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中处理病变鼻甲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中,对病变鼻甲进行适当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鼻腔粘连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50例,发生粘连10例,其中,6例经门诊鼻腔清理解除,术腔闭塞4例。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使鼻窦炎性消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治愈97例,占60.6%;显效40例,占25.O%;有效18例,占11.3%,临床总有效率96.9%;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彻底切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杰  陈丽 《东南国防医药》2004,6(6):423-424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重建术的必要性。方法 针对中鼻甲不同的病变情况,完整保留中鼻甲56例。部分切除、重建中鼻甲129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8例愈合良好,17例愈合不良。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对病变的中鼻甲恰当的处理有利于提高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在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使鼻窦炎症消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该组治愈97例,占60.6%(97/160),显效40例,占25.0%(40/160),有效18例,占11.3%(18/160),临床总有效率96.9%,无效5例。结论鼻源性头痛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鼻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彻底切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对治疗下鼻甲病变手术方式很多,但各种术式对下鼻甲均会造成鼻甲黏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下鼻甲病变10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各种鼻腔结构异常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选择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5年3月38例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针对鼻腔不同的结构异常,采取相应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原因:38例(58侧)中筛窦炎(包括筛窦骨质增生)24例(36侧),伴鼻息肉复发16例(32侧),中鼻甲外移致中鼻道狭窄13例(15侧),伴中鼻甲粘连11例(12侧),伴鼻中隔偏曲10例,额隐窝狭窄5例(7侧),蝶窦炎5例(6侧),上颌窦口闭锁5例(5侧),下鼻甲肥大3例(3侧).38例中24例(63.16%)伴鼻腔结构异常,即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及钩突相关病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随访6~43个月,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结论 鼻内镜术后复发者多伴有鼻腔结构异常,鼻窦开放的同时矫正鼻腔各结构异常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行鼻内镜手术的18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同时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而其余90例患者仅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查术腔上皮化情况等,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鼻中隔、中鼻道、窦口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通过同时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71-357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7例,以上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全麻或局麻成功后,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结果:本组47例患者,治愈18例,占38.2%;好转25例,占53.1%,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4%.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窦口开放不良,经过鼻内镜扩大窦口后窦口开放;3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行粘连分离中,采用凡士林纱条分隔.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创伤小等优点,但是术中要处理好钩突、鼻中隔偏曲等,要做好术后鼻内镜复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6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彻底清除了病变,保留了下鼻甲,保护了鼻泪管,无一例发生下鼻甲坏死及鼻泪管损伤。随访12~36个月,仅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损伤小,窦腔暴露充分,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处理复发病变提供了视窗。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是一种操作容易掌握、效果较为理想的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以及对鼻腔、鼻窦功能的新认识,提出了结构相关性鼻炎,它是指因解剖学因素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反向或泡性中鼻甲可导致鼻塞的鼻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可导致鼻黏膜肿胀或水肿是引起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最常见的结构性病变。鼻中隔偏曲传统的治疗,部分症状改善不满意,是因忽视了对下鼻甲、中鼻甲和肥大钩突的处理。利用鼻内镜技术的微创特点,同时进行中、下鼻甲或其他结构的成形,更符合鼻腔的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a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7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凭鼻内镜保健手册进行定期复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2例(32.43%),好转19例(51.35%),无效6例(16.22%),总有效率为83.78%。从术后并发症来看,有3例患者出现眶周青紫,但视力未受影响,经热敷处理后症状消失;7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经局部处理后1例消失,6例无效。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炜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04-105
目的探讨鼻窦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下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所有病例均治愈。窦腔内无异常分泌物,窦口引流好,随访平均2年,无复发。结论术前的CT检查、围术期的处理、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全身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的冲洗与复查,综合应用抗真菌药,鼻腔鼻窦的炎症可消退并恢复正常功能,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总之,鼻内镜手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保留鼻窦黏膜,而且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长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中鼻甲粘连固定手术治疗粘连性复发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根据中鼻甲漂移这一因素,探讨预防和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因复发性鼻窦炎而发生中鼻甲向外侧漂移粘连,致使中鼻道阻闭复发的病人71例,男49例,女22例,年龄21~65岁,中位年龄38岁。术前行CT扫描。对中鼻甲内侧黏膜与鼻中隔黏膜进行故意银夹粘连的手术方法处理。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后鼻内镜下随访检查。结果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牢固60例,粘连断离中鼻甲再度外移6例,成功率91%,失败率9%。1年后鼻内镜检查结果:完全上皮化56例,部分上皮化5例,无改变5例,治愈率85%,有效率92%。结论复发性鼻窦炎由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一直影响着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对其的治愈率,根据不同的解剖因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中鼻甲粘连固定术治疗中鼻甲漂移发生粘连性复发性鼻窦炎和初次鼻窦炎手术防止中鼻甲漂移引起复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128例病变相近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一侧窦口尽量扩大,另一侧常规扩大,观察两组术后窦口开放情况。结果:术中尽量扩大窦口一侧,窦口开放率96.09%(123/128),常规扩大侧窦口开放率为81.25%(104/128),两组上颌窦口开放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尽量扩大上颌窦开窗口可提高上颌窦口开放率及开放良好率。  相似文献   

15.
吕玉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04-305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各鼻窦可单独患病也可同时患病。内镜鼻窦手术简单地通俗的说,就是用最微小的损伤保留鼻及鼻窦的最大功能,使患者痛苦最少,疗效最好的手术方式。科学的内涵是指根据内镜下所见和鼻部CT扫描所示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准备彻底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尽可能保留中鼻甲,从而把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为功能性手术。我科自采用内镜手术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厚患者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3~5d预防感染,应用呋麻滴鼻液连续3d滴鼻,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可于常规麻醉后利用鼻内窥镜系统及监视系统实施手术治疗。结果3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100.00%。1例患者发生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经分离后痊愈,1例患者发生鼻中隔血肿,经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6.4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俞祖华 《江苏医药》1999,25(11):895-89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时是否保留中鼻甲、特别是病变中鼻甲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现将我院1997年~1998年间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有完整记录的28例4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2、3期)伴中鼻甲病变病例进行分析,术中均保留经手术处理的病变中鼻甲,观察术后中鼻甲的形态及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讨论保留中鼻甲的意义及保留中鼻甲的手术要点。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8例42例中,男16例24侧,女12例18侧。年龄18~42岁。患者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和具窦CT检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采取下鼻道开窗、中鼻道自然窦口开放的治疗方式,分析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年,39例(92.9%)患者获得临床治愈,3例(7.1%)显效,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均获得缓解,鼻窦腔黏膜光滑、自然窦口开放良好。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症状均未出现反复。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创伤,充分暴露上颌窦腔,方便术后内镜复查和术后复发的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泡状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7例患者行泡状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本组病例中,治愈47例,显效8例,无效2例。手术后1~3个月鼻内镜复查,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粘连2例,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结论中鼻甲过度气化是一种常见的鼻源性头痛的原因,对鼻源性头痛的患者采用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由Naumann提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OMC)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区域,包括中鼻甲及其基板、钩突、筛漏斗、筛泡、前组筛房、中鼻道半月裂孔,以及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自然开口等结构.该部易受鼻及鼻窦炎性疾病的侵犯,而其本身的通气引流障碍又是引起和加重各鼻窦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1].因而经鼻内镜手术切除或矫正解除鼻道窦口的机械性阻塞后,引流改善,恢复正常的通气,鼻及鼻窦炎症自然消退.自1997年以来,经鼻窦内窥镜行OMC矫正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