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1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3组:治疗组39例、对照A组39例、对照B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照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照B组采用曲美他嗪。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两药合用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钱雪松 《当代医学》2013,(31):43-4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5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徐春华  李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02-330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6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A组30例,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B组30例,单纯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显著优于两对照组(P〈0.01);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或曲美他嗪相比,二者联合使用对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关乐林 《中外医疗》2008,27(35):15-16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嗪20mg,三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疗程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和血脂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脂TG\LDL-C\TC等指标比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2009年 5月-2010年 11月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 上加用曲美他嗪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符合 2007年中华医学 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段 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1],其中 男 33例,女 27例,年龄 60~82岁,平均(69±3.4)岁,体 质量 46~75kg,病程 1周~25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5 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25例,卧位型心绞痛 7例,混 合型心绞痛 6例和梗死后心绞痛 7例;合并高脂血症 35例,糖尿病 17例,原发性高血压 19例和肺心病 16 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用对不稳定型心血管病症临床干预效果。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血管病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盐、口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肝素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片。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药物干预后心绞痛发病率(发作频次、作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不稳定型心血管病症有着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李大斌 《吉林医学》2014,(13):2855-285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住院病例(诊断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处理(确诊后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血脂水平,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与本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梁伦昌 《海南医学》2005,16(9):153-154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对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多方面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运动耐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防治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患者多方面受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变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9例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4 9例 ,接受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曲美他嗪组 5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2 8± 3)d。观察两组症状、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曲美他嗪组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的减少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曲美他嗪对心率、血压和率压乘积无影响。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 ,明显减少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和总缺血时间 ,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不良反应轻 ,是安全、有效、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联用曲美他嗪(TMZ)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步长脑心通胶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机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部分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81.3%、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18.3%,对照组30.0%;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治疗组1.7%(1/60例),对照组5.0%(3/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步长脑心能胶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加服曲关他嗪行PCI术21例为曲关他嗪组,不加服曲美他嗪行PCI术2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PCI术前、术后1h、6h、12h、24h的血清cTnI和MDA水平。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12h和24h升高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均〈0.05)。两组PCI术后各时间点MDA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PCI术后12h和24h时MDA水平增加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分别〈0.05和〈0.01)。结论:曲美他嗪能减少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从而减轻PCI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为PCI患者提供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关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曲美他嗪60 mg/d,分3次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临睡前服,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1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祛瘀中药(药用黄芪、党参、元参、半夏、茯苓、白僵蚕、丹参、水蛭、廑虫)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心绞痛疗效:治疗组76例中显效23例,有效4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47例中显效7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76例中显效23例,有效4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8%;对照组47例中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3.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法有较好的调脂及改善供血、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疗法,其中化痰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于常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对TMZ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MZ应用12周后,(1)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62%(P<0.001),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68%(P<0.001),心绞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2)运动持续时间延长18%(P<0.001),运动总作功增加30%(P<0.001),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延长37%(P<0.001),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减少21%(P<0.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率压积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3)其中1例既往有癫痫病史,服用曲美他嗪后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先兆而停药退出,另外上腹部不适1例,心悸1例,便秘1例,均无需停药。结论:(1)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TMZ,可以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缺血阈改善,且安全性好。(2)曲美他嗪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其抗缺血机制可能与其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临床症状和活动平板心电图疗效以及耐受性。方法 20例男性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0例,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或安慰剂,3次/d,疗程8周。交换曲美他嗪组和对照剂治疗,再治疗8周。分别在第1、8、16周进行3次临床评估及活动平板心电图检查。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曲美他嗪组运动耐量提高,运动持续时间、至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1 mm时间延长(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绞痛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祺  李伟科 《华夏医学》2004,17(2):152-153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80例)和鲁南欣康组(80例)。通心络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鲁南欣康组口服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2次/d,疗程3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85.00%;通心络组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优于鲁南欣康组。结论: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优于鲁南欣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肠溶阿斯匹林片、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口服药及5% GS 250 ml+硝酸甘油5 mg静滴,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5% GS250ml静滴1次/d,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缺血缺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