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316例住院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15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80例)、糖尿病组(DM,84例),比较3组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0.9±0.2 vs 0.8±0.2)mm, P<0.01]、CCA-内径[(6.9±1.0 vs 6.6±0.9)mm, P<0.01]、粥样斑块出现率(48.5% vs 36.5%, P<0.05)均显著高于MAU阴性患者,尿蛋白排泄≥60 mg/24 h时粥样斑块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EH组MAU阳性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率明显升高(P<0.05),MS组MAU阳性患者CCA-IMT、CCA-内径明显高于MAU阴性患者(P<0.05,P<0.05).结论 MA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蛋白排泄≥60 mg/24 h时这种危险性进一步增加.与MA阴性者比较,MS患者MA阳性者颈动脉损害程度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75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8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89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观察三组血Hcy,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等。结果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Hcy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量均增加,且斑块形成组比内膜增厚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和微量白蛋白尿联合检测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发生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3018例广西社区人群,测定其上午8:00-10:00随机尿白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BS)、糖负荷后2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30mg/L判定为MAU。结果(1)MAU发生率为11.1%,无论男、女性,MAU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1)。MAU组比非MAU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舒张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升高(P<0.05)。(2)无代谢异常、任意一种代谢异常、任意两种代谢异常及任意3种代谢异常者(MS)MAU发生率分别为7.4%、9.6%、13.3%和22.7%。MAU发生率随代谢紊乱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1)。(3)高血压、高血糖、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分别是MAU的独立风险因素(高血压OR值为2.135,P<0.01;高血糖OR值为1.903,P<0.01;中心性肥胖OR值为1.388,P<0.05;胰岛素抵抗β为0.175,P<0.01)。与无代谢异常相比,两种代谢异常者发生MAU的风险增加1.446倍,MS者增加1.915倍(P均<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MAU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发生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3018例广西社区人群,测定其上午8:00-10:00随机尿白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BS)、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30 mg/L判定为MAU.结果 (1)MAU发生率为11.1%,无论男、女性,MAU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1).MAU组比非MAU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舒张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升高(P<0.05).(2)无代谢异常、任意一种代谢异常、任意两种代谢异常及任意3种代谢异常者(MS)MAU发生率分别为7.4%、9.6%、13.3%和22.7%.MAU发生率随代谢紊乱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1).(3)高血压、高血糖、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分别是MAU的独立风险因素(高血压OR值为2.135,P<0.01;高血糖OR值为1.903,P<0.01;中心性肥胖OR值为1.388,P<0.05;胰岛素抵抗β为0.175,P<0.01).与无代谢异常相比,两种代谢异常者发生MAU的风险增加1.446倍,MS者增加1.915倍(P均<0.05).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MAU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 (MAU )与代谢综合征 (MS)的相关性。方法 在重庆市城市职工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 3 0岁以上者 45 7例 ,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 ATPⅢ ,2 0 0 1)提出的MS最新诊断标准 ,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MS单项异常组 (MS1组 )、不完全MS组 (MS2组 )和完全MS组 (MS3组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并与相关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人群中完全MS的患病率为 17.5 %。MS2组和MS3组HOMA IR均高于NC组 ,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且年龄偏高 ,男性多于女性。MS3组伴有MAU者占 18.8% ,明显高于其它组 ;MS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高于NC组 (P <0 .0 5 )。且MS3组UAER与收缩压、餐后 2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NCEP ATPⅢ (2 0 0 1)中MS的诊断标准亦适用于中国人群 ,MAU是MS的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918例AS患者分为3组:正常胆固醇(N-TC)组(502例)、单纯高胆固醇(HC)组(190例)和混合性HC(M-HC)组(226例);N-TC组再分为4个亚组:TG与HDL-C均正常组(112例)、高TG(H-TG)组(61例)、低HDL-C(L-HDL-C)组(186例)、高TG与低HDL-C混合(H-TG+L-HDL-C)组(143例),分析各血脂异常组对颈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HC组与M-HC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均显著高于N-TC组(P〈0.05);M-HC组斑块发生率(65.9%)显著高于N-TC组(44.5%)和HC组(56.0%)(P〈0.01)。N-TC的4个亚组中,IMT、斑块数目、斑块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DBP与IMT最相关,年龄与斑块数目最相关。结论MS合并HC对颈AS的影响显著高于高TG或低HDL-C血症;N-TC的MS患者,年龄和DBP对颈AS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松岩  韩凤英  马杰 《心脏杂志》2006,18(4):451-45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108例患者分别为MS 40例、高血压病(EH)33例、糖尿病(DM)35例,并以此相应分成3组,比较3组患者血脂改变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12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MS组和DM组患者血浆TG水平均明显升高。DM组和MS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3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MS组患者斑块指数较单纯EH组明显增高。结论M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取975例于山西某社区体检的人员,测量和测定其代谢相关指标,以尿微量白蛋白30 mg/L为界,分为非微量白蛋白尿组(非M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代谢综合征采用IDF2005标准.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较非微量白蛋白尿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和腰围均高;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与各代谢异常组分聚集的增加而增加;收缩压(OR=1.037,P<0.001)、胰岛素抵抗(OR=1.110,P=0.02)、空腹血糖(OR=1.298,P<0.001)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收缩压、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独立相关,代谢异常组分集聚的个体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老年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47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52例),高血压病组(EH,54例),糖尿病组(DM,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人群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粥样斑块发生率。全部入选人员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及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等。比较四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及血脂、血糖等变化。结果MS组与EH组、DM组比较: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1.12±0.03)mm比(0.99±0.07)mm,(1.12±0.03)mm比(0.87±0.05)mm;分别P〈0.05,P〈0.01];斑块总积分明显增高(3.57±0.03比2.42±0.03,3.57±0.03比2.43±0.03,均P〈0.01);MS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1.5%)明显高于EH组(33.3%)、DM组(12.2%),均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血脂中MS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P〈0.01,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P〈0.05),总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结论MS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更严重,代谢综合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按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腰围按国内增大切点加以修改,诊断MS患者80例(MS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9±6.2)岁。非MS患者80例(对照组),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6±4.7)岁。两组均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MS组颈总动脉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01);颈内动脉IMT也明显厚于对照组(P<0.001)。性别对颈动脉IMT无影响。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年龄、腰围及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颈内动脉IMT增厚率,MS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应常规检测MS患者的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2.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状况。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49例、2型糖尿病非代谢综合征组54例、正常对照组35例,测定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C肽水平,比较3组间血浆脂联素平均水平、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糖尿病非代谢综合征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分别为(4.14±3.08)μg/ml、(6.65±4.55)μg/ml和(16.37±3.03)μg/ml,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中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9.4%、44.4%及0%,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降得更低,提示血浆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3项代谢异常组269例,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并结合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腰围与baPWV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baPWV呈正向独立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baPWV值在对照组13.1 m/s,1项代谢异常组14.5 m/s,2项代谢异常组15.1 m/s,3项代谢异常组15.9 m/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在代谢综合征异常者中显著增加,提示代谢综合征异常项目的增加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成年人群受教育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为基线,于2007-2008年进行随访。调查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以及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测定等,最终将12 784例35~74岁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按照受教育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5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受教育水平与MS发病风险、基线吸烟和饮酒习惯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8.1年,2 760例发生MS。多因素调整后,与未上学者相比,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MS发病风险逐渐降低,RR(95%CI)分别为0.93(0.79~1.10)、0.97(0.81~1.16)、0.72(0.59~0.87)和0.57(0.45~0.72),P趋势0.000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有吸烟、嗜烟酒习惯的OR(95%CI)分别为0.25(0.19~0.34)和0.34(0.22~0.5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成年人群中受教育程度低者的MS发病风险高,更有可能嗜烟酒,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大小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ATPⅢ指南MS的诊断标准,将221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有1项异常,n=94)、亚组2(有2项异常,n=58)和亚组3(有3项以上异常,n=29)。采用美国HDICVProfilorDO2020动脉波形分析仪和HP5500超声仪检测各组大小动脉顺应性(C1、C2)和颈动脉IMT。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随着组份聚集的增多,C1和C2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其中与对照组比较,C1和颈动脉IMT与亚组2和亚组3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与亚组1均无差异(P>005);而C2与各亚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OMAIR、颈动脉IMT与代谢综合征组份聚集程度呈正相关(rs=0493,rs=0261,P均<001),C1、C2与其负相关(rs=-0138,P<005,rs=-0195,P<001)。结论C1、C2降低,颈动脉IMT增厚与MS及其各组份的聚集程度密切相关;C2减退可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早期病变-内皮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总动脉扩张性、紧张度和僵硬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颈总动脉扩张性、紧张度和僵硬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33例正常人、76例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和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颈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内径进行检测,并计算动脉的扩张性、紧张度和僵硬度。结果与对照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患者颈总动脉扩张性、紧张度明显下降(P<0.01),僵硬度明显升高(P<0.01);平均内膜中层厚度增厚(P<0.01);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左、右颈总动脉的扩张性和紧张度与代谢综合征成分数目呈负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的僵硬度与代谢综合征成分数目呈正相关(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的弹性降低,动脉硬化加剧;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性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由超声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VFT)评价内脏性肥胖的价值及其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05-03-12在我院体检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可用资料210份,测定MS相关的人体指标测量、空腹血生化检查和经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标准,分成MS组及非MS组。结果VFT和腰围(WC)呈正相关(男r=0·61,P=0·01;女r=0·60,P=0·01),MS组VFT明显大于非MS组,男性MS组为(49·4±14·6)mm与非MS组(37·1±14·9)mm比较,女性MS组(34·5±9·4)mm与非MS组(24·6±8·7)mm比较,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VFT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I)呈负相关(男性r=-0·309,女性r=-0·433,P<0·01),男性VFT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49,P<0·01),女性VFT与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255,P=0·065)。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VFT和WC、SBP、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和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6·746,2·75,2·86,-2·03,P<0·05或P<0·01);女性VFT和体重指数(BMI)和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3·60,2·98,P<0·01);而无论男女,WC和皮下脂肪仅仅和BMI呈正相关。MS发病率随着VFT的增加而增加(P<0·05或P<0·01)。经超声测量的VFT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0·74,女性0·79,最佳切点值男性43·5mm,女性23·8mm。结论经超声测量的VFT是一项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内脏性肥胖的指标。并认为VFT大于此切点,即可推断存在有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老年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另设30例非EH老年人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及其粥样斑块指数(PI)。结果(1)与对照组(9·1%±1·8%)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NAU组已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6·3%±1·1%,P<0·05),而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则进一步降低(5·0%±1·4%,P<0·05)。(2)MAU组颈总动脉I MT较NAU组增高,且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1·0±0·2,0·9±0·1vs0·8±0·1)mm,P值均<0·05]。(3)MAU组的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597,P<0·001);微量白蛋白尿与颈总动脉I MT呈正相关(r=0·700,P<0·001)。结论老年EH患者均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I M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