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多种医疗纠纷,对于医院、医师及患者、供血单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之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率很高,近年来梅毒感染率上升,艾滋病流行趋势严峻。另外因输血感染丙肝、乙肝的医疗纠纷常有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为了防止因输血感染传染病事件,保护医护人员健康,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包括产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血清指标检测,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六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 l/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四项传染性指标。从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