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42例慢性重症肝炎和219例较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指SB≥58.5umol/L,PT≥正常对照10秒,称为重肝倾向),分为两对观察小组进行药物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其对照组,肝功能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 995年 3月~ 1 999年 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 76例 ,疗效较好 ,现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 76例 ,男 50例 ,女 2 6例 ;年龄 2 0~ 62岁 ,平均 40 .2岁 ;总胆红素 ( TBil) 1 30 .6~ 384.8 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T) 1 .2 5~ 5.0 1 umol/L;黄疸持续最短 2 8天 ,最长 92天 ,平均 39天 ;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 30例 ,慢性淤胆型肝炎 46例。对照组 70例 ,男…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10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62例,均为2000年3月~2005年12月的急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疸肝炎19例,慢性肝炎重度26例,慢性重型肝炎17例。由HAV感染7例,HBV感染38例,HCV感染5例,HEV感染3例,HAV、HBV重叠感染4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6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36.1±8.4)岁。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6±10.2)岁。治疗组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K1、甘利欣、门冬氮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茵陈赤丹退黄汤;对照组加用西药S-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组改善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学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赤丹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郁积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笔者在1991年至1995年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根据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21例,女11例;年龄在25~45岁;病程2~4周。黄疽高峰期主要症状有:瘙痒、乏力、发热。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总胆红素在150~450μmol/L之间;血清谷雨转氨酶均升高,其中150~300U/L19例,301~800U/L13例;HBsAg阳性占70%。2治疗方法中药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热为治则,…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5年3月~1999年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76例,疗效较好。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20~62岁,平均40.2岁;总胆红素(TBil)130.6~384.8mol 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25~5.01umol L;黄疸持续最短28天,最长92天,平均39天;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3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46例。对照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38.5岁;总胆红素(TBil)127~3…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1年10月~2005年10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76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赤芍30~80g,葛根、生地各15g,茵陈15-30g,大黄10~50g(后下;剂量酌情增减t以大便日5~6次为度)。上腹胀满加莱菔子;呕吐加姜末、半夏。水煎服。并用鲁米那30mg(瘙痒甚睡前加服60mg),丙谷胺0.6g,日3次口服;门冬氨酸钾镁40ml,维生素C2g,  相似文献   

10.
刘华生 《中医药学刊》2010,(12):2681-2683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符合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疗程为4~12周。比较两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仅为61.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I、ALT、AST、ALP、GGT明显减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TBILI、ALT、AST、ALP、GG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治疗效果稳定且无副作用,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韩常安 《四川中医》2010,28(6):70-7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常规剂量静滴并口服熊去氧胆酸片150mg,每日3次,保肝退黄治疗,治疗组服用自拟益气活血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良好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肝解毒汤结合肝素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治疗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降幅及总胆汁酸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14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西医治疗.结果:淤胆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分别有61人和49人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2.43%和66.22%,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099,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广大感染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吴萍 《西部中医药》2008,21(4):28-29
淤胆型肝炎是指由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以肝脏内胆汁长期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肝炎的临床类型,因其表现为黄疸深,病程长,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近3年来采用淤胆汤,治疗淤胆型肝炎28例,退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淤胆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肝病 ,其病程长 ,黄疸深 ,消退缓慢。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2 6例 ,获效满意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2 4例相对比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为住院病人 ,治疗组 2 6例中 ,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 6岁 ,平均5 0岁 ;病程最长 1 1个月 ,最短 2个月 ;戊型肝炎 3例 ,丙型肝炎 2例 ,乙型肝炎 2 1例。对照组 2 4例中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1 8岁 ,平均5 2岁 ;病程最长 6个月 ,最短 1个月 ;戊型肝炎 2例 ,丙戊混合型肝炎 …  相似文献   

16.
10例淤胆型肝炎的中西药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胆型肝炎为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以往称毛细胆管肝炎。临床以持续黄疸,部分病例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过去一直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多见于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一般表现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 ,黄疸发展快、程度深 ,多呈暗黄 ,持续时间长 ,患者面色晦暗 ,可有肝掌、蜘蛛痣和面部等处的毛细血管扩张 ,有时可于眼睑、面颊、躯干及腹股沟皮肤皱折处出现黄色瘤。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 ,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期间的住院病人 ,符合 2 0 0 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在 1 5 2 μmol/L以上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性…  相似文献   

18.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包括病毒性淤胆型肝炎、药物性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淤胆型肝炎,以肝炎病毒引起的居多。一般急性淤胆型肝炎虽较重,病程也较长,但一般最终能够治愈,预后较好,而慢性淤胆型肝炎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较易转为重型肝炎,预后较差。近几年,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1997年8月~2003年8月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苯巴比妥联合茵栀黄、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淤胆型肝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血清总胆红素(SB)为54~320μmol/L,且HBV标志物(ELISA法)HBsAg、抗HBC、HBeAg阳性或HBsAg和HbeAb、HBcAb呈阳性,抗HAV-IgM、HCV-RNA、抗HDV-IgM均为阴性。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及门脉高压,凝血酶元活动度(PTA)测定排除重型肝炎、低血压及出血倾向。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