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肛管直肠部位较少见。现将我院近十年所见8例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例1:男,60岁,腹泻、肛门部疼痛伴大便变细二个月。肛检:距肛门4cm(胸膝位3点钟)扪及菜花样肿块约4×4cm,质硬、黑色。病理诊断: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行腹会阴联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刘霞  唐金萍 《上海护理》2020,20(9):66-68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发生在消化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大多为转移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最早于1906年被报道[1],原发于胆囊[2]、胃[3]、胃食管结合部[4]的恶性黑色素瘤后续也有文献报道。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罕见,且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合我院2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并作分析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均在1年以内,病理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均进行术后化疗,1例患者术后24个月无复发。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多为转移性,原发性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少见,胃肠道转移性黑色素瘤可以发生于原发病灶切除数年之后,约4%12%没有明确的原发病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间断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腹部肿块。外科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手段。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选择和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早期诊断和进行彻底切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大小、原发部位、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以及从原发病灶切除至胃肠道转移的间隔时间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和免疫靶向药物是未来黑色素瘤研究的新方向。结论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转移早,对有黑色素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孤立的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应积极进行辅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相似,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lin阳性;Cytokeratin(AE8),Cytokeratin(AE1/AE3),EMA,CgA阴性.结论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极差,应与一些食管原发肿瘤如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间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于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4例患者术前均行上部胃肠道口服钡餐造影及多层螺旋CT检查。肿瘤均为单发,2例肿瘤位于食管下段,2例位于食管中下段。病变均突向腔内,2例呈结节样,2例为不规则肿块。4例中1例螺旋CT证实有食管旁淋巴结增大。4例中1例术前考虑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3例考虑为食管癌。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当食管中下段发现肿瘤且梗阻不明显时,应考虑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可能。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 女,6岁。左足底包块术后4a,复发3个月。4a前在外院因足底包块行肿块切除,术后未做病理检查。现在原部位长出直径约1cm黑色结节。其他部位均未见明盟结节。临床以恶性黑色素瘤复发收治入院予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正>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恶性黑色素瘤易发生淋巴道转移和血行转移,转移部位可见于肺、肝、脑、肾上腺,胃转移极为少见。本病例报道一例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患者。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黑便5天于2014年7月1日入院。既往:1年前于吉大一院二部行左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肿物体积:1.8cm  相似文献   

8.
乳房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张冷星患者,女性,45岁。1995年7月16日因左乳房肿块3个月收入我院外科。患者于1995年4月发现左乳房肿块,鸡蛋大,不痛,无溢乳、溢血,无发热。在他院经中医治疗无效而转我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  相似文献   

9.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少见,1974年以来本院收治7例,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25~70岁,其中60岁以上者5例。发现口腔肿物至就诊时间1~4月3例,1~2年4例。病变位于上腭3例,下颌牙龈2例,颊部及上颌牙龈各1例。症状主要为口腔内肿块,生长较快,多数无痛伴间歇性出血。4例分别有1年,2年及10年以上口腔粘膜黑斑史。口腔检查见肿块多数呈给节状,5例表面呈黑色,2例灰褐色,质脆,触之出血。3例肿瘤表面发生渍疡,1例下颌牙齿松动,1例主瘤周围出现子庙,4例上腰、上颌牙龈或颊部粘膜呈黑色…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脏肉瘤甚少见,仅占肝恶性肿瘤的1~2%。我院1964~1982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恶性肿瘤913例,其中2例为内瘤。例1:男,65岁。因上腹肿块3个月入院剖腹探查。术中见左半肝肿块25×20厘米,结节状,中等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 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女性患者分别为46和58岁,均以阴道流血及宫颈肿块为主要症状,肿块呈息肉状和结节状伴糜烂、溃疡及出血。HE染色可见组织结构复杂,细胞类型多样,主要以上皮样或组织样细胞及梭形细胞主,可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细胞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黑色素颗粒可有可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S-100蛋白、人黑色素瘤标记物45(HMB45)及波形蛋白(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结蛋白(Desm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其罕见,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病死率高,预后差。普及宫颈恶性肿瘤筛查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笔者遇见左食指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糖尿病感染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0岁。于20 a前左食指、左食指指甲正中出现一黑色纵线。于2 a前患者因口干、口渴、多饮、多尿,检查FBG 10.2mm o l/L,确诊糖尿病(DM)。于1 a前指甲中黑线渐增宽,整个指甲变黑,逐渐指甲中裂、脱落,指端变黑,于11个月前左食指端溃烂,在当地医院以DM合并指端坏疽感染,给予消炎、抗菌、换药等治疗3个月,溃烂口不愈合。于8个月前转诊我院,查体:左食指甲床缺失,指端有一黑色肿物、表面溃烂、质较硬,肿物与周围分界不清,触之无疼痛感。滑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与腋窝处可触及增大之淋巴结并与周围轻度粘连。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0.5%、FBG 12.3 mm o l/L、2hBG 23.5 mm o l/L。胰岛素分泌:0 h ins 12.7μu/m l、2 h 35.3μu/m l。C-P分泌:0 hC-P 0.21 Pm o l/m l、2 h 0.8 Pm o l/m l。血糖控制好后,局麻下行左食指截除术和左腋下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食指恶性黑色素瘤,腋窝淋巴结2枚均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免疫组化为:V im on...  相似文献   

13.
对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胃、十二指肠转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7岁。10a前发现左足底约1cm×1cm黑痣,2005~03自行用针挑破后,伤口经久不愈。2006年1月在外院取材病检为恶性黑色素瘤,后于2005—03—02在我科行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为:(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左腹股沟淋巴结1/2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告1例经伊红-苏木精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的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同时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入院,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食管癌,于全麻下行食管中下段切除和胃代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表达HMB45、S-100,不表达CgA.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三个方面,以利准确分期,从而为制定合理治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5例肛管直肠区(RA)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光、电镜观察。患者年龄37~61岁,男3例,女2例,肿瘤部位:肛管直肠交界处3例,肛管1例,肛管上端1例。病理学特征,大体可分为结节状、息肉状、溃疡状、组  相似文献   

16.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英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17-219,i0016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1/3处,大体呈息肉状;免疫组化染色HMB45和S-100(+).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对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应考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2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Fontana 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 和 HMB45均为阳性。结论: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最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8.
硬化性血管瘤又名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因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沉积较多 ,外观呈蓝黑色 ,临床和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我们在外院送检的病理切片会诊中遇到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30岁。因左小腿皮下无痛性结节 6个月而在外院就诊。患者自述肿块生长缓慢 ,无疼痛感。查体 :全身淋巴结不大 ,外周血常规正常 ,皮下肿块呈结节状 ,直径约 1cm ,质软 ,未隆起于皮肤。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予以切除。大体标本检查 :肿物直径 1cm ,包膜不明显 ,外观蓝黑色 ,切面实性偏软。镜下 :毛细血管丰富 ,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  相似文献   

19.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九例报告湖南省肿瘤医院刘保安,蔡杰,粟占三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为口腔内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其特点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无特定症状,发生部位较隐蔽,误诊率较高。病理诊断亦常感困难。本文报告9例口腔恶黑,并就其临床及病理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有关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的临床报道较少见。近几年来,我院收治了2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伴心脏转移的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例1 男性,6 8岁,胸闷1个月来院就诊。体检:左胸腋前2 0cm×10cm黑色素瘤,破溃,BP 135 /80mmHg ,脉搏80次/min ,呼吸18次/min ,体温37 0℃,两肺无殊,心界略左大,心率80次/min ,律齐,无杂音,肝肋下1 0cm ,颈静脉不充盈,肝颈回流弱阳性。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 -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内径正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