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积累的大量图片和影视资料在辅助教学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医学寄生虫学数字资源库可以有效解决寄生虫病标本匮乏、种类不全、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建设寄生虫标本数字资源库、视频资源库、寄生虫病例资源库、寄生虫思政资源库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源库应用于寄生虫学教学、实验、教材编写、网络平台构建等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寄生虫学数字资源库共享平台是解决寄生虫学标本资源缺乏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形态学教学为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医学院校形态学教学中存在标本短缺?形态不典型,青年教师寄生虫虫种虫期形态上鉴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寄生虫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由于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而存在不足,缺乏科学规范的整合标准和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支撑,不能形成具有综合集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效益?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共享的信息量大?规范的教学资源,为寄生虫学形态学教学?青年教师培养?开放性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兴山县寄生虫中间宿主-螺类的种类其及重要螺类与寄生虫病的关系,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对螺类的种类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来丝虫库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着中国基本消灭丝虫病,保藏中国的丝虫物种资源和丝虫基因资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连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多年来从事中国马来丝虫活体保存及丝虫动物虫库的发展,并参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本文就该虫库发展过程及加入种质资源平台后所做工作及展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保存与利用价值。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收藏保存有较丰富的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分属于4门、12纲、43科、189属、496种,包括36196份玻片标本以及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cDNA文库等。这些标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防——67(有效成分为氯硝柳胺,Bayer—73)是一种具有优良杀灭水螺作用的灭螺剂。丁螺是血吸虫、姜片虫及其它由吸血虫类引起疾病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1962年由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在实验室合成氯硝柳胺成功,1965年上海第六制药厂投产。由于原药不溶于水,在室温时水中只能溶介5~8ppm,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医学软体动物种群分类情况。结论对在福建省内收集的标本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信息描述、标本保存,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收集制作记录完整且符合生物学各项研究要求的医学软体动物的标本15种,752份。结论建立了福建省内完整的医学软体动物种群分布数据库及标本永久保存的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8.
数字资源的保存面临着保存对象可理解性的挑战。面向多来源医学数字资源保存的切实需求,设计元数据语义化映射框架,通过构建数据解析模型及语义化描述转换模型,实现多来源医学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和语义化。该方法有助于准确反映保存对象的元数据信息,为保存对象的长期可理解性提供了保证,可为多来源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热带医学特别是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科研领域中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为该领域的广大科研、防治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定於2008年10月17日至2008年10月20日在深圳市大梅沙召开全国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医学数字资源构建长期保存标准体系,结合研究现状,设计体系框架,为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医学数字资源提供保存标准,以期指导后续保存系统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在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只注重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知识,而对寄生虫病实用性知识讲授十分有限,缺乏补缺和创新。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使寄生虫学教学更贴近临床,笔者对05级临床大专4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寄生虫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将寄生虫学知识与寄生虫病相结合,形成以问题(病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保护和持续利用大盘山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至2007年,分六次实地考察,对药用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标本采集;野外种类、分布状态记录及拍摄照片和室内标本鉴定与编目整理。[结果](1)以大盘山为核心的地产药材,按药用部位进行统计,其中植物类488种;动物类40种,矿物类8种。具"磐五味"资源药材和较多的珍稀濒危药用物种。(2)对建立药材基原种质库,保护资源药材;加强重点药材建设,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利用野生家化、优质品种选育,保护和永续利用资源药材;加强药材深加工研究,促进药材经济持续发展;重视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高药材附加值,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结论]大盘山药材共有536种,植物类药材比重最大,动物类药材次之,矿物类药材比重稍少;药材丰富,但诸多不足,如优良种质消失,品种退化,药材质量不稳定,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寄生虫病防控成效的凸显以及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致使医学寄生虫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现实意义越来越被忽略.近年来,由于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的不断降低,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也逐渐呈现出授课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和方法传统落后的特点.而"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方法的目的.文章深入剖析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并深入探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有效发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医学寄生虫学的课程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应对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打造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金课",实现医学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肠道寄生虫病是人群易患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为了解我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提高人群身体素质,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10月份对我市赞皇县西高乡520名常住居民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中国寄生虫学"腾讯交流平台进行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讨论的可疑寄生虫病或虫种的信息,梳理交流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容涉及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时间占总交流时间19.1%,交流信息量占总记录30.2%;交流内容涉及生物种类至少39个动物种类、3个微生物种类,还有植物或花粉等;交流内容至少涉及11类人体的检材样品。结论寄生虫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问题不容忽视,寄生虫学知识缺乏和检验样品取材不规范可致医疗人员误诊误治,网络交流平台有助于寄生虫病的辅助诊断或寄生虫的虫种鉴别。  相似文献   

16.
徐静 《中外医疗》2008,27(12):108-108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寄生虫固定与保存的方法.方法 对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寄生部位的蠕虫、原虫标本用不同处理与保存的方法.结果 寄生虫标本形态完整,能长期保存,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验中寄生虫标本缺乏的问题.结论 本文所采用寄生虫标本周定与保存的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标本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89-690
人体寄生虫学作为师范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人群寄生虫病病谱已发生大变化,然而现今的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反映当今寄生虫病流行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因此,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人群寄生虫病病谱发生的变化及当前寄生虫病流行的现状、特点与趋势,针对高等师范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循证医学信息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互联网上各类循证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为促进我国循证医学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解决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证据查询、评价和利用方面的困难,提供具体可行的查找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体寄生虫学是以形态观察为主的学科,主要是让学生以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因此,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最为重要。随着科学的进步,近年来实验教学不断丰富,临床检验科的寄生虫学的学习及认知是帮助医学检验学生将掌握的人体寄生虫学理论知识拓展到临床实践的桥梁[1],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传染病学的病原学基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将来工作中对寄生虫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任务之重[2]。  相似文献   

20.
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在进行标本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村民介绍,对蕴藏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以期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共有84科163属227种,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8属13种,裸子植物有4科5属6种,被子植物有74科150属208种;按药用部位分为6类,按药效又分为16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