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5-FU-CS-mPEG),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以羧基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COOH)与壳聚糖(CS)反应制得聚乙二醇单甲醚改性壳聚糖(mPEG-CS),再与经氯乙酸修饰的氟尿嘧啶(FUA)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介导下与CS偶联,生成目标产物5-FU-CS-mPEG;用UV、1 H-NMR、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UV法计算前药载药量;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前药释放度.结果 经结构确证,成功合成了5-FU-CS-mPEG;经1 H-NMR计算mPEG的取代度为12.31%;载药量为4.83%;大分子前药在120 h的累积释放量为57%.结论5-FU-CS-mPEG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V)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1H-NMR、UV以及FT-IR的结果表明氟尿脱氧核苷已以共价键的方式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上;紫外光谱测得其载药率约为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分子前体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的药效,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合成了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氟尿脱氧核苷,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导向药物。方法将氟尿嘧啶与氯甲酰三氯甲酯(TCF)反应生成氯甲酰氟尿嘧啶,再与磺胺嘧啶磺酰胺基端高分子连接臂聚乙二醇(PEG)的羟基反应,使氟尿嘧啶通过PEG与磺胺嘧啶相连。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载药量,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差热分析(DSC)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合成产物的载药量为3.2%,UV、IR、DSC检测表明氟尿嘧啶成功的接入。结论通过以TCF活化氟尿嘧啶可以使氟尿嘧啶与PEG的末端羟基成功地连接,从而合成氟尿嘧啶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确定5-氟尿嘧啶最大吸收波长,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直接释药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同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药量在6~14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9%,RSD为0.9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方便、准确,适合于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栽药微粒,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栽体,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微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 5-FU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2 μm,载药量为17.55%,包封率为45.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d的累积释药量达94.92%.结论 以羧甲基壳聚糖微粒作为5-FU的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使之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性质。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包合5-氟尿嘧啶,从而制成载药纳米粒。结果制备了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并包合5-氟尿嘧啶成纳米粒,载药量为10.4%,包封率为50.5%,8 h累积释药量达35.9%。结论优化了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眼用氟尿嘧啶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滴入分散法制备眼用氟尿嘧啶一壳聚糖纳米粒(5一Fu-CS-NP),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考察.方法:将壳聚糖、聚丙烯酸与氟尿嘧啶通过滴入分散法形成聚电解质络合物制备5-Fu-CS-NP.考察纳米粒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和结论:5一Fu-CS-NP平均粒径为(144.6士3.1)nm,包封率为84.5%,载药量为3.91%.5-Fu-CS-NP有较好的缓释作用,能在3~7 d内持续释放药物.在pH值7.2~7.4的生理范围内释放速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 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局部滴眼给药性能.方法 以伏立康唑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后,分别考察纳米粒的药物缓释能力、对眼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角膜渗透性.结果 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235±23)nm,Zeta电位为(+23.1±0.6) mV,载药量为11.16%,包封率为61.35%.纳米粒体外释放药物非常缓慢,可持续释药48 h;相比于伏立康唑水溶液,纳米粒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少,眼表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延长(P<0.05).荧光标记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可穿透角膜上皮逐渐向角膜基质渗透.结论 与药物水溶液相比,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能够有效减少眼表药物的流失,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组装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溦  王亚东  阮建明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13-117,121
目的组装癌症治疗药物五氟尿嘧啶,构成功能性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药物载体。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经优化胶体化学反应技术采用壳聚糖改性。经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形貌与粒度研究分析。结果其中磁性Fe3O4颗粒,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以及载药(五氟尿嘧啶,5-Fu)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别为8 ̄12nm,12 ̄15nm和20 ̄30nm,颗粒形状呈规则球型;壳聚糖改性作用和改性后纳米磁性Fe3O4载药效果明显。壳聚糖-五氟尿嘧啶(5-Fu)和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纳米颗粒载药量分别达到15.8%和9.3%。结论上述纳米药物载体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液法预先制备壳聚糖(Cs)-蒙脱土(MMT)复合材料(Cs-MMT),以Cs-MMT、Cs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药物缓释体系阿司匹林-蒙脱土-壳聚糖载药微球(Asp-MMT-Cs)。采用FT-IR、SEM表征了Cs-MMT和Asp-MMT-Cs载药微球的结构及形态;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Asp-MMT-Cs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探讨了载药微球在不同模拟释放液中的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较均匀;最优工艺制得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81.20μm,载药量为9.61%,包封率为76.78%。该缓释体系具有pH敏感性,更倾向于在pH较高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CMCS/GPS)体系水凝胶的温敏性,载药凝胶以及共混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药物的缓释性能。方法 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值对CS/CMCS/GPS体系温敏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载药量和药物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2%CS-2%CMCS-56%GPS体积比从10∶1∶2变为10∶10∶2(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由370 s升至490 s,后又降至90 s;三者体积比从10∶3∶1变为10∶3∶6(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从407 s降至66 s。pH值在6.8~7.2范围适合于体系凝胶化。调节体积比及合适的pH值,在37 ℃下可实现CS/CMCS/GPS体系快速凝胶化。以吲哚美辛和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为模型药物,载有吲哚美辛温敏凝胶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65.2%,载有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温敏凝胶累积释放度为52.8%,而吲哚美辛原药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6%,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2.1%。结论 一定体积配比CS/CMCS/GPS体系在37 ℃具有快速凝胶特性,β-CD包合物与温敏性凝胶共混,对药物具有更加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 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载体,丹参素钠(SAS)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电纺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纤维膜含药量,绘制药物释放曲线。 结果: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纤维直径均在280~390 nm 之间,纤维膜含药量高,并能较好地实现丹参素钠的缓控释放。 结论:研究制备成功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制备工艺简单,载药均匀,有明显的缓释性,可为皮肤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W/O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2.03±6.9) μm,载药量可达5%, 包封率为56.0%;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与载药量呈正相关,与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呈负相关.结论:海藻酸钠可以作为DNA疫苗微球的可生物降解辅料;乳化离子交联法的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海藻酸钠微球是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载有杨梅素(myricetin,My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Pluronic F68混合胶束(mixed micelles,MMs),并对Myr-MMs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通过丙酮溶剂挥发法研制Myr-MMs,以单因素及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其工艺;并对制得的载药MMs的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最优处方制得的MyrMMs的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2.73±0.03)%;透射电镜下观察Myr-MMs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为(41.74±0.27)nm,多分散系数为0.115±0.004;Zeta电位为(-25.47±1.22)mV;体外释放研究发现,MMs体外释药过程近似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ln(ln(1/(1-Q/100)))=0.927 1lnt-2.057 6(r=0.953 8)。结论利用丙酮溶剂挥发法成功研制了Myr-MMs,其成型好、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且Myr经mPEG-PLA/Pluronic F68包裹后其体外释放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球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方法。方法 采用Berthold的沉淀 /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球 ,用此微球包裹bFGF ,对bFGF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形态、含量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 空白壳聚糖微球表面光滑 ,粒径范围 1.2~ 3.8μm。载药量约为 4 .6 8× 10 4U/mg ,包封率为 93.7%。体外释放试验显示 ,壳聚糖微球释放bFGF初期释药较快 ,尤其d 1有突释现象 (累计释药度约占 18.6 % ) ,随后bFGF释放速度逐渐变缓 ,d 10累计释放度约5 2 % ,d 2 0约 6 1.5 %。结论 bFGF壳聚糖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显著的缓释bFGF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凝胶的温敏性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GPS)水凝胶的温敏性及载药凝胶缓释性能。方法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对CS/GPS体系凝胶化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CS/GPS复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温敏凝胶相变动力学曲线,并测定载药凝胶的累积释放度。结果56%GPS与2%CS体积配比从0.2增到0.8(混合液pH6.5),在37℃下凝胶化时间(GT)从10min缩短到1.5min;56%GPS/2%CS体积比为0.4的混合液,pH6.5升至7.0,37℃下GT从120S减少到90S;56%GPS与2%CS以体积配比为0.2时(混合液pH6.9),在25℃时维持液相,温度从30℃升至45℃,GT从9min降至1min,在37℃时,可快速凝胶化(GT为130s)。依诺沙星为模型药物,载药凝胶12h累积释放度为62%,依诺沙星原药3h累积释放度达到97%。结论一定配比CS/GPs体系在37℃具有快速凝胶化特性,温敏性载药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槲皮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巯基化壳聚糖微球。考察微球的巯基含量、载药量、形态、吸水前后的形态及体外释放,评价微球的离体胃肠黏附性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微球的巯基含量为(147.0±8.2)μmol/g,载药量为(5.33±0.1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载药微球上存在一定的孔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微球在加入水中后体积迅速膨胀,呈圆球状,释放后微球仍较为完整。考察了微球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下的体外释放行为,经溶出曲线相似因子评价,微球在各介质中的释放行为极为相似,符合Higuchi方程Q=0.161t1/2。黏膜黏附实验表明巯基化壳聚糖微球的黏附性明显增强。同剂量灌胃给药后,槲皮素巯基化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悬剂及壳聚糖微球,有望成为槲皮素很有前景的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9.
N1-(芳)烷氧酰基烷酰基-5-氟尿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有适当脂溶性的N1-(芳)烷氧酰基取代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方法将5-氟尿嘧啶用六甲基二硅烷胺进行硅醚化,然后再与不同的二酸单苄酯酰氯反应,得目标物(Ⅰ);(Ⅰ)经氢化脱苄,得目标物(Ⅱ);随后与卤代烃发生酯化反应,得目标物(Ⅲ)。结果合成了12个5-氟尿嘧啶衍生物。结论合成的12个5-氟尿嘧啶衍生物经^1H-NMR、IR、MS所确证为实验的设计产物。  相似文献   

20.
PEG-PLGA载5-FU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5-FU(氟尿嘧啶)包裹于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PLGA(聚乳酸丙烯酸聚合物)中,构成具有缓释特性的纳米球,并于其表面以能阻止MPS细胞吞噬的亲水基团PEG(聚乙二醇)修饰,以达到适于体内长循环的载药体系.方法 复乳法将氟尿嘧啶水相于二氯甲烷中均匀分散,形成W/O的初乳液,将该初乳液在高速搅拌下缓慢注入含5%(W/V)聚乙烯醇(PVA)的氟尿嘧啶饱和水溶液中,经乳化形成W/O/W乳液,旋转蒸发二氯甲烷溶剂使微球固化;冻干后在4℃冰箱中保存.结果 纳米微球平均粒径310nm,表面光滑,直径分布均匀,5-FU载药量15.4%,缓释5d.结论 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为5d的5-FU载药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