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主要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入本院治疗的13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糖脂代谢异常,划分为伴脂代谢异常组、非伴脂代谢异常组、伴糖代谢异常组和非伴糖代谢异常组,分别加以研究。结果:7.1%的患者发生糖尿病,27.76%的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65.14%的患者发生血脂代谢异常。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精神病药时间越长,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入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互相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定期检测体质量、血脂、血糖等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持续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2年以上住院患者,每月检查一次心电图。结果:6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3%。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高,为11.28%。氯氮平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其他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0岁以上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50岁以下的患者(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对50岁以上的患者和心脏有疾患的患者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茂萍 《河北医药》2009,31(14):1752-1753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间的关系,为精神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HbAlc正常与异常分组后.随机服用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厨空腹血糖(FPG)、糖耐量实验(OGTT)餐后2h血糖(PBG)值。结果HbAlc异常组氯氮平治疗前后比较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氮平治疗后与阿立哌唑治疗后比较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异常组药物间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8例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第16周时进行血糖、血脂等检查,并选择29例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阿立哌唑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奋乃静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不明显,其适应证更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HbAlC〉1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BMI分为3组,A组(正常组,19≤BMI〈24),B组(超重组,24≤BMI〈28),C组(肥胖组,BMIt〉28)。3组均加用艾塞那肽。12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HbAlC、FPG、2hPG、血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及C组体质量、BMI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P〈0.01),同时两组SBP、DBP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症状不佳时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联合治疗2周末较入组时有显著下降(t= 2.87,P〈0.05),4周末起有极显著下降(t=3.62,P〈0.01)。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联合治疗4周起较入组时有极显著下降(t= 3.64,P〈0.01)。副反应量表评分联合治疗4周末较人组时有显著下降(t= 2.84,P〈0.05),8周起有极显著下降(t= 3.57,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显著,且不加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23例2050岁的精神病患者,根据不同性别、血糖值,分为糖尿病组、血糖异常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和正常组。研究相同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的服药时间、服药种类与精神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关系。结果相同性别的患者,服药时间越长,服药种类越多,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的人数越多,程度越重(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影响精神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因素增加精神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应该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早干预,降低发病率,提高血糖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氮平片和氯丙嗪片(均为抗精神分裂症药)对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于治疗前后对89例服氯氮平和83例服氯丙嗪患者做血糖、胰岛素、血脂和体质量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用药90,180天,氯氮平组糖尿病发生率为7.9%及23.6%;而氯丙嗪组为1.1%及3.6%。2组90天时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升高,而180天时,继续升高(P〈0.01)。用药90天时,2组体质量较基线分别增高5.5%,4.8%;而180天分别增高9.1%,7.4%。2组胰岛素180天较基线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无差别(P〉0.05)。2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较基线明显增高(P〈0.01)。氯氮平组的血糖、胰岛素、血脂与体质量变化和血药浓度均有一定相关性(γ=0.21~0.99)。结论2种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有作用,治疗期间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结合患者意愿的方法将患者三组,每组15例。其中,A组使用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C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皆显著低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和C组治疗后12周,2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均显著低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PSP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S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4周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B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是从药效上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最优。但影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药物选择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影响非常大,因此临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59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奎硫平或奥兰扎平中的某一种,8周后症状缓解或痊愈。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8周末测定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三种药物治疗8周后,血糖升高明显(P〈0.001),有11.6%的患者血糖高于6.5mmol/L,血脂改变不明显。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升高血糖,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血糖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为奥氮平组(61例),喹硫平组(65例),利培酮组(72例),阿立哌唑组(62例),药物治疗8周前后TC(胆固醇)、TG(甘油三脂)、HDLC(高密度脂蛋白)、LOLC(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结果阿立哌唑对血脂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血脂TC、TG、LOL.C、apoB升高,其中TC、TG升高明显,其升高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可引起血脂HDL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抗精神病药物中阿立哌唑对血脂影响较小,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皆引起血脂异常,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记忆功能的变化究竟是有改善还是下降。方法选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用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记忆检测评估并对比评分差异。结果通过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评分随时间推移,缓步改善(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记忆功能有改变.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34例及阿卡波糖组32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FINS,P2hINS),血脂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2组FPG、P2hBG、HbAlc均明显降低(P〈0.01),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PG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INS、P2hINS均升高(P〈0.05和P〈0.01),阿乍波糖FINS、P2hINS降低(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那格列奈组BMI上升(P〉0.05),阿卡波糖组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P〈0.01),与那格列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降低FBG、P2hINS以及HbAlc的作用,对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合选用。那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更适合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4.
66例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经验,以提高社区康复效果。方法:对66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家庭护理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访视指导康复和预防复发;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病情显好率、劳动能力等。结果:康复治疗后,66例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由18.18%升至87.88%,P〈0.01;病情显好率由12.12%升至81.82%,P〈0.01;有劳动能力的患者由7.58%增加到36.36%,P〈0.01;关锁率由21.21%降为4.55%;肇事率由4.55%(2166)降为0。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重视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需求,建立相应的社区康复机构,使精神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性康复措施,恢复原先的生活和工作技能,从而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空腹血糖受损886例血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86例空腹血糖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血流变学变化特点及血脂代谢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血糖正常对照组(NGT组)、空腹血糖受损者(IFG组)和糖尿病者(DM组)的血糖、血流变学和血脂等指标。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均可引起血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GT组(P〈0.01),三组的血浆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存在高粘血症、血流变学变化异常及血脂代谢紊乱,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的影像学状况,以便在治疗中减少易诱发的疾病。方法对长期住院的42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胆B超检查,并与某学校1076例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比较。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的异常阳性率为52.72%,其中胆囊结石发生率21.75%,占整个阳性率的41.26%,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8.20%,占整个阳性率的34.53%。胆囊结石及脂肪肝异常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药物性内脏疾病,尤以肝胆显著,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7月16日我院〉60岁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比较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的差异性,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结果: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仍占主导位置:奥氮平100例(30.3%)占第一位;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I均〈1。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应用为主。结论: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胆结石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患者组)及1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B超检查,同时观察体重指数、血糖及病期等指标。结果胆结石检出率:患者组为25.5%(其中男23.72%,女28.57%),对照组为6.49%(其中男6.89%,女5.56%)。患者组体重指数和血糖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原因可能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奎硫平用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分析。方法总结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共65例,与原用药物及奎硫平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应用奎硫平治疗8周末,抑郁、躁狂项目、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0.05);抑郁、躁狂项目减分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BPRS总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奎硫平做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改善抑郁症状兼有镇静效应,其镇静效应可以治疗以分裂症为主或躁狂症状为主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这在应用奎硫平600mg/d时尤为明显,用药的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沟通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2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训练,观察6周。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应用BPRS评分量表、DASⅡ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训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BPRS评分于训练3周及6周末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5);DASⅡ总分及社交各项因子分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DASⅡ总分和与人相处方面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SSPI评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于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参加人际交往都有积极作用,是一项有效地精神康复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