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取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作改良和髓核钳结构及摘除髓核操作方法进行改良 ;35 2例椎间盘突(脱 )出症患者共 4 19节椎间盘进行经皮穿刺钳夹术治疗 ,经随访 6~ 38个月 ,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疗效优 4 5 .5 %、良 4 5 .4 %、差 9.1% ;本组中有 4 4例椎间盘脱出 ,其中 4 0例成功取出脱垂入椎管内髓核并取得优良疗效 ;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并发症 ,马尾损伤 1例经处理后恢复 ,器械断裂 4例。结论 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 ,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 ,而且适应于治疗“非包容性”椎间盘脱出症  相似文献   

2.
赵朝贵  王建华 《武警医学》1996,7(6):354-356
侧后路进针法经皮穿刺切除髓核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56例临床研究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52)赵朝贵王建华徐荣庚杨常年王亚楠朱卉敏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L5~S1椎间盘经皮穿刺术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文媛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505-1506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112例患者全部成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适宜的护理是保证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腹前入路椎间盘摘除术(transabdominal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TPLD)的方法、疗效及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对16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肠道准备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腹前入路行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史、治疗过程、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均住院3~7d,平均4d,出院后随访1~6个月.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评估疗效: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术后3个月或6个月共13例行CT或MR复查.突出物影像学变化:明显缩小8例,部分缩小4例,1例无变化.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腹前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比侧后路椎间盘摘除术更具优越性,是安全、疗效更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椎间盘髓核造影对指导臭氧髓核氧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后行椎间盘髓核造影。根据纤维环是否破裂,破裂部位、形态,以及突出相应平面后纵韧带是否破裂等,确定椎间盘突出类型,并决定注射方式及注射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均随访3~12个月。结果:依据椎间盘髓核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分成纤维环未破裂型、纤维环破裂型及后纵韧带破裂型。依据上述分组次序,臭氧的注射量依次增加5ml,而注射时间依次递减约1~2min。术后随访结果表明,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3.08%,17.31%,9.61%,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90.39%。结论:利用C臂引导髓核造影技术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进行改良以提高疗效和扩大适应证。方法术前设计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使其尽可能接近突出块,采用专用髓核钳夹取突出部髓核。655例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共750节椎间盘进行改良PLD术治疗,经随访6~54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优40.2%、良46.6%、差13.3%;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等并发症;合并马尾损伤1例,器械断裂4例。结论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而且适应于“非包容性”椎间盘脱出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3年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这些年来经反复临床实践,改进了原来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使用的套管,1995年开始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实施此种手术治疗,使用效果明显提高。现予介绍,供同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经临床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11例,年龄22~38岁,病史1个月~3年。共计受罹13个椎间盘,腰4.5突出7例,腰5、骶1突出2例,两个椎间盘共患2例,其中左右两侧均需穿刺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经后、侧后入路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方法 253例满足研究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后入路(A组,136例)及侧后入路(B组,117例)途径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医用臭氧.前者注射位置为盘内、突出髓核内及突出部神经根周围,后者注射位置为盘内及椎间孔附近椎旁间隙.术前和术后3个月收集调查问卷和/或通过电话调查完成所需数据采集.主要数据包括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其手术前后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253例患者均按预想成功实施臭氧注射治疗.两组患者除手术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三方面考察,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00),而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改变,A组明显大于B组(均示P =0.000),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疼痛(BP)维度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 =0.018).治疗优良率A组为90.4%,B组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且A组的显效率为41.9%,B组为27.4%.疗效优良的患者疼痛消退至VAS评分5以下的平均时间A组[(15±5)天]小于B组[(19±11)天](P=0.001).结论 相对于侧后入路穿刺途径,后入路穿刺途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效果较高,疼痛减轻程度较大,疼痛消退速度较快,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9.
鄂有国  叶森 《放射学实践》2001,16(3):163-165
目的:探讨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疗效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后再注射胶原酶于椎间盘内。结果:有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包括10例有部分髓核组织脱入椎管的病人。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后再注入胶原酶能明显提高疗效。对于突出程度较重的病人联合应用髓核切吸与胶原酶盘内注射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Hult[1]就提出,通过降低椎间盘压力而不是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7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接受这个观点并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90年代初,周义成、李健等人开始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髓核切割器改良,进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下简称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由颈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早期颈椎病。PCD的作用原理和手术方法PCD的作用原理是经过颈部皮肤软组织间隙空刺进入椎间盘,进行切割抽吸部分髓核组织,使髓核组织内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PLD治疗70~7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共有56个椎间盘突出,均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随机选取52例70~81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分型与PLD组相近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MacNab标准分别在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56个椎间盘中54个穿刺治疗成功,成功率约96.4%。全部患者得到随访。6个月PLD组显效率29.1%,有效率52.1% 对照组显效率19.2%,有效率36.5%。12个月PLD组显效率25.0%,有效率47.9% 对照组显效率17.3%,有效率32.7%。PLD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45,P〈0.01 χ2=5.57,P〈0.05)。结论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近期加重的症状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对于椎间盘钙化者,可直接用环锯"开窗"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胶原酶单独注射和与髓核切吸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四组分别按腰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及分别将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进行治疗。结果 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法与髓核切吸术合用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4%及 93 %高于单独椎间盘内、外注射胶原酶两组有效率 90 %及 88%。结论 胶原酶溶解髓核与切吸髓核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快速、有效的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典型且经CT或MRI证实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例,采用经皮穿刺行病变椎间盘髓核抽吸摘除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17例中,1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全部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P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治疗病例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65岁,平均年龄68.7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min,基本无出血,平均住院时间10d,全组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明显瘢痕,随访时间0.5~2年。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30例,良9例,可3例,差0例。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创伤口小,可视,操作精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治疗高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5例,应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7 d、3和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术后7 d、3和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9.6%、92.4%和93.1%;17~40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40~60岁患者,而以61岁以上患者优良率最低;L3/L4、L4/L5和L5/S1椎间盘高度指数,术前分别为0.35±0.14、0.41±0.09和0.38±0.05,术后12个月分别为0.33±0.08、0.39±0.11和0.36±0.07,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并发症少,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时间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非手术疗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患者随机分组 ,各观察组均采用手法、骶管注射、小针刀治疗 ,各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治疗。 结果 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观察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疗程缩短。同一疗法在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中疗效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手法、骶管注射、小针刀是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学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76例正常人与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资料研究,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76例正常人中有19例存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5%,而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则有96例,占60.7%;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方向多偏向于关节突关节面近冠状位侧,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影像学表现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与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PLD)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包括单纯性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40例,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钙化4例,真空症并伴严重的腰椎退行性变3例,伴椎间隙狭窄2例,椎间盘突出伴轻微脱垂2例,椎间盘脱出1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84.6%,其中显效50.0%,有效34.6%,无效15.4%。结论 PLD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方法,影像学的表现有助于PLD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估计。  相似文献   

19.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 1、2、3年的疗效 ,分析疗效与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对 1996-0 1~ 1999-0 1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 5 4例进行随访观察 ,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 1、2、3年的疗效。结果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 ,1年优良率 93 .1% ,2年优良率 90 .3 % ,3年优良率 90 .9%。结论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证 ,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al cysts are rarely reported. To our knowledge, only 12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symptoms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of typical discal herniation. Our aim is to report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method of percutaneous CT-guided aspir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manage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al cysts.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T-guided aspir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al c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