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原发灶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5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行完全手术切除,分析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及肿瘤直径<5~10 cm和以肿瘤直径5 cm、10 cm为界的GIST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复发转移8例,均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2%、77.60%、67.26%.肿瘤直径<5 cm、5~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84.40%和28.00%(P<0.05),肿瘤直径<5 cm与≥5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54.31%(P<0.05),肿瘤直径<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28.00%(P<0.05).结论:GIST完全切除后,肿瘤原发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诊.  相似文献   

2.
陈兵  高华  袁建明 《新疆医学》2011,41(3):59-63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病灶部位及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5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并加以随访,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对预后的影响。5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按原发部位分:胃36例,复发者9例,占25%。十二指肠7例,复发者6例,占85.71%。小肠10例,复发者3例。占30%。结直肠5例,复发者2例,占40%。将患者肿瘤直径大小按〈5cm,5-10cm,〉10cm分为三类,其中〈5cm者19例,复发者1例,5-10cm者22例,复发者8例,〉10cm者17例,复发者11例。观察患者肿瘤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肿瘤直径大小对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对于肿瘤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肿瘤的大小是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2.原发病灶的位置对于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部位的间质瘤易发生复发或转移,肝及腹膜是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7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重新复核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与预后的相关。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66.7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为83.3%,5年生存率为 44.1%。原发灶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恶性程度)、手术方式、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间质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原发灶肿瘤大小及肿瘤性质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在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8例手术完全切除的局限性GIST标本,构建组织芯片.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16在GIST组织芯片上的表达情况.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结果 P16的表达范围与GIST患者的性别、肿瘤核分裂象数、NIH危险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无关(P>0.05);P16的表达部位与GIST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原发部位、NIH危险度分级均无关(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NIH危险度分级和P16表达的范围、部位及模式均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及P16的表达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16胞浆高表达型是反映局限性GIST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与Ki-67指数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具有随访信息的发生于胃与小肠的GIST共102例,分析NIH风险评估和Ki-67指数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及疾病相关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胃GIST 60例,小肠GIST 42例.在胃GIST中,风险评估为高危或Ki-67指数≥5%的患者有较低的无病生存率(Pki-67=0.001,P风险评估=0.044)和总体生存率(Pki-67=0.001,P风险评估=0.007).高危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中危及以下患者.在小肠GIST中,Ki-67指数≥5%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低(P=0.039);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低(P=0.011).4例中危或低危而Ki-67指数≥5%的胃GIST和2例小肠GIST发生了复发或转移.结论 风险评估与Ki-67指数可以提示胃GIST患者的预后.在小肠GIST中风险评估提示患者的复发与转移,Ki-67指数提示患者的总体生存率.Ki-67指数可以提示中危以下患者的高复发与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中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E-cadherin和Ki-67在GIST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我院78例GIST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以及免疫表达对GIST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65.38%(51/78),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55.13%(43/78).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原发部位、直径大小、核分裂象、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对肿瘤的预后影响显著(P<0.05).结论:E-cadherin及Ki-67在GIST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E-cadherin表达情况是独立预后因素,E-cadherin可作为预测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毕科  韩少良 《医学综述》2006,12(2):98-100
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ckit基因表达阳性。据估计GIST发病率为15~20100万人,好发部位依次是胃(84%)、小肠(10%)、直肠(4%)、食管(1%)及大网膜(1%)。GIST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可分为低度和高度恶性。一般认为肿瘤直径>5cm、核分裂>550个高倍视野、肿瘤包膜浸润及邻近器官或远隔转移,就应考虑高度恶性。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是本病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因为化疗及放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无效,故一旦明确诊断首选外科治疗。手术不主张常规实施标准淋巴结清扫,但要求完全切除肿瘤对腹膜复发和肝转移病例也可选用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生物学行为多表现为良性经过,预后良好。与食管和胃GIST相比,空肠及回肠GIST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位于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32例直肠GIST临床资料复核并加以随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6%和84.0%,扩大切除术组与局部切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 直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伊马替尼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38例经手术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5岁,肿瘤位于胃24例,小肠9例,食管1例,结直肠4例,患者随访时间1-60个月,随访期间5例(13.3%)发生术后复发和(或)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大小、肿瘤是否破裂和核分裂像与GIST患者预后有关。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部位和核分裂像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GIS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部位和核分裂像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90-9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间质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本次共选取50例原发性GIST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回顾诊治资料及预后。结果随访1年显示,总生存率为98%;随访2年显示,总生存率为72%;随访5年显示,总生存率为58%。完全切除2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完全切除,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此药物治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GIST中核分裂相数和肿瘤大小为重要预后因素,伊马替尼可使生存率提高,在采取手术完全切除治疗后与伊马替尼联用可使复发或转移延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 GIST)超声表现,术后证实超声测量瘤体大小与手术病理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GIST的声像图进行大小、形态、边界、内部有无坏死液化、血流情况、周围脏器有无浸润和转移等6个方面进行描述,根据Fletcher原则将GIST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除血流信号丰富程度与肿瘤侵袭危险性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瘤体大小、形状规则情况、边界和瘤体内液化坏死等超声表现与肿瘤侵袭危险性之间均存在相关性( P<0.01)。饮水后GIST的定位准确率为84.85%,高于饮水前的定位准确率68.33%(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螺旋CT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4例GIST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4例GIST组织中MMP-9及Hp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免疫组化。结果 MMP-9和Hpa在GIST中的表达在肿块大小(〈5 cm和≥5 cm)、肿块边界(清楚和不清楚)、中心有无坏死、有无转移中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9和Hpa在GIST中的蛋白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337,P〈0.05)。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定位准确率为:胃部病变为84.30%,小肠病变为80.20%,直肠病变为100.00%。术前定位准确率为82.40%,术前定性准确率为78.50%。结论胃肠间质瘤中MMP-9的高表达与Hpa高表达呈一致性,提示二者在胃肠间质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对肿瘤的形态、定性及远处转移诊断,螺旋CT和病理检查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螺旋CT的诊断结果准确可信。螺旋CT征象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宏观结合微观,将有可能提高GIST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共50例,以及健康人的正常结肠组织共30例。分析ASPP家族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PP1和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肠癌组织中ASPP1与iASPP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PP2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癌组织中ASPP1、ASPP2和iASPP的阳性表达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SPP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的差异,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疾病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指标之一;ASPP2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分期和分级有相关关系,表明其有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SLeX和p1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SLeX和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69例PTC组织SLeX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SLeX和p16阳性率分别为69.6%和58.0%,伴有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SLeX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p16表达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表达与p1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LeX和p16表达与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仝莉  巢惠民  王劲武 《安徽医学》2018,39(5):564-567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评价CT在预测GIST病理危险度分级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合肥第一人民医院35例病理资料完整的GIST患者资料,按病理诊断危险度分级分为3组:低危险度9例,中危险度12例,高危险度14例.比较3组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坏死、脂肪间隙情况、侵犯转移情况、动态增强扫描特点、有无肿瘤血管等CT影像学征象.结果 3组GIST患者在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囊变、周围脂肪间隙、侵犯转移情况、动脉期强化程度、肿瘤血管等CT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生长方式上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结论 术前分析GIST患者的CT影像学征象,可以预测肿瘤的病理危险度级别,给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术前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术前乳腺X线、超声测量70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大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学测量的肿瘤大小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绝经前患者术前乳腺X线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术前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无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患者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无相关关系(P>0.05)。不考虑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结论:术前乳腺X线对乳腺癌肿瘤大小的评估优于乳腺超声。但在部分特殊的乳腺结构及疾病类型中,乳腺X线术前评估肿瘤大小准确性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P53、Ki67、表达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食管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P53、Ki67表达和5年生存率。结果:食管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脉管瘤栓发生率越高(P<0.01);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癌较高/中分化的脉管瘤栓有显著意义(P<0.01);食管癌合并脉管瘤栓与免疫组化P53、Ki67阳性与阴性比较有差异(P<0.05)。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脉管瘤栓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合并脉管瘤栓的发生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临床病理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P53、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与细胞分化程度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合并脉管瘤栓患者预后差。把脉管瘤栓加入现行的TNM分期中结合P53、Ki67联合检测可能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9-02~ 2013-03间收治的4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胃肠间质瘤以中年人发病多见,发生部位以胃部较多占58.60%,小肠占26.09%;肿瘤直径>5 em者较多为67.39%;核分裂像<5/50为71.74%,CD117阳性率为78.26%;不同恶性危险程度胃肠间质瘤患者中,高度危险者1、2、3年存活率(60.00%、0、0)明显低于极低度者(100%、100%、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3年患者存活率分别为89.13%、78.26%、6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预后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像、CD11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相数目、CD117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肿瘤大小、性质及辅助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