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ICU病房时间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中等剂量芬太尼(30~50μg/kg)为A组,小剂量芬太尼(10~30μg/kg)为B组,瑞芬太尼为c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诱导插管后、CPB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ICU病房医生护士的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所有患者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均在ICU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的重新插管率均为0。C组比B组和A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多巴胺应用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各个阶段,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效果相似,可以有效地用于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但是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明显更早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20μg/kg)复合七氟醚麻醉在脱泵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OPCABG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4),A组芬太尼用量20μg/kg、辅以1%-3%七氟醚持续吸入;B组芬太尼用量50μg/kg。其他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于麻醉前、插管后、劈胸骨、血管移植后和手术结束检测血糖、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并记录术后气管拔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各时点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ACTH和皮质醇变化相似(P〉0.05)。但A组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与传统大剂量芬太尼麻醉相比,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在0PCABG中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当控制应激反应并缩短术后气管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芬太尼对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 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 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 C组(芬太尼总量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 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T1)比较,3组TNF-α,IL-6,IL-10,MDA在体外循环后明显升高(P<0.01),B,C组TNF-α, IL-6,MDA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IL-10在T4,T5时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滞留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CPB可促发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较大剂量芬太尼可抑制心脏手术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达一定剂量后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依赖性,且延长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浆肾素、皮质醇、血压、心率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4组(n=30),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于手术结束前关闭腹膜后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1、0.15、0.2μg/kg,记录入室后静卧5 min(T0)、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T1)、静注舒芬太尼前(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30min(T4)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和皮质醇的浓度。观察记录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D组拔管期的MAP和HR、血浆肾素和皮质醇的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D组的术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较A组、B组、C组明显增加;而术后烦躁、躁动的发生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A组、B组、C组明显低于D组。结论:三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所致的血浆肾素和皮质醇的释放,而以0.15μg/kg剂量的舒芬太尼效果好,对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无影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陈淑萍  习建华 《浙江医学》2014,(12):1073-107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UPPP的OSAS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0例。Ⅱ组和Ⅲ组在麻醉诱导前先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作为负荷剂量,术中Ⅱ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Ⅲ组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h),Ⅰ组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HR、MAP、皮质醇浓度变化,记录气管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HR、MAP、皮质醇浓度T1、T2较T0明显增加,Ⅰ组在T1、T2时点明显升高(P<0.01),Ⅱ组和Ⅲ组在T2轻度升高(P<0.05),在T2升高不明显(P>0.05);Ⅱ组和Ⅲ组较Ⅰ组在T1、T2时点HR、MAP、皮质醇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在T1HR、MAP、皮质醇浓度明显下降(P<0.05),但在T2差异不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也低于Ⅰ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0.6μg/(kg·h)对OSAS患者UPPP术后苏醒期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拔管条件,减少应激反应,而不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氟比洛芬酯一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Ⅰ组:芬太尼20μg/kg配入PCIA泵;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2mg/kg配入PCIA泵;111组:氟比洛芬酯1mg/kg术前静脉超前镇痛,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mg/kg配入PCIA泵。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并接入PCIA泵,3组均加入氟哌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配成PCIA泵。维持剂量设为2ml/h,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术后1、24、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0)、术后1h、1d、3d(T1-1)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S)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结果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点PLT、PT、APTT、FB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PCIA有效自控次数Ⅲ组少于Ⅰ组、Ⅱ组(P〈0.05)。T2时Ⅲ组NE低于Ⅰ组、Ⅱ组(P〈0.05)。T2时Ⅱ组、Ⅲ组ACTH低于Ⅰ组,T3时Ⅲ组低于Ⅰ组(P〈0.05)。T1时Ⅲ组COS低于Ⅰ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氟比洛芬酯-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降低术后应激水平,有利于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 PB )风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将择期风心二尖瓣狭窄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EX1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EX2组)。3组患者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T0)、CPB后2 h(T1)、CPB后24 h(T2)、CPB后48 h(T3)、CPB后72 h(T4)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监测各时点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 U停留时间、术后24 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心脏自动复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与T0相比,DEX2组 HR在T1时间点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DEX1组在T1时间点HR、血浆CK‐MB明显降低,术后24 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心脏自动复跳率没有明显改善;DEX2组在T1时间点HR显著减少,在T1和T2时间点血浆CK‐MB值明显降低,在T2~ T4时间点血浆cTnI值显著减少,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增加,术后24 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EX1组和DEX2组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24 h引流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风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负荷量0.6μg/kg继之以0.6μg·kg -1·h-1输注的给药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9.
罗小玲  欧阳伟子  赵丽 《海南医学》2013,24(23):3479-348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静脉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四组(T1组、T2组、T3组、T4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行双盲试验。在麻醉深度监测下行麻醉诱导及维持,维持药物为丙泊酚+瑞芬太尼,术毕前15 min,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静注地佐辛80μg/kg、60μg/kg、40μg/kg、20μ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观察患者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及躁动不良反应。结果 T1组、T2组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较T3组、T4组和C组延长(P〈0.05),T4组和C组VAS评分及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T1组、T2组和T3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地佐辛(40μg/kg)可预防术毕疼痛及痛觉过敏现象,减少苏醒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芬太尼预防妇科手术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疼痛和躁动的合适剂量。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2、F3、F4三组,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缝合腹膜时F2、F3、F4三组分别以芬太尼2、3、4μg/kg静注,监测各时点MAP、HR,记录术毕至拔管所用时间、拔管期间不良事件,评定苏醒期躁动程度(RS)、拔管后疼痛程度(VAS)和镇静程度(RSS)。结果F3组R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F2组(P〈0.01),RSS评分显著高于F2组(P〈0.05),显著低于F4组(P〈0.05);F4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与F2组、F3组相比显著延长(P〈0.01);F2组的MAP和HR在T4时比T0时显著升高(P〈0.01),F2组的MAP和HR在T4时比T0时显著升高(P〈0.01),在T4时F2组MAP比F3组、F4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芬太尼3μg/kg镇痛、镇静适度,拔管时合作,虽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但躁动少,且不影响患者的呼吸恢复、苏醒速度和拔管时间,拔管后无呼吸抑制和呼吸遗忘,能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痛觉高敏和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W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后30 min(T2)、停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每个红细胞丙二醛(E-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C组体外循环开始,P-MDA,E-MDA即开始升高,至术毕24 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W组P-MAD,E-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30 min(T4)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至术毕24 h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E-SOD活性在转流30 min时高于术前水平,C组其他时点均低于术前水平(P<0.001),W组仅在T4时低于术前水平;但C组相应时点P-MDA,E-MDA均高于同时点W组,E-SOD活性明显低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赵晓蓉  魏继承  陈枫 《重庆医学》2012,41(2):124-126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CPB前将葛根素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T2)、2h(T3)经桡动脉抽取血标本,每次4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内NF-κB及IL-6和IL-8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2hP组NF-κB及IL-6和IL-8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内NF-κB活化及IL-6和IL-8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3.
心脏直视手术中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IL - 8、TNF -a、IL - 10的变化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对其影响。方法 :在 6 0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 ,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围体外循环期各组中血浆IL - 8、TNF -α、IL - 10浓度。结果 :对照组中IL - 8在体外循环结束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 (P <0 .0 1) ;两治疗组中IL - 8较手术前升高 ,但不明显 (P >0 .0 5 )。治疗组中IL - 10在体外循环后其血浆浓度均增加 (P <0 .0 1) ,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中IL - 10浓度较手术前升高(P <0 .0 5 ) ,但其升高幅度不如两治疗组明显。三组中TNF -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显著增加体外循环后IL - 10的血浆内含量 ,减少IL - 8的生成 ;但对TNF -a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Zhu SJ  Han WL  Zhu SM  Zhou Y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72-2475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CPB)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n=20):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CPB前、后取右心房组织行HE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检测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3的表达。结果 CPB后与C组比较,P组的自动复跳率高、术后12h内多巴酚丁胺用量减少及ICU逗留时间缩短(P〈0.05);线粒体结构较完整,嵴及内膜间隙仍清晰可见;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Caspase-9,3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能抑制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Caspase-9、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30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杲:P组在阻断主动脉6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和(或)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房室缺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4例)、前列地尔组(P组15例)、乌司他丁组(U组15例)、前列地尔联合鸟司他丁组(PU组14例).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治时间.麻醉诱导后CPB前(T、)、主动脉开放30 min(T2)、2 h(T3)、6 h(T4)、24 h(T5)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最中性粒细胞(PMN),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于T1、T2、T2记录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3组在T2、T3时PMN、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PU组最低.U组、PU组患儿血浆IL-10水平在T2、T3明显高于C组,而MMP-9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P组则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其他3组OI值明显高于C组(均P<0.05).PU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CPB中同时使用前列地尔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从而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4),对照组(n=16)。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在麻醉诱导后5min静脉滴注及另外0.5mg/kg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则不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min(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1h(T3)、2h(T4)、6h(T5)和24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两组S-100蛋白、NSE、MDA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T1(P<0.01);实验组S-100蛋白、NSE和MDA浓度在T2-5时间段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SOD活性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减少MDA产生,增强TAOC,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对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术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是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对CPB后的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10mL生理盐水,常规全麻和中度低温CPB,主动脉阻断90min,停CPB后继续维持至主动脉开放90min;C组麻醉后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mg/kg,其余处理同B组。常规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B、C组分别在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min和90min 4个时间点采动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手术结束时,A、B、C3组均取完整左肺,进行机械通气和离体灌注,测量对液体的过滤系数。结果(1)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时,C组的肺血管阻力(PVR)较B组低(P〈0.05),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2)主动脉开放后B、C两组MMP-9的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C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计算液体过滤系数,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相比Kf较小(P〈0.05);(4)主动脉开放后的MMP-9最高值与Kf值呈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时的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1)低温CPB导致MMP-9大量释放,使肺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肺损伤,肺的氧合功能下降;(2)术前注射甲泼尼龙能减少MMP-9的释放,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对CPB后的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均分成芬太尼10 μg/kg(A)、舒芬太尼1 μg/kg(B)、舒芬太尼1.5 μg/kg(C)与舒芬太尼2 μg/kg(D)四组.分别给予芬太尼10 μg/kg,舒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与舒芬太尼2 μg/kg加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出相应的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于T0、T2、T5各时间点抽血测定血糖.结果:四组病人T0时SBP,DBP,MAP,HR,RP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上述参数与T0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无差异(P>0.05).A组T2,T3时SBP,DBP,MAP较T1有所升高(P<0.01~0.05),但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SBP,MAP在T2,T3时低于A组(P<0.01~0.05),D组在T4时仍低于A组(P<0.05).A组在T2时HR较T1有所上升(P<0.05),但仍未达到T0水平,B,C,D三组在T2时HR较T1变化不大,T2时D组HR低于A组(P<0.05);T5时A,D组HR明显低于B组(P<0.05).B,C,D三组在T1直至T5时RPP均较T0明显降低(P<0.01),在T2时A组RPP高于B,C,D三组(P<0.01).A,B,C,D四组在诱导插管期间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分别为5(33.3%),0(0%),4(26.7%),5(33.3%),B组明显低于A,D两组(P<0.05).A,B,C,D四组各时间点血糖值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剂量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1 μg/kg组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