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Yu Y  Zhu J  Wu Y  Baron A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22-425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是否可独立直接地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增强胰岛素作用,能否缓解FFA所致的内皮功能异常,方法:将SD雄性大鼠29只,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5只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FFA组9只采用脂肪乳+肝素静脉输注,升高血FFA水平2-4倍,Ins组5只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输入短效胰岛素;FFA+Ins组10只,在脂肪乳+肝素静脉输注的同时用胰岛素钳夹技术输入胰岛素,输液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主动脉置于器官池中,通过力转换器,放大器以及电子计算机记录主动脉环的张力,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对照组及Ins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良好,FFA组EDV明显受损,FFA+Ins组EDV介于对照组与FFA组之间,各组动物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结论:由于循环中FFA水平升高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因此推测FFA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升高血中胰岛素浓度有助于部分缓解FFA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张磊  刘学杰 《中原医刊》2005,32(17):32-33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0)%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0)%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通过高频超声评价表阿霉素(Epi)复合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14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40例,未给予化疗。B组50例,采用以Epi为主的化疗方案(环磷酰胺+ Epi+5-氟尿嘧啶),Epi累积剂量180~240 mg/m 2;C组50例,同B组化疗方案且Epi≥360 mg/m 2。检测3组患者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其肱动脉内径变化。在QTVI条件下测量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期峰值速度(Ve)、计算两个位点平均峰值速度及E/Ve。 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减低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EDD明显减低,与A组、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均减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与A组比较,B组Ve减低不明显,E/Ve增高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Ve明显减低,E/Ve明显增高,与A组、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EDD与Ve呈正相关,与E/Ve呈负相关。NEDD与Ve、E/Ve均不相关。 结论 乳腺癌患者使用较大剂量Epi复合药物治疗时,其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脂肪。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2)离体研究,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各5只,以黄芪液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观察黄芪对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肥胖组体脂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黄芪液灌胃6周明显减少肥胖组动物腹部脂肪堆积。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芪液灌胃6周可部分改善肥胖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各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肥胖组离体血管环经黄芪液孵育3h后,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可改善高脂饲养喂养的肥胖大鼠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直接促使内皮细胞NO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正常人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期功能及受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无创检测法检查正常人和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他科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共32例,由此得出结论,超声虽可无创伤性反映内皮功能受损,但其能否反映极早期内皮功能受损,敏感性和可靠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Yu YR  Li HL  Yu HL  Wang C  P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467-1470
目的 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理。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0~ 5 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 (肥胖组 ) 2 4例以及年龄、工作及生活习惯等与肥胖组配对的男性正常体重者(对照组 ) 12例 ,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游离脂肪酸测定等相关检查。结果 ①肥胖组血糖及血胆固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甘油三酯、血游离脂肪酸、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②肥胖患者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 (GDR)显著降低 ,稳定状态下GDR仅为 6 7mg·min-1·kg-1± 1 5mg·min-1·kg-1,而正常对照组稳定状态下GDR为 12 2mg·min-1·kg-1± 3 1mg·min-1·kg-1。③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舒张幅度低 ,持续时间短而不稳定。④肥胖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增厚。结论 不伴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 ,仍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增加 ,这提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 ,尚有其他未被认识的危险因素参与代谢综合征致缺血性心脑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0例35~55岁经健康检查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者(其中30例血尿酸正常对照者,30例高尿酸血症者)。应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其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扩张。在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尿酸增高可能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桂玲 《中原医刊》2006,33(2):24-25
目的评估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停用血管扩张剂1周,在使用洋地黄制剂及利尿剂的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5~10mg,b id,用药前和用药后8周分别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超声心功能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及运动耐量检查。结果治疗后44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79%,超声心功能测定LVS、LVD较前明显缩短,LVEF增加(P<0.05),E/A比值增大(P<0.01),6m in步行试验明显好转(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好转(P<0.01)。结论依那普利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霞  黄翯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56-58,6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罗格列酮治疗,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三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和罗格列酮组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PG、HbA1c、FINS、HOMR—I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罗格列酮组NO、高敏C反应蛋白、TNF—d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后FMD和EI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罗格列酮能够升高NO水平,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从而对血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芪对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方法 15只SD雄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肥胖组予高脂饲料喂养,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饮用黄芪液.6周后处死动物,处死前空腹12 h,处死后采集心脏血液,检测血浆生化指标,观察各组动物体质量变化,计算体脂比,取出主动脉置于器官浴槽中,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 结果 肥胖组动物脂代谢紊乱,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平均体质量较对照组增加23%,腹腔平均脂肪质量较对照组增加1.4倍,体脂比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动物平均体质量与肥胖组基本一致,腹腔平均脂肪质量较肥胖组减少32%,体脂比介于对照组与肥胖组之间,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游离脂肪酸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大鼠内皮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其最大舒张程度仅为对照组的46%.黄芪干预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肥胖组改善.结论 黄芪对肥胖动物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兼具胰岛素抵抗特征的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标志,而这些代谢紊乱具有内皮功能障碍的特征。促进葡萄糖处理的胰岛素代谢反应可被内皮中胰岛素的血管反应增强以刺激血管扩张剂NO的产生。事实上,由胰岛素刺激所产生的葡萄糖摄取量的增加中,25%~40%可通过骨骼肌中NO-依赖性血流的增加来解释。与NO产生相关的内皮中3-磷酸激酶依赖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与骨骼肌中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代谢通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他已经明确的非代谢性旁路调节内皮中血管收缩药内皮因子-1(ET-1)的分泌。代谢性胰岛素抵抗具有在3-磷酸激酶依赖信号通路特异性损坏的特征,在内皮中,这也许会引起NO产生和ET-1分泌的失衡,从而导致血流减少继而使胰岛素抵抗加剧。在动物和人类中开展的治疗性干预证明,改善内皮功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总之,细胞学、生理学、临床医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都强烈支持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联系起来。本综述将讨论内皮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并重点强调这个机制对代谢综合症的冶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5'-调控区CAG富含区的一种变异对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重组体pGL2.P-T3和pGL2.P-T5,T3和T5分别为野生型和缺失型等位基因.重组体与pSV-β-Galactosidase Control Vector共转染Hela细胞,通过luc活性分析检测基因的转录活性;采用凝胶滞留和DNA足纹技术,确定DNA调节序列和Hela细胞核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T5的相对活性低于T3[(9.98±1.40)%和(7.76±1.05)%,P<0.05];凝胶滞留实验表明与核蛋白作用后,T3和T5在凝胶上形成一条迁移率相同的滞留区带;T5有2个反式作用因子结合位点,CGCGCCCGCGGGCGGCGGC和GGGCGGCTGGTGGCGGCTG,与T3相同.结论尽管T5的变异未改变Hela细胞核蛋白提取物的DNA结合位点,但是它引起的转录活性的下降可能是携带者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胰岛素免疫干预对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鼠胰岛炎、B细胞凋亡和糖尿病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60只NOD雌鼠随机分为胰岛素处理组(n=34)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n=28),分别于4周、12周、20周、28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Humulin N)6U(60μL)+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60μL,对照组予PBS(60μL)+IFA(60μL)。于12周龄观察胰岛炎和胰岛B细胞凋亡;检测胰岛Fas和FasL的表达;测定血清IL-4和IFN-γ浓度,以及胰岛内I-Aβ^x7,IL-1β,IFN-γ,Fas,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D鼠皮下注射胰岛素加IFA组30周龄和52周龄时发病率仅为21.4%和28.6%,而皮下PBS加IFA组为71.4%和85.7%(P〈0.05)。胰岛素组胰岛炎积分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胰岛Fas抗原表达和B细胞凋亡率均比PBS对照组低(均P〈0.05)。胰岛素组胰岛内I-Aβ^x7,IFN-γ,IL-1β,FasmRNA表达较PBS对照组低(均P〈0.05),而IL-4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胰岛素组血清IL-4比PBS组高,IFN-γ比PBS组低(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NOD鼠的免疫耐受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不能阻断胰岛炎的进展。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使全身和胰岛局部T细胞由,Th1向Th2转型,从而抑制Fas介导的B细胞凋亡而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不仅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途径产生血管舒张以及促生存作用,还通过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血管培养基上产生血管收缩及致有丝分裂作用。而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通过P13K途径转导的胰岛素信号变迟缓,但是通过MARK级联反应途径的信号仍然如常。这种不平衡使胰岛素抵抗者有更多的患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血管系统的全身及局部都有表达。胰岛素抵抗上调局部RAS反应,这对高血压、心衰及动脉粥样硬化都有作用。血管紧张素Ⅱ损伤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通过NF—κB途径产生炎症,减少一氧化氮的利用及促进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RAS,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的共存协同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血管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RAS的抑制使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及新发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第3代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不同时间(24,48h)的对照组(F12)和高糖组(F12+4%葡萄糖)。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以及采用RT-PCR测定FN,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结果:①高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MTT吸光度值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②高糖明显导致细胞损伤,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培养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01);③高糖培养24,48h均使FN,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④高糖使FN,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高糖能够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并刺激HPMCs分泌更多的TGF-β1,CTGF,FN和PAI-1,从而使HPMCs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液和血清中瘦素水平,并探讨瘦素与有关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0例PCOS性不孕患者和2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腹腔液与血清中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抗体(Ins抗体)、睾酮(T)、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PCOS组腹腔液中瘦素、胰岛素、T、Ins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Ins抗体P=0.01外,其他指标均P〈0.01)。PCOS组血清中瘦素、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PCOS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MI)≥23kg/m^2组患者腹腔液与血清中瘦素、胰岛素、T水平均显著高于BMI〈23kg/m^2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PCOS患者腹腔液与血清中瘦素水平与BMI,胰岛素,T及Ins抗体呈正相关,与E2呈负相关,与P无明显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瘦素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BMI,胰岛素,T和E2。结论:PCOS患者腹腔液与血清中均存在瘦素水平异常,并伴有胰岛素,T,Ins抗体等的异常,BMI是影响瘦素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自身免疫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LADA)的临床以及致病谱。遗传易感因素影响了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病年龄。1型糖尿病和LADA的最主要的易感基因位于HLA区域。由于年龄相关的遗传影响因素,目前还不能用遗传学的方法来区分LADA和1型糖尿病。非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有很大的作用,但关于LADA还知之甚少。在低龄儿童中就可有糖尿病相关的免疫过程,这可预测β细胞毁损过程。对于LADA的治疗和预防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肥胖相关的炎症,心肌细胞死亡及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种慢性心肌病理改变。在这一慢性病理过程中,急性心肌反应如心肌细胞死亡起关键性的启动作用。除了高血糖,炎症反应也是引起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实,糖尿病或肥胖经常可导致全身包括心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GF—α),白介素-18和血小板激活抑制因子-1(PAI—1)的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机制主要是与氧化和/或氮化损伤相关。金属硫蛋白做为一个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心肌免受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细胞因子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DCM的发生。应用特异性的超氧化抑制荆可以完全阻断细胞因子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所以抑制氧化应激可以有效防止心肌死亡。因此,糖尿病诱发的炎症因子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所诱发的心肌细胞死亡是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片段RNA干扰对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中多药耐药基因(muhidrug resistance 1,MDR1)及其蛋白产物P-gP表达的抑制作用和逆转其耐药性的效果。方法:合成针对MDR1启动子区域的RNA干扰小片段,转染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通过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评价RNA干扰对MDR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NA干扰逆转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效果,按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计算RNA干扰对细胞耐药倍数的改变和RNA干扰组细胞的耐药逆转倍数。以流式细胞仪比较各组细胞在相同浓度化疗药物作用时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耐药肝癌细胞Be17402/5-Fu中,RNA干扰明显抑制了MDR1 mRNA和蛋白产物P-gP的表达水平,其表达仅为对照组细胞的22.55%和25.49%(P〈0.01)。在相同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下,RNA干扰组Bel7402/5-Fu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对5-Fu的耐药逆转倍数为14.88倍。结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RNA干扰对MDR1 mRNA及其蛋白产物P-g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逆转耐药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