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水浓缩回输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及腹水中内毒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测定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浓缩回输前后血浆及腹水内毒素含量,观察1个月后腹水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腹水内毒素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者23例,其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无效者7例则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内毒素水平是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毒素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试验测定了40例肝硬化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示:无复水组血浆NO和内毒素高于正常人,有腹水组高于无腹水组,肾功能损害组高于无肾功损害组。血浆内毒素和NO含量呈正相关,提示二者与肝硬化及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与肾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外周血中DAO和内毒素的活性.结果:Child-Pugh A、B、C 3组肝硬化患者DAO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ild-Pugh C级组DAO活性低于Child-Pugh B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ild-Pugh A级组内毒素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 B、C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DAO水平是肠粘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肠粘膜屏障衰竭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如病毒重叠感染、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可出现重度肝内胆汁淤积,即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umol/L,治疗难度大,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死亡。2002年9月-2006年8月期间我们以益气活血中药为主方,治疗30例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果糖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乳果糖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保肝治疗 ,治疗组加用乳果糖口服 ,疗程 2 0天 ,测定血浆内毒素 (ET)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乳果糖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ET及TNF α水平 ,有助于肝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0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水平检测,探讨血浆PCT对肾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循环内毒素血症在各种严重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发生率很高,影响病情发展预后。本文应用鲎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50例肝硬化患者、30例乙型肝炎病毒者及20例同期无肝脏疾病、肝功能正常的胃肠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同人毒素水平显著主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内毒素,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与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镉还原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四氯化碳(CCI^4)诱发大鼠肝硬变形过程中血浆内毒素,NO,ET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硬化进程中血浆内毒素,NO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调节蛋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通透性增加及细菌移位,腹水一旦形成常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进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水平,探讨其与IETM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利福昔明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利福昔明,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内毒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ALT、TBIL、AL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内毒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清IL-6、TNF-α、ALT、TBIL、ALB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利福昔明能够纠正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降低ALT及TBIL水平,继而达到缓解肝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嗜酸乳杆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陶金华  马雄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2,7(3):156-157,187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制剂乐托尔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道症状、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24例,口服乐托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的变化,并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结果:乐托尔治疗组的腹泻、腹胀缓解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氨、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的病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IL-1、IL-6水平改善的病例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乐托尔治疗组和培菲康治疗组的各项症状和指标改善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乐托尔胶囊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症状,并能降低其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腑逐瘀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通腑逐瘀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度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服用中药通腑逐瘀方和微生态制剂培非康胶囊共30天,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0、sIL-2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肝α、sIL-2R水平均有下降。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接通腑逐瘀法组方的中药在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sIL-2R水平方面疗效优于培非康胶囊,该法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D 乳酸、二胺氧化酶 (DAO)和内毒素水平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5 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 3 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外周血中D 乳酸、DAO和内毒素的活性。结果 肝炎肝硬化患者试验组D 乳酸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试验组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1) ;试验组DA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Child PughC级组活性明显低于Child PughB级组 (P <0 .0 1) ,治疗后A级组及B级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C级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Child PughA级组内毒素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Child PughB、C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A、B级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级组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3者水平均相关。结论 血浆D 乳酸、DAO水平是肠粘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任何导致胆汁流异常的病理状态均称为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损伤的修复反应,两者均是肝脏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概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认为防治胆汁性肝纤维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益生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益生菌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程14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9±0.72 vs 9.13±1.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12.28±1.02)lg CFU/g、(11.17±1.18)lg CFU/g、(11.56±1.27)lg CFU/g]较治疗前 [(9.39±1.23)lg CFU/g、(9.26±1.13)lg CFU/g、(8.57±1.45)lg CFU/g]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082±0.031) EU/mL vs (0.145±0.047) EU/mL,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开展的检测细菌感染所致系统性炎症的可靠指标,主要由内毒素(ET)诱导产生。现已明确,体内存在能介导和促进ET毒性的ET增敏系统,主要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CD14。为探讨血浆PCT及LBP/CD14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的影响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我们对9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PCT、ET、LBP及可溶性CD14(sCD14)水平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多发于中年女性、不明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公认的对PBC具有确切疗效的首选治疗药物,免疫抑制荆与其联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肝移植仍是终末期PBC的惟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贝飞达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一代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 -α的影响。对9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服用贝飞达和培非康共三周,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 -α水平。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TNF -α水平均有下降。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毒素及TNF -α水平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活菌制剂贝飞达疗效优于培非康,肝硬化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宜尽量采用活菌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脾大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肝炎肝硬化脾亢患者,回顾性分析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肝功能、骨髓涂片等结果。结果按Child-Pugh分级的A、B、C三组肝硬化患者中,切脾后血小板回升到正常的比例分别是97.6%(40/41)、79.2%(19/24)和60%(3/5);肝功能分级与术后的血小板数量恢复相关,肝功能损害越轻,血小板恢复越理想(P〈0.05);血小板恢复高低与术前骨髓增生情况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脾切除术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有效方法,术前肝功能整体评价可以帮助预测切脾后血小板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肝硬化患者对血浆和腹水内毒素(ETM)的影响。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天和14天,检测血浆和腹水ETM。结果本组健康人群血ETM为0.22±0.03EU/ml,而肝硬化患者血和腹水ETM分别为0.57±0.11EU/ml和0.71±0.12EU/ml;思密达和乳果糖治疗均可降低血和腹水ETM水平。结论乳果糖起效作用快于思密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