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对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1-2003年收集的376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份报表中,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ADR最多。结论:开展ADR监测,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6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为主,占总例数的80%;静脉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90.8%;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3.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反应及皮肤损害为主,分别占46.2%和29.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质量.方法 根据我国ADR报告表(2004版)的填表要求,制定出ADR报告表填写质量评价标准,并按标准对报告表的填写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4年9月~12月,收集了49份ADR报告表.6份为"数据完整"的报告,占12.24%:43份为"数据不完整"的报告,占87.76%.其中,缺项138次,平均每份报告表2.8次;填写错误63次.平均每份报告表1.3次;填写内容不完整46次,平均每份报告表0.9次.结论 ADR报告表质量差.建议建立和完善监测机制和岗位操作规程(SOP).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并进行ADR报告表填报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的质量。方法审查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不良反应报告表162份。结果基本合格99份(占61.11%),不合格63份(占38.89%)。结论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ADR知识,增强责任感,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度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ADR报告表的填写质量。方法:按所定标准,对412份ADR报告表的填写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412份报告中,可评价报告为307份,其中“数据基本完整”的报告为165份,占总数的40.05%,“具备必需数据”的报告为142份,占总数的34.47%;不可评价报告,即“缺少必需数据”的报告为105份,占数总的25.48%。在ADR报告表的缺项情况中,缺少“生产厂家、批号、日剂量和用药起止时间”的报告最多,达177份,占所有缺项报告数的47.58%。结论:ADR报告表填写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别是儿童和妊娠期、围产期妇女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1-2012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66例ADR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107例,男性59例;0~12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共82例,其中1~3岁的儿童为40例;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多,共118例,占7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150例,占90.36%;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105例,占63.25%;166例ADR中,新的ADR为2例,严重的ADR为2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使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充分认识到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特别要加强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利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5(3):258-259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s,ADR)发生率及上报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是使用药品的主要单位,也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发生地,在ADR病例报告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2008年度各科室上报的153例ADR报告. 结果 153例ADR共涉及药品73种,其中抗菌药物占78.1%;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比例最大(99.4%). 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方式是ADR的主要易感因素. 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我市ADR监测中心接受的1 596例ADR报告,分别从ADR患者年龄及性别,引起ADR药品剂型、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报告人、报告机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严重ADR。结果:1 59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 108例,严重的ADR 27例;>60岁的患者占28.13%;引起ADR主要剂型、品种和给药途径分别是注射剂、抗菌药和静脉滴注;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医生和一级医院上报比例高。结论:不断加强ADR报告和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7年上报的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ADR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近30%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注射剂引起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制剂;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63例,占50.4%,中药注射剂46例,占36.8%.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09-2011年自发呈报的460例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合并用药、给药疗程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58∶1。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构成比分别为33.6%和19.4%。报告例次最多的12个药品中,抗微生物药有8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发生ADR最多。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最高,构成比达91.07%。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所有的报告中合并用药数据较低。结论:重视抗菌药品和抗肿瘤药ADR监测的。医院自发呈报的数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有必要开展医院集中监测提高ADR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度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规律及引发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77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比例较大;注射给药途径的ADRs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98.7%的可治愈,并对原患疾病无影响;ADRs涉及的药物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46.34%;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s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对于ADRs的认识和呈报。 相似文献
20.
我院3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集的30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97.04%);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58.8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2.52%,全身性损害占20.54%。结论医务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更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