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成功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1~2mm,对照组采用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导管的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拇指指腹Y管分叉处,食指指腹置于针翼前端后退针芯,确定套管前端超过针芯斜面时,右手拇指与食指夹紧套管与针芯,将套管与针芯一起送入血管,再退出针芯松的单手送管法。结果显示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4%、98%,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送管法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急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必然性。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急诊接受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635例老年患者穿刺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3例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312例采用双手送管,并对其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同时调查急诊科护士使用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成功率远远大于双手送管法,且节省人力,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更能满足急诊科护士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单手带芯送管法在临床的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便患者活动。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的基础上,双翼重叠,软管蝶翼在上,针芯蝶翼在下,单手操作,见血后缓慢进针2~3 mm,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软管蝶翼,食指钩住针芯蝶翼后退约1~2 mm后,左手仍持续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最后三指持紧上下蝶翼带芯将软管完全送入血管,双手协作撤出针芯;对照组为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缘血管前行1~2 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单手带芯送管操作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单人单手送管法与单人双手送管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的单人双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实验组150例采用单人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中单人单手送管法优于单人双手送管法。  相似文献   

5.
高亚莉 《淮海医药》2013,(6):573-574
目的 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80例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送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穿刺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送管方法,提高了老年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好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探索适合儿科特点的静脉置管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需使用留置针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正压穿刺置管法,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经c2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压穿刺置管是一种适合儿科特点的穿刺方法,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0°再进针l~2mm后,退针芯3~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沿血管前行约10mm后将针芯退至外套管根部并固定,再单送外套管入血管。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验组方法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群如  陈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88-228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方法送管的效果.方法:将260例行静脉穿刺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用两种不同送管方法送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进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6.15%,而常规组为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进行四肢静脉留置针患儿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120例,用两种不同送管方法送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进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3.3%,而常规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组小儿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两组均选择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两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0例,分别使用A固定法和B固定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穿刺后负性事件发生率(包括脱管、渗出、针管折转、绷带卷曲)以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固定方法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固定方法(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药物输注,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置管方法,以提高小儿静脉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将小夹子置于Y接口分叉处,然后将右手拇指指腹抵住小夹子进行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右手拇指指腹置于Y接口分叉处进行单手送管.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夹子送管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时高频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择期行剖宫产妇女6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值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即传统盲穿)置管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法,记录两组穿刺次数、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和一次穿刺成功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产妇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置管法,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穿刺点疼痛率、舒适度评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9.0%(89/100)和75.0%(75/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点疼痛发生率及舒适度评分分别为31.0% (31/100)、4.0%(4/100)、(27.9±2.4)分,对照组分别为48.0%(48/100)、12.0%(12/100)、(20.5±3.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 vs 2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邱梅  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72-3773
目的观察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对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进行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部位感染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儿静脉穿刺部位感染率,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9号头皮针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中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456例肿瘤PICC置管,运用9号头皮针进行穿刺。结果改进穿刺方法后,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8.5%,术后2周机械性静脉炎明显减少至3.1%。结论9号头皮针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中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穿刺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初学者采用改良法行桡动脉穿刺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手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改良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时,针干与皮肤呈10°~25°进针,针蒂见血后即可送管。对照组则针干与皮肤呈30°~45°进行穿刺,穿刺见血后再进1~2 mm,再送管。两种方法均由我院麻醉科住院医师操作。观察两种穿刺法成功率、穿刺针蒂出现动脉血和皮下血肿等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失败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穿刺针蒂出现动脉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对初学者来说,改良法桡动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4-1875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上的常规方法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针见同血后即停止进针,左手握持固定针芯,并继续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顺血管方向推进外套管大部分后,左手松开针芯,右手继续将外套管完全送人血管,然后撤出针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和静脉血管,先推进外套管再退针芯的进针置管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握指式静脉穿刺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老年患者(穿刺609例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穿刺294例次)和对照组62例(穿刺315例次),分别采用握指式和传统握拳式穿刺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5.2%、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53.3%(x2=11.11、16.49,均P〈0.05);观察组轻、中、重疼痛分别为29.9%、66.O%、4.1%,优于对照组的21.9%,65.4%、12.7%(x2=23.75,P〈0.05)。结论握指式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动脉血气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进行血气分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将两组血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标本合格率为98%,疼痛发生率为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标本合格率为82%,疼痛发生率为22%.观察组的血标本合格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脉血气针采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钳夹持针法与徒手持针法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输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钳夹式持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持针(3种),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0);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41,P=0.012).结论 钳夹持针法静脉穿刺容易掌握进针角度、方向,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