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实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结果有利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尽量采取适当的控制和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价值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临床收治确诊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测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观察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临床联合血糖检测可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411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330例,HbA1c>7%;B组81例,HbA1c≤7%.测定两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分析HbA1c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r=-0.25,P<0.05),B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38,P<0.05).女性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男性T2DM患者,HbA1c>7%时,血尿酸水平随HbA1c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院内感染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24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7.0%)和B组(糖化血红蛋白>7.0%),比较两组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及抗菌治疗疗程.结果 B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以下呼吸道、皮肤及尿路感染多见,病原菌以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但B组患者的耐药菌株产生率及抗菌治疗疗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并发院内感染,且耐药菌株多,抗菌疗程长.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单纯组和并发症组,比较分析单纯组和并发症组首诊和1年后血糖和血清HbA1c水平。结果:并发症组初诊时血糖平均水平为(11.14±2.56)mmol/L,高于单纯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降糖、对症治疗1年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但并发症组血糖水平仍显著高于单纯组(P〈0.01);并发症组初诊和1年后复诊血清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组(P〈0.01)。结论:血清HbA1c检测具有临床操作简便,维持周期长,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监测和预后判定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HbAlcI〉7%)76例,对照组(HbAlc〈7%)9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饮酒、尿酸、BMI、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症发病率、尿素氮及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高的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合并抑郁症者,应积极控制抑郁情绪,以改善预后和减少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对比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各程度发生率例数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41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患者分别检测HbA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有助于判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1c)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治疗时的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8%, 826例)与血糖控制不良组(HbA1c≥8%, 140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药敏结果、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原学药敏结果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病原学阳性率为81.41%,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的6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空洞率为68.86%,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监测和判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其血脂谱异常的关系,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差组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好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谱情况.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差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l B)、载脂蛋白-A/B较控制较好组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 则明显降低(P<0.05);指标之间比较,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差组中,LDL 升高的幅度较TG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谱异常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较差组的患者其LDL的升高比TG的升高更为明显,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较差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更积极的进行抗LDL治疗,以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20,(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内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间我院收治的糖耐量正常的50例人员,分为对照组,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两组检测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TC、TG、HDL-C、LDL-C的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TC、TG、HDL-C、LDL-C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可明显体现血糖与血脂的具体情况,便于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病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辽阳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2011年3~6月到辽阳市辽阳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400名单纯口服药治疗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并填写相关信息表格.结果:在4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HbA1c控制达标者(HbA1c<7)占20.5%.控制不达标者(≥7)占79.5%.91.75%调研对象过去一周末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单纯口服药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组(23.29% vs 18.9%.P<0.05);口服药联合类似物治疗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人胰岛素组(24.39% vs 11.76%,P<0.01).结论:糖尿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防控教育与宣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李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9):3009-3010
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年内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B、C、D共四组,每组35例,对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B组为17.14%,C组为34.29%,D组为54.2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监测,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并发症进行良好的控制,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老年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发现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维持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稳恒定,及时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明确诊断T2DM患者(T2DM组)及6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FBG、Hb A1c和GSP测定,FBG采用氧化酶法、Hb 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GSP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FBG、Hb A1c、GS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中仅FBG升高有67例(占33.5%),仅Hb A1c升高有7例(占3.5%),FBG、Hb A1c升高45例(占22.5%),FBG、GSP升高1例(占0.5%),Hb A1c、GSP升高6例(占3.0%),FBG、Hb A1c、GSP升高74例(占37.0%)。结论三项联合检测互为补充,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T2DM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