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提升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75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38)及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37)。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1.08%,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5.26%(P 0.05);观察组抢救时间(15.32±1.72)min,低于对照组的(20.54±3.58)min(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4.75%(P 0.05)。观察组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分别为(2.64±0.58)min、(56.54±6.58)min及(51.24±6.94)min,均低于对照组对应(5.24±1.02)min、(91.56±8.54)min及(122.64±10.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1.58%(P 0.05)。结论 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工作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抢救时间,极大提升抢救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且患者家属对整体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62例复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重要性及复苏策略。方法对62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现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15例,生存出院10例,现场死亡47例,院内死亡3例,长期呈植物状态放弃治疗2例。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常见意外死亡原因之一,及早进行现场复苏是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出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心脏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临床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0例,进行心肺复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主循环恢复16例。12h内自主呼吸恢复5例,12h内意识恢复1例。结论迅速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连续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及时体外电除颤是提高复苏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6例心肺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和外周静脉组,两组均给予肾上腺素。比较两组初期和远期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外周静脉组(P〈0.0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的早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组(P〈0.0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紧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通过该中心静脉通道给复苏药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脑复苏中应用不同剂量纳络酮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13例心跳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对照组(A组)37例,小剂量纳络酮组(B组)36例,大剂量纳络酮组(C组)40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C组(57.50%)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24.32%)、B组(27.78%),C组(52.5%)自主呼吸恢复率也明显高于A组(18.91%)、B组(22.22%),且均差异有显著性垆〈0.01);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10.5±3.1m)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A组(19.5±3.7)min、B组(18.8±3.5)min(P〈0.01),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问(14.8±3,9)min短于A组(28.6±4.5)min、B组(26.9±3.7)min(P〈0.01)。结论在院前心跳骤停患者中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欧扬  王兆云  周文 《药品评价》2013,(16):31-32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颅脑磁共振检查需要给予10%水合氯醛溶液20mL口服,镇静效果不明显,再次给予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注射后,患者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尼可刹米、洛贝林和肾上腺素,经抢救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心律及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7.
院前心肺复苏成功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院前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因素。方法 院前急救中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1 2 96例 ,心跳呼吸骤停主要由心脏疾患和颅脑损伤、重度创伤、中毒、过敏等病因所引起。抢救中最先均给予CPR、吸氧、畅通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复苏药物的应用 ,部分患者进行了早期电除颤等复苏的常规方法。结果 :本组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1 2 96例 ,成功3 6例 ,成功率占 2 77%。在复苏成功的 3 6例中小于4分钟开始复苏者 1 9例 ;早期进行除颤 1 9例全部获得成功 ;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 1 0例都能很快恢复自主循环。结果 :凡早期发现、早期复苏、采用CPR、开放气道、早期除颤、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的应用 ,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上腺素组)、治疗Ⅰ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治疗Ⅱ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组)。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及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Ⅰ、Ⅱ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有效提高CPR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后心跳呼吸骤停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海洛因中毒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效果.方法:对中毒后引起呼吸、心跳骤停3例患者,分别给予纳洛酮0.8~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配合常规心肺复苏治疗.结果:3例均心跳、呼吸恢复,抢救成功.结论:纳洛酮对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后心跳呼吸骤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所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急诊抢救、院前急救车、医疗设备配置及转运途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急救人员参与1例百草枯中毒所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及院前转运过程。结果抢救成功,安全转运到我市三级医院。随诊,在三级医院治疗48h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脱机。2周后全癔,无不适,出院。结论百草枯中毒主要造成肺损害,随时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及心跳呼吸骤,应备好抢救物品。一旦发生,应立即抢救,不得相互推诿责任。院前应配置监护型救护车,出诊前带齐医疗设备并使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及途中观察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38例重症颅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患者送手术室急诊手术处理时进行麻醉。结果:3例术中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后,仍完成手术,安返病房治疗;有2例手术中去颅骨板时,颅内压突然升高,心跳、呼吸再次出现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3例术中未再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麻醉顺利。结论: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都应紧急重建人工呼吸循环,以保护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尽早恢复心跳、呼吸,为手术患者创造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呼吸心跳骤停在院前急救中是最紧急的危重病例之一,病死率高。急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试图恢复患者的循环、呼吸和意识,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CPR及时与否,程度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复苏的成败及预后。1995年以来,对61例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抢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7例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情况。结果 :心肺脑复苏成功 4例 ,复苏成功率 5 7 14 % ,植物状态 2例 ,死亡 1例。结论 :及时病因治疗 ,有效心脏按摩 ,预防脑水肿及脑缺氧 ,联合应用低温和脱水 ,调节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并注意自主心跳恢复后加强治疗及监测和护理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抢救速度仍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小结2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复苏成功经验。方法对2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心电图类型、抢救时间及抢救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1例经抢救心跳呼吸全部恢复,18例痊愈出院,3例留有神经系统缺陷。结论心肺复苏(CRP)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及早电击除颤及扦管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纳洛酮及胺碘酮为心肺复苏的重要药物。病因及并发症的治疗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即在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后,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而迄今为止,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患者心跳骤停时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6.
柯友洋 《首都医药》2007,14(10):33-34
目的总结分析1996年以来心肺脑复苏病人35例,探索复苏下血液循环时间对救治成功的影响。方法对35例心跳骤停经心肺脑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并能维持的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并对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心肺脑成功复苏患者中,24例完全康复出院,8例因脑部原发性疾病尚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心肺脑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复苏时间、基础疾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给药途径及用药间隔、复苏后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108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48.1%,存活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25.9%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缩短了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早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心肺及脑复苏的关系和意义 急救医学始创于50年代,50年代末期开始肺复苏,60年代是心复苏,70年代在总结既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心肺复苏,大大地提高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率,从而开始了急救医学的新阶段。至80年代又发展为心肺脑复苏,进一步完善了复苏的步骤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复苏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光有心跳没有呼吸不行,只有呼吸没有心跳也不行,心跳呼吸恢复而没有大脑功能的恢复更不行。所以,复苏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自主呼吸心跳的持续稳定,还在于大脑神经功能的全面恢复。从复苏的难  相似文献   

19.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用量不详)。数分钟后,突然出现胸闷、恶心,随之很快呈昏迷状态。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及肾上腺素治疗。病情继续加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后心跳恢复,但无自主呼吸。P147次/min,血压测不出,口唇发绀,全身重度水肿,皮肤大片瘀斑,病程中无尿。实验室检查:SCr214μmol/L,BUN8.3mmol/L,K+2.9mmol/L,pH值6.67,BE-14。抢救44h,患者终因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8例恢复有效心搏及自主呼吸,意识恢复。10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转入ICU病房进行复苏后监护治疗。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等是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