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云直 《当代医学》2010,16(21):75-7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早期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82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病例及随访资料,其中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6例,AVR+MVR12例,AVR23例,MVR+TVP21例,MVR17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结果 80例(97.6%)恢复出院,死亡2例(2.4%)。死因为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患者需要,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早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72例,79例行二尖瓣置换,24例行主动脉瓣置换,47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6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共置换人工机械瓣203枚。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97%;余随访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严格的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柳尧林 《西部医学》2010,22(5):845-846,848
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辩+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728例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728例心脏瓣膜病人手术治疗,男334例,女394例。年龄12-85岁,平均52.7±6.3岁。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83例;AVR+MVR125例;AVR130例;A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5例;MVR+TVP114例;MVR243例;MVR+CABG4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14例(Bentall术);二尖瓣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4例。结果发生左室破裂3例,抢救不及死亡;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治愈;多脏器功能衷竭7例,抢救成功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抢救成功5例;心律失常82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均经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50例,经药物和电复律39例;自动复律8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溶血3例,均未能存活。全组手术死亡14例,手术病死率1.9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50例老年患者(60~72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BVR)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例.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1-48个月,心功能恢复至I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2例.结论 随着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和外科监护技术的成熟完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杨光  蔡振杰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医学争鸣》2000,21(5):614-616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 三、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1998-10/1999-09行冠状旁路移植术62例,其中包括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2例夹层动脉瘤患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随访1~11mo,手术死亡4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3例,其余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誊 知病患经药物调整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疗效的方法。方法1998年7月至2005年11月8年间,对131例风湿性多瓣膜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男54例,女77例,年龄21~63岁,平均4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Ⅳ级者112例(占85.50%)。21例同期行Devega法三尖瓣成形。结果痊愈124例(占94.66%),死亡7例,(占5.34%),手术后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的患者,加强围术期处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善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积极纠治三尖瓣关闭不全,可提高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瑞玲 《黑龙江医学》2012,36(2):123-125
目的探讨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超声特征及病因。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7例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超声检查所见进行分析。结果①所有病例均可见二尖瓣活动异常、收缩期瓣缘对合不良及不同程度二尖瓣返流;左房、左室扩大;后叶腱索断裂多于前叶腱索断裂;②二尖瓣腱索断裂病因多样,19例有心脏病基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无心脏病基础的自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可能部分与二尖瓣装置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此外,老年患者居多,考虑与瓣膜、腱索退行性病变有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腱索断裂的部位及程度,是其它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同时,可以明确其心脏病性质,对二尖瓣腱索断裂病因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康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788-1789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39例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2004年6月的39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巨大左室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左房折叠术10例.结果治愈好转34例(87.2%),术后早期死亡5例(12.8%),术后室颤和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优选方法,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手术的早期效果,总结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8月到2006年5月,42名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二尖瓣手术.二尖瓣关闭不全原因为:缺血性38例(90.48%,38/42);风湿性2例(4.76%,2/42),退行性2例(4.76%,2/42).全组患者术前心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0.20~0.80(平均0.41±0.14),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12例,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 MVP)30例.结果:院内死亡4例(9.52%,4/42),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无到轻度36例,残余中度返流2例,均不需再次手术.全组患者心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0.41±0.14,术后0.45±0.12, P=0.152);而行MVP组EF值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 (术前0.36±0.08, 术后0.41±0.10,P=0.01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二尖瓣的处理以成形为首选,使用二尖瓣成形环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人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二尖瓣和主脉瓣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人和5例尸检中除外心血管疾病和胶原系统疾病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成纤维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3H-脯氨酸测定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结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瓣膜成纤维细胞其形态、生长方式及胶原合成差异均不明显,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培养的风湿性心脏病人瓣膜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causes of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Previous studies 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were either clinical or retrospective echocardiographic studies.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burden of chronic 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ease, pattern of valvular involvement, severity and associated valvular lesions, using echocardiography.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May, 2004 and April 2005,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seen in the cardiac clinics of University of Nigeria Teaching Hospital, Enugu, were recruited for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non-invasively with M-mode, Two-dimensional, Pulsed wave, Continuous wave and colour flow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technique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itral and other intracardiac valves for evidence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55 patients, 39 (70.9%) females and 16 (29.1%) 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29.34 +/- 11.57 years. Mitral valve disease was found in 54 (98.2%) and isolated aortic valve disease in 1 (1.8%) of cases. Mitral regurgitation occurred in 64.8%, mixed mitral valve disease in 25.9% and pure mitral stenosis in 9.3%. Mitral valve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in 33.3%, with tricuspid valve disease in 24.1% and with functional pulmonary incompetence in 9.3% of cases. CONCLUSI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is essentially a disease of the mitral valve as seen elsewhere in the world. Echocardiography should be done routinely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to facilitat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defini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