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洛阳市区蚊虫综合治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1988~1989年作者等在洛阳市区覆盖面积50km~2,约60万人口范围内综合性灭蚊的结果。根据主要蚊种淡色库蚊及白纹伊蚊的生态和该市的实际,我们采取了清除蚊幼孳生场所(包括填平坑洼、改建生活污水明沟为暗沟、雨后发动群众翻盆倒灌、疏通沟渠等)、控制蚊幼孳生(包括投放鱼类、塑料薄膜封闭水面以及喷洒微生物杀蚊幼剂——球形芽孢杆菌C3-41等)、倡导群众多方杀灭成蚊,减少蚊虫骚扰的综合防制措施,经考核统计分析,第一年各月防制区蚊幼密度比对照区下降73.7~91.9%,第二年下降90.2%~98.8%,第二年比第一年递减75.4%。成蚊室内密度(人工小时法)两年来平均下降率为86.1~90.3%;室外密度(诱蚊箱法)平均下降率为81.8~85.5%。1989年与1988年比较。两种方法防制区比对照区成蚊密度递减68.8~74.2%,见灭蚊效果非常显著,即已将蚊虫密度控制到全国爱卫办颁布的《灭蚊先进城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和野外现场实验,观察、评价产卵蚊虫监测装置对产卵蚊虫诱集效果。方法分别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和野外现场观察产卵蚊虫诱集器晚间12h诱蚊效果,诱集物为生态水(取自试验现场生境的自然水体)和脱氯自来水。结果实验室模拟现场:当供试蚊虫为雌性时,诱捕率可达到56.5%;当供试蚊虫为雌雄各半时,对雌雄蚊虫的诱捕率分别是40.0%和4.0%。野外现场:在建筑物和人群密集区对蚊虫的诱集效果显著;在草丛及人群稀疏地区对雌性蚊虫的选择性诱集效果显著(t=4.916,P〈0.05)。生态水的引诱效果优于脱氯自来水。结论产卵蚊虫诱集器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和野外现场对蚊虫的诱捕作用明显;在野外现场对雌性蚊虫的选择性诱集效果与生境条件、气象因素、蚊种的生态习性和雌性蚊虫的生殖营养节律以及诱集器的放置位置、放置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试高效滞留喷洒剂对蚊虫的药效.方法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试虫在接触药膜5 min后开始有死亡,在9~11min半数以上试虫死亡,到15 min时试虫均全部死亡.现场室内滞留喷洒后,试验组蚊虫密度为0,并持效75 d之久.结论高效滞留喷洒剂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宽甸县吸血蠓的种类组成、吸血率及灯诱吸血蠓指数。方法采用诱虫灯法采集吸血蠓,选择牛舍、猪舍和鸭舍作为观察点。结果 2019年7—8月在宽甸采获吸血蠓43 180只,隶属库蠓属16种。宽甸县优势种为兴安库蠓(56.70%);牛舍、猪舍的优势种分别为兴安库蠓(59.66%)、东方库蠓(53.64%),鸭舍为新替库蠓(24.71%)、东方库蠓(24.13%)和兴安库蠓(21.80%)。不同种类和场所的吸血率不同。8种主要吸血蠓的总吸血率为60.66%,其中东方库蠓最高(67.33%),肩宏库蠓最低(30.34%)。3种场所吸血蠓总灯诱指数为2 878.67只/(灯·夜);牛舍最高,为3 972.10只/(灯·夜);鸭舍最低,为172.00只/(灯·夜)。结论辽宁宽甸县的吸血蠓有1属16种,兴安库蠓为优势种,东方库蠓吸血率最高,牛舍灯诱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该药剂触杀力强,驱避作用大,对人体保护率高。室内喷在白布上45天后对人体保护率为96.3~98%,在尼龙袜上6天后保护率为95.7~98%。在野外,药液喷在白布及弹力袜上,10天后均有100%防蚊效果。用人诱帐法10天后有98.6~100%驱避作用。该药对热稳定,对小白鼠给药剂量40000mg/kg试鼠正常,对眼、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为试点,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与2006-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6-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和0.13%。居民区灯诱法监测,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55%,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43%、2.31%和1.97%。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7.
蚊虫不仅骚扰吸血,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因而一直是医学昆虫防制研究的主要对象。陆宝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专家委员会对媒介的综合治理定义,结合我国蚊虫防制的实际,把媒介的综合治理解释为“从蚊虫及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以及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包括对环境无害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综合环境治理、化学防制、生物防制以及其他有效手段,组合成一套系统的防制措施,把防制对象的种群降低到不足为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或减少骚扰的目的”。长期应用化学方法灭蚊, 相似文献
8.
虫媒病毒是指通过吸血昆虫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一类病毒,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37种,其中蚊虫传播虫媒病毒有300余种,占总数的50%以上[1]。蚊传虫媒病毒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如引起脑炎的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国5省区吸血蠓种的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我国5省区采获吸血蠓2属38种,其中库蠓属37种,细蠓属1种;切割库蠓为中国新纪录;北域细蠓和哈尔巴岭库蠓为辽宁新纪录;内蒙新纪录6种。5省区的吸血蠓种分布为:辽宁19种,内蒙13种,江西8种,广东7种,吉林6种。结论为我国5省区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灭蚊磁场诱捕蚊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灭蚊磁场诱捕蚊虫效果,为蚊虫密度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在市区一居民大院及市郊一度假村各放置一台灭蚊磁场,在不同时间观察所诱捕蚊虫数量、种类及性别,同时采用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箱法同步进行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在监测时段内共诱捕蚊虫1596只,其中致乏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分别占91.1%,4.9%,2.2%;蚊虫雌雄比为9.2∶1。结论灭蚊磁场对多种蚊虫有良好的连续诱捕效果,是监测蚊虫密度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实验室内及现场对电子驱蚊器的驱蚊效果进行测试,为电子类驱蚊产品的测试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内和现场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电子驱蚊器的驱蚊效果进行测试,保护对象为小白鼠和人.结果电子驱蚊器在实验室内对人保护率在35.8%~51.0%,对小白鼠保护率在46.4%~64.0%;在现场对人保护率在38.1%~47.6%,对小白鼠保护率在57.1%.结论电子驱蚊器对蚊虫有一定的驱赶作用,本试验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体灭蚊工程现场对蚊虫的控制效果,探索评价气体灭蚊工程现场控制蚊虫效果的实验方法。方法在三种环境放置气体灭蚊工程,在不同时间内,用人工小时法和人诱法,观察捕蚊效果和测定密度下降率。结果在地下车库和外环境以淡色库蚊为主的二种环境,使用气体灭蚊工程4 d后,人工小时法和人诱法测定,蚊虫密度下降率达到90%以上,在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的轮胎集中堆放场所,气体灭蚊工程的效果虽然低于其他2个场所,但在连续使用4~7 d后,白纹伊蚊密度下降率达到5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RPI值波动50左右。从捕获的蚊虫性别分析,气体灭蚊工程捕获的蚊虫均为雌性蚊虫。结论气体灭蚊工程对蚊虫有较好的诱捕作用,作为一种环保型的灭蚊工具,既适合于各种环境的灭蚊,又可作监测蚊虫密度的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强恩广域灭蚊系统工程现场灭蚊效果。方法在现场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法、诱卵法观察捕蚊效果和测定密度下降率。结果开机后第4天至第28天,试验点人工小时法密度下降率为35.73%~71.45%,人诱法下降率为57.13%~71.38%;试验点与对照点相比,开机后第4天至28天,人工小时法密度下降率在40%~86.67%,RPI值在50上下波动,人诱法蚊虫密度下降率在52.15%~79%,RPI值为22~36。开机后一周,实验点诱卵法为阴性,对照点为阳性。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灭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甲基嘧啶磷现场灭蚊幼效果,为今后灭蚊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实验场地同时设对照区并测量其水体体积,分别按0.012、0.02、0.1、0.2 g a.i/m3剂量施药,定期用勺捞法分别观察其密度。结果施药剂量在0.012 g a.i/m3时,施药后1~14 d杀灭率为63.03%~92.13%;在0.02g a.i/m3时,施药后1~26 d杀灭率为94.93%~99.45%;0.1 g a.i/m3时,施药后1~30 d杀灭率为75.52%~100%;在0.2 g a.i/m3时,施药后1~16 d杀灭率为74.15%~100%。结论实验证明,甲基嘧啶磷是控制蚊虫孳生的一种良好的有机磷杀虫剂。但在现场使用时,应根据水体污染状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便携式驱蚊器对蚊虫的驱杀效果.方法进行实验室、模拟现场和现场试验.结果 在玻璃方箱内开启驱蚊器达60,90d时KT50分别为22.6,23.8 min.该驱蚊器连续开启60d在模拟现场使用15 min后对人的有效保护率为100%;连续开启90d,仅为61.4%.现场开启连续使用60d的驱蚊器20min有效保护率为100%.结论便携式驱蚊器有较好的驱蚊效果,能够持效60d,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卫生杀虫剂药效检测实验室对同一种杀虫剂产品的药效检测结果。方法GB13917.4-92蚊香室内药效测定方法、GB/T17322.4—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结果样品均匀性良好,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满足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要求;10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结果一致均为A级,1个实验室均为B级,1个实验室分别为A、B级;同为A级最小值1.58min,最大值3.99min;用Polo软件统计,9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均为A级,最小值为1.593min,最大值为3.987min;1个实验室2个样品同为B级,2个实验室的2个样品分别为A级和B级;经方差分析,以淡色库蚊为试虫的8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69.01),以致倦库蚊为试虫的4个实验室检测的各次K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F=3.318),检测结果均为A级的9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28.2794)。结论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试虫作为标准物质应统一,检验方法应更规范,统计方法也应统一,建议增加卫生杀虫剂现场效果试验或对野外虫种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生物测试,观察天然除虫菊素盘式蚊香对淡色库蚊的药效.方法实验室室内药效试验,按GB13917.4-92和GB/T17322.4-1998标准密闭圆筒法进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按照GB13917.8-92和GB/T17322.11-1998规定进行.结果实验室KT50为3.93 min,24 h死亡率平均为82.5%.模拟现场2 h击倒率均为100%,24h死亡率平均为80.4%.结论天然除虫菊素盘式蚊香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安倍、敌敌畏和废机油的灭蚊幼效果,为维和部队开展灭蚊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水体蚊幼密度,3种方法现场防治蚊幼,每15~20d定点、定人、定量采集水样,观察灭蚊幼效果。结果超过1周以上的水体均有蚊幼孳生,安倍处理24h后水体表面蚊幼全部死亡,第58天时出现少量蚊幼;敌敌畏每周处理1次仍可发现蚊幼孳生;废机油能起到防治蚊幼孳生的效果,但环境污染明显。结论安倍和废机油对蚊幼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后者对环境污染较重,及时发现孳生场所并施药处理是灭蚊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以淡色库蚊为试虫,在特制玻璃方箱中于不同时间观察测试布和对照布上蚊虫停落只数,以蚊虫总数的比值的大小来评价驱避效果。结果将本方法分别应用于纯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和涤/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的评价,2种驱蚊服饰面料的驱避指数分别为0.68~53.14和0.78~∞。结论本方法试验材料易获取,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