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2011年收治的14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78例经急诊抢救病情稳定后转病房治疗,51例经抢救在急诊做好急诊手术术前准备,7例在急诊科急救处置后转院,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护理及配合对多发性创伤成功急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取法引导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后两组急救各项时间以及抢救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救各项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提升急救质量,保障急救的效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诊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于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25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对这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对其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这258例患者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分为施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对照组(128例)和施行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1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诊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当、药物服用剂量不当、未进行血糖监测、空腹剧烈运动、酒精中毒、肝脏病变、妊娠、甲亢、创伤,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应对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进行明确,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积极规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时间是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予以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25例,为2018年1月-12月接收,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两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成功时间,利于救治成功率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为医师诊治提供参考,使院前疾病抢救成功率提高。方法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5例的院前急救资料,分析医护人员采取的电话急救与抵达发病现场后,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通过院前急救后,本组55例患者均及时转回医院接受进一步医治,15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52.73%,30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96.3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重视院前急救流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且转运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经过及时抢救与有效护理后,抢救无效死亡5例,其余患者均予以治愈,治愈率高达96.7%。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急救时机,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湘军 《山东医药》2007,47(19):153-154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抢救成功51例(87.9%),死亡7例。认为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全面评估,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辅以心理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残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抢救指标可知,观察组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心肌梗塞患者15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这15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78例,其中对照组的78例患者采取一般的入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之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满意,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的患者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至9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016年10至12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科实施急救治疗后并进行院内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病情评估后,实施常规院内转运,即由1名急诊护士负责转运护理,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携带所需抢救物品;观察组患者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实施院内转运,即在转运前根据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果,合理安排转运护送人员并携带相应的抢救物品。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急救物品准备不全、投诉纠纷、送错科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护士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运用到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对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有了预见性,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处理成功率,对于安全完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运用还能够有效缓解院内转运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急救时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50例对照组急救时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快速检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时进行急救,从而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口服鱼胆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8例鱼胆中毒患者通过严密观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结果 本组18例均抢救成功,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对鱼胆中毒患者全面协助医生早期诊断,争分夺秒急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加强护理干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曲雷 《山东医药》2010,50(24):65-66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00例患者,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做出急救诊断;实验组240例患者,主要依据创伤评分做出急救诊断。对比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及延续抢救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现场急救成功、转运成功、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现场急救死亡、转运死亡、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及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 h内死亡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创伤评分方法在现场尽快明确了急救诊断,保证了后续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对3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心搏骤停进行抢救分析,发现该类病人病情重笃,急救难度大,抢救成功率低,并从护理角度提出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所取得的疗效状况。方法对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与抢救治疗,然后将护理的效果进行汇总。结果全部患者经由采取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后,症状都出现显著好转,没有1例死亡,在住院治疗2周之后,均酮体转阴,血糖处于稳定状态,康复后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对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和急救治疗,可以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录的4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急救护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40例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全程跟踪患者采取护理措施;于48h后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对急救护理方式均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促进中毒者组织功能康复。结论临床除了急救护理方案外,必须结合具体护理方案提供护理服务,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抢救的A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实验组采取优化流程后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后在院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后,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拨打120急救的患者成倍增长,患者在救护车上心搏骤停时有发生。车内空间小,行驶的车内急救操作困难、急救人员少、抢救设备及药品数量相对有限,均影响救治成功率。自1995年以来,我院在120救护车上救治心搏骤停患者96例,现介绍救护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掌握急救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选择并分析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3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用药方法、危险指征及救护、建立静脉通路、心理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结果 3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15例经过电击除颤及运用药后复苏成功,全部在48h得到控制。结论熟练掌握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抢救程序,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