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支皮瓣是近30年来皮瓣外科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皮瓣外科技术,它使皮瓣更加精细、美观,符合微创外科新理念,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盛行。然而,传统的穿支皮瓣移植存在切取面积有限,不适合超长创面、宽大创面或合并死腔创面修复,部分皮瓣仍显臃肿、需要牺牲受区主干血管等问题,限制了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在传统穿支皮瓣基...  相似文献   

2.
应用精细的显微解剖技术切取厚薄均匀的超薄穿支皮瓣,大大降低了对供区肌肉与血管的损伤程度。穿支血管由1条动脉和2条静脉组成,直接向皮下血管丛走行,几乎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血管分支进入这层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层成为无血管区,这是显微解剖超薄穿支皮瓣有可靠血运和在脂肪层切取皮瓣的基础。超薄皮瓣面积大小与血管干粗细呈正比,与血管分支数量也相关。超薄穿支皮瓣显微解剖技术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扩大了修复重建外科应用范围。但操作难度增加,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超薄穿支皮瓣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精细的显微解剖技术切取厚薄均匀的超薄穿支皮瓣,大大降低了对供区肌肉与血管的损伤程度。穿支血管由1条动脉和2条静脉组成,直接向皮下血管丛走行,几乎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血管分支进入这层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层成为无血管区,这是显微解剖超薄穿支皮瓣有可靠血运和在脂肪层切取皮瓣的基础。超薄皮瓣面积大小与血管干粗细呈正比,与血管分支数量也相关。超薄穿支皮瓣显微解剖技术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扩大了修复重建外科应用范围。但操作难度增加,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穿支皮瓣是临床广泛应用的组织缺损修复技术,但因穿支血管的管径细小,供区面积有限,使得穿支皮瓣在体表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从穿支皮瓣血管解剖、血供特点,以及增加皮瓣血运和促进组织血管化的相关治疗策略出发,对扩展穿支皮瓣血供范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组织缺损与血管解剖千差万别,如何找到每个组织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案是一直困扰皮瓣外科的重要问题。"精准皮瓣外科"是以高通量、高精度影像学信息为基础,全面评估受区和潜在供区,选择最佳修复方案,并精准指导和实施手术,从而实现组织缺损的精确化、个性化修复;它是传统皮瓣外科的延续和发展,必须遵守目前皮瓣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原则。本文初步阐述了"精准皮瓣外科"的概念、内涵、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层次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已经成为临床修复四肢缺损和组织重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穿支皮瓣突破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必备条件的传统观念,实现了以最小的供区损害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是皮瓣外科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股前外侧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血管3D可视化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动脉及皮肤穿支血管的基础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测穿支血管的二维分布;对其中2侧下肢标本股部及其股前外侧区的皮肤、肌肉分别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别进行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及3D可视化处理。结果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区动脉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以及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皮肤穿支血管的供血区域,股前外侧皮瓣各穿支血管各自进行的血管三维重建的形态和供血区域一致。结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能直观且准确显示股前外侧区皮瓣的血管三维形态和供血区域,并为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游离髂腹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选择供血血管的游离髂腹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设计选择供血血管及穿支为蒂的髂腹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30例,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12例,以旋髂深动脉及穿支为蒂14例,以旋髂浅深动脉共干为蒂4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2.0cm×10.0cm,最小8.0cm×6.0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随访时间3~6个月.修复前臂及小腿(12例)皮瓣外观满意;修复手及足踝部(18例)皮瓣较臃肿,二期行整形术.供区仅遗留线条瘢痕,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髂腹部皮瓣供区隐蔽,供皮量大,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但供血血管有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两类,且穿支或皮支的解剖有一定变异,具体手术时应根据供血血管的口径、走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足底内侧皮瓣、足跟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11例.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 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外形不臃肿,8例皮瓣恢复了痛觉,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直接缝合7例,余4例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供区无明显疼痛. 结论 对于跟腱外露创面采用局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血管分类、皮瓣的命名以及临床应用的原则等方面存在争议,依然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臂内侧带蒂薄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臂内侧带血管蒂薄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常规防腐并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分色铸型共26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进行对臂内侧皮瓣血供的解剖及观测。临床应用臂内侧带蒂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性创面11例。结果:臂内侧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尺侧上副动脉,其次为肱动脉肌皮支及尺侧下副动脉。临床应用11例均成活,其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55.6%。结论:应用臂内侧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感染性创面及伴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裸露的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供区隐匿,皮瓣较薄,血供丰富,组织愈合能力强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足母)趾移植、足背皮瓣、第二足趾移植和趾关节移植等进行手再造后,应用同侧小腿胫前逆行皮瓣进行一期足部供区重建.方法 总结33例临床病例,详细介绍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33例,全部从同一胫前血管系统获得两个串联皮瓣,其中一个游离皮瓣进行手重建,另一个逆行岛状瓣覆盖供区缺损.全部存活,足部供区一期愈合,外观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常规足部供区植皮时常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疤痕增生和挛缩,影响供区美观和步态.应用同侧小腿胫前逆行皮瓣重建供区,可使供区获得一期愈合,有良好的外观和功能,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使手术局限在一侧下肢完成.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Acland报道隐动脉皮瓣以来,临床应用渐广泛。隐动脉皮瓣具有质地好,较薄,有恒定较大的血管蒂,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但是,在大面积供瓣以后,供瓣区常需要植皮,术后出现取皮及供受皮区外观不佳等缺点。我科应用皮肤扩张技术,在隐动脉皮瓣成形之前,先对供瓣  相似文献   

14.
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共21例,根据创面特点,设计多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皮瓣面积5cm×4cm~12cm×9cm,筋膜蒂最长12cm。小腿下部10例,足踝部7例,肘部2例,手腕部2例。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1例误伤桡神经深支,出现暂时性垂腕,2个月后完全恢复。5例皮瓣远端1~2cm坏死,伤口换药愈合。主要并发症有皮瓣下血肿、早期皮瓣和足部肿胀、皮瓣边缘与受区皮肤愈合延迟、供筋膜蒂区皮肤水疱、表皮轻度糜烂以及皮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供区灵活多样,损伤小,操作简单,皮瓣不臃肿。  相似文献   

15.
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报道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方法 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踝及小腿下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需吻合血管,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足跟、踝部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在修复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6例患者。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13.0 cm×13.0 cm,根据缺损面积形状在其邻近周围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血管,设计不同大小的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Ⅰ期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26例皮瓣均成活。10例面部切口均Ⅰ期成活,1例躯干供瓣区少许切口裂开,2例四肢皮瓣远端淤血,表皮剥脱均经短期内换药后愈合。结论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可灵活应用于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设计成角形易于旋转和推进,穿支血管可确保皮瓣的成活率,在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KF)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对12例患者行皮瓣移植术, 皮瓣供区用KF进行修复。其中修复股外侧肌皮瓣供区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3例,背阔肌皮瓣供区4例,内踝上岛状皮瓣供区2例。设计KF的面积为15.0 cm×12.0 cm~30.0 cm×20.0 cm。应用KF类型为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悉尼黑色素瘤科(SMU)改良KF设计型2例。术后4例患者电话随访,5例微信随访,3例门诊随访。随访观察皮瓣外观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量表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9(2~27)个月,所有患者KF移植区域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本组末次随访时VSS评分为(2.17±0.58)分,SCAR评分为(5.33±1.23)分,修复结果满意。结论 KF作为一个接力皮瓣,可简单有效地修复皮瓣供区缺损,避免了供区软组织缺损直...  相似文献   

18.
阔筋膜张肌皮瓣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失败时的补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外科皮瓣之一[1,2],具有供皮面积大、部位隐蔽、蒂血管管径粗等优点。该皮瓣临床应用的成功率比较高,但仍有部分病例可能因为穿支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等原因导致手术失败,不得不放弃手术。而由于解剖部位邻近,阔筋膜张肌皮瓣常可做为该皮瓣切取失败时的一种补救措施[3]。  相似文献   

19.
带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设计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寻求传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后,避免用皮片移植覆盖供皮瓣区创面的皮瓣设计方法,以原设计皮瓣蒂部两端的某一端为圆心,向蒂部方向旋转45°,形成新的皮瓣蒂,再以此为蒂,按原设计皮瓣大小、形态设计新的皮瓣。结果表明,将新设计的皮瓣掀起,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其皮瓣蒂及残留在腹壁上相邻的皮肤缘,通过推进缝合,覆盖了供皮瓣区创面,其蒂部也随之转回原设计位置,又形成了与蒂部平行的皮肤缘。改良带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皮瓣薄,断蒂时间短,可直接封闭皮瓣供区创面等优点。临床应用28例,术后5天~7天断蒂,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所得数据经计算机后处理技术重建成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1].MSCTA操作简便、速度快、微创,可以清晰显示血管走行、管腔、管壁情况及血管周围组织结构.通过二维、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形成立体的血管形态[2-4],在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最重要的修复手段,而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情况是影响皮瓣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皮瓣供区和受区的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所以,MSCTA在血管检测方面的应用,为我们在皮瓣移植手术前检测皮瓣血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