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及控烟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吸烟状况与被动吸烟状况,了解居民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知与态度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偶遇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江门市、增城市医院、商场、车站等候室、政府对外办公大楼4类公共场所抽取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中国控烟办公室统一设计的《成人被动吸烟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599人,其中吸烟者190人,吸烟率为31.7%;男性吸烟率为56.6%,女性为3.2%;30-岁组吸烟率为最高,为42.6%;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2名不吸烟者中,162人处于被动吸烟状况,被动吸烟率为41.3%,男性被动吸烟率为37.6%,女性为43.1%。调查对象中,家里、室内娱乐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全部禁烟的比例分别为32.2%、12.3%和40.9%。非吸烟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高于吸烟者。结论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吸烟者对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推动各类公共场所禁烟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鞍山市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为制定被动吸烟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公共场所吸烟状况记录表,现场观察公共场所吸烟状况;使用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学生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成人在1w内被动吸烟占87.00%,对被动吸烟态度较为宽容。表示可以在家里被动吸烟者占65.50%,可以在娱乐场所吸烟者占73.00%。赞成在医院、学校、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全部或部分禁烟分别占98.00%、96.50%、94.50%、97.50%。学生在学校见过老师吸烟者占69.5%。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者仅有52%。结论马鞍山市被动吸烟率较高,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省公共场所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公众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与态度、本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情况,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西宁、格尔木市及乐都县部分公共场所的公众采用拦截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599名被调查者中,吸烟率为38.7%,男性吸烟率为66.9%,女性为7.1%,被动吸烟率为72.2%。58.3%的被调查者家中任何地方都能吸烟,72.7%的被调查对象常去的娱乐场所内吸烟不受任何限制,48.9%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场所中任何地方可以吸烟;父母吸烟孩子更容易得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知识知晓率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无差异,其他的均为吸烟者的知识知晓率低于非吸烟者,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低于非吸烟者。结论本次调查的公共场所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公众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程度不足;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但缺乏相应的控烟政策及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3个县(市)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态度,探讨影响城乡居民控烟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004年以四川省绵竹市、江西省安义县、河南省新安县为研究现场,每个研究现场均采片j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个县(市)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44.3%,在现在吸烟者中80.7%(1379/1709)报告经常或有时在公共场所吸烟;有工作者中9.6%(479/4983)报告工作场所有室内完全禁烟的规定;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赞成率是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地区、城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状况、掌握被动吸烟的健康危害知识、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与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态度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在城区的调查对象比居住在农村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29);女性支持高于男性(OR=1.27);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娴(30~49岁vs.18~29岁:OR=1.46;50~69岁vs. 18~29岁:OR=1.71);文化程度与控烟态度间呈正关联,文化程度越高,赞成率越高;与吸烟者相比,戒烟者、非吸烟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值分别为1.90和2.01;掌握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知识的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赞成率高于未掌握知识者(OR=2.26);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者较未接受者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43).结论 3个县(市)人群已有一定的禁烟基础,应尽快制定并推广在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市成人吸烟与被动吸烟及控烟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调查居民对烟草危害的知识及控烟态度,为今后控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设计制订的问卷,通过随机拦截的方法,选取医院、商场、车站候车室及政府对外办公场所共2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居民吸烟率及现在吸烟率均为40.0%,男性吸烟率为69.5%,显著高于女性吸烟率7.4%;被动吸烟率为61.1%,男性被动吸烟率(59.4%)与女性被动吸烟率(64.8%)无差异(P〉0.05)。结论石河子市居民吸烟及被动吸烟状况都比较严重,对烟草的危害性认知及禁烟态度有待提高,要加大控烟、禁烟的综合干预及健康教育,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8—9月,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2056名15~69岁居民,由调查员进行人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个人信息、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受二手烟危害情况及对吸烟危害的知识、态度和认识等部分。结果河南省居民的吸烟率为21.11%。调查居民中知道吸烟会造成严重疾病的占79.13%,知道吸烟会造成中风的占39.93%,知道吸烟会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占40.95%,知道吸烟会造成肺癌的占78.06%,但仅有11.38%的居民认为标明低焦油含量的卷烟的危害不比一般卷烟小。36.58%的居民非常赞同在公共场所室内完全禁烟不设吸烟室,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对于在公共场所室内完全禁烟不设吸烟室态度有差异(X2=92.01,P〈0.05)。结论居民缺乏吸烟对人体危害的具体认识,对公共场所禁烟缺乏足够支持。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争取其对公共场所禁烟的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宾阳县控烟情况,为控制烟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公共场所内开展面对面的个人调查,了解场所内人群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场所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态度和看法.结果 人群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知道吸烟会损害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烟会损害非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烟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丈夫吸烟妻子更容易患肺癌、父母吸烟的孩子更容易患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知识的比例分别为97.47%、94.30%、44.51%、60.13%、83.54%.吸烟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非吸烟者,对立法或制定政策的支持率支持全面禁烟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交通工具89.87%、学校82.3%、医院79.75%、办公室73.00%、餐厅40.3%、酒吧24.1%,低于全国水平;人群被动吸烟率为44.07%,公共场所人群被动吸烟率最高达74.29%.结论 宾阳县公共场所禁烟现状不容乐观,被动吸烟现象严重,需加强法律建设,加大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西省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及其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和态度,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江西省新余市和武宁县的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关、火车站和汽车站、餐馆和网吧938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现在吸烟、被动吸烟及对吸烟相关知识认知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结果共调查居民938人,吸烟者241人。8~岁组青少年吸烟率为2.16%,被动吸烟率为15.57%。18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为32.21%,其中男性62.16%,女性2.17%。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9.55%,男性75.68%,女性63.41%。农村居民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均高于城市。结论男性居民吸烟率较高,农村居民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均高于城市。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但对于被动吸烟危害认识不足,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控烟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43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为制定浙江省被动吸烟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收集全省车站等候室、商场、医院、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政府对外办公楼等场所共6类43家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并采用拦截式调查方法问卷调查629名成年人,了解其被动吸烟的相关信息。结果34.88%的公共场所为禁烟场所,16.28%的公共场所划分了无烟区。成人烟草烟雾的接触情况是:67.24%的被调查者为被动吸烟者,77.42%的被调查者家庭室内可以吸烟,76.47%的人报告常去的娱乐场所室内可以吸烟,62.17%的人报告工作场所室内可以吸烟。在支持公共场所禁烟方面,89.51%的人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88.71%的人支持在学校里禁烟,83.15%的人支持在医院里禁烟,92.53%的人支持在办公室全部或者部分禁烟,79.33%的人支持在餐厅全部或者部分禁烟,61.37%的人支持在酒吧全部或者部分禁烟。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吸烟者、高学历者、对被动吸烟的危害有认知的人更加支持餐厅禁烟,OR值分别是2.689、1.393和2.670。结论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情况比较严重,群众普遍支持在公共场所开展禁烟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顾客在餐厅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调查顾客对餐厅禁烟立法的态度,分析实施餐厅禁烟政策对顾客就餐行为的可能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5类餐厅(大型中餐厅、中小型中餐厅、休闲西餐厅、快餐厅和咖啡厅/酒吧),每类餐厅随机抽取20家餐厅进行调查,共计100家餐厅的961名顾客参加问卷调查(包括30.5%的吸烟者)。结果 72.7%的吸烟者曾在餐厅吸烟;90.7%的非吸烟顾客在餐厅就餐时遭受过被动吸烟。在遭受被动吸烟时,41.0%的顾客选择默认接受;55.8%的非吸烟者会有意识选择无烟座位;仅有11.4%的顾客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非常了解;66.0%的顾客赞同上海市所有餐厅禁止吸烟,39.4%的调查对象表示餐厅禁烟立法实施后会提高外出就餐意愿。结论上海市餐厅顾客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比较严重,吸烟行为很少受到劝阻,大部分顾客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了解不够,但普遍支持餐厅禁烟立法。立法后顾客外出就餐意愿总体上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方法2011年8—9月对上海市松江区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52871人进行吸烟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为25.36%,现在吸烟率为21.48%,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5.53%和0.82%:吸烟高血压患者每天人均吸烟量为14.72支,49.89%的吸烟者每天至少吸20支或以上;高血压患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6.95±6.88)年;高血压患者中戒烟率为16.35%,55.54%的吸烟高血压患者≥45岁时戒烟;57.47%的非吸烟高血压患者为被动吸烟。结论上海市松江区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严重,医务工作者应对其加强烟草危害严重性的教育,要抓住高血压患者戒烟这一重要环节.积极引导更多的患者远离烟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吸烟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的吸烟情况。[方法]在松江地区4个镇1个街道共16万人口中随机选择4772名居民采用统一标准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现在吸烟率为23.62%,曾经吸烟率为2.83%,居民现在吸烟率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2.59±5.43岁,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社交需要和解乏。77.3%的现在吸烟者还没有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被动吸烟率为65.13%,被动吸烟的场所主要是家中和公共场所。[结论] 松江地区居民的吸烟率低于全国1996年调查的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35.3%)。但松江地区大多数吸烟者尚未考虑戒烟,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干预。大多数非吸烟者都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在家中和公共场所等地方被动吸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74岁的居民1 674名,进行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结果]松江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4.01%,其中男性为25.89%,女性为22.13%,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7.06%、32.59%、26.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超重、肥胖及腹部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已成为影响松江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高血压防治体系,以遏制高血压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到松江区3家综合性医院及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相关科室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病例的伤害监测报告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松江区哨点医院伤害病例逐年增加,共收集伤害报告卡256 686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性别比差距逐年减小(P<0.001);伤害年龄分布集中在25 ~ 44岁的青壮年劳动人群(40.19%);伤害病例的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6.53%)、商业/服务业人员(19.73%)、专业技术人员(14.25%);每年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39.46%)、跌倒/坠落(35.24%)、交通伤害(18.33%);伤害者户籍构成中,外省市伤害例数呈递增趋势,并于2010年达到最高(61.87%);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2.46%),逐年递增,而自残/自杀伤害及故意伤害呈逐年递减趋势(P<0.001).结论 松江区伤害病例前3位原因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伤害,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非故意伤害为今后松江区伤害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探讨松江区猩红热高发地区和聚集时间,为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方法对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3 3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5.03/10万。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显著,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4~10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9.12%,学生、幼托儿童为猩红热高发人群。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呈空间正相关,且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分布主要呈现“高-高”“低-低”“低-高”模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集中在松江区东北部的九亭镇,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4—2020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聚集区域为中心城区和东北部,聚集时段多为4—6月或11月至次年1月,与发病高峰基本一致。结论 2014—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存在显著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中心城区和东北部街道/镇是猩红热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相关因素,为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4个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街镇招募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其区域临床诊疗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调查11 849名自报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1.56±7.84)岁,其中女性占54.47%;血压控制率为38.69%,标化率36.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36,95%CI:1.029~1.254)、40~59年龄组(OR=1.831,95%CI:1.209~2.772)、60~74年龄组(OR=2.066,95%CI:1.367~3.124)、体重过低(OR=1.717,95%CI:1.083~2.721)、戒烟(OR=1.264,95%CI:1.054~1.515)、现在吸烟(OR=1.240,95%CI:1.104~1.393)是血压控制率的有利因素。超重(OR=0.817,95%CI:0.745~0.896)、肥胖(OR=0.683,95%CI:0.599~0.778)、并发糖尿病(OR=0.883,95%CI:0.808~0.965)、血脂异常(OR=0.872,95%CI:0.804~0.944)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 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不高,在采取药物控制措施同时应注意体重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并发症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与评价情况。方法采用医生填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58.8%的区级医院医生和80.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大多表示支持,但相关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骨折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状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骨折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到松江区3家伤害监测医院就诊且符合伤害诊断标准的骨折伤害住院病例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5年中骨折伤害住院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共计7538例,占住院伤害病人总数的61.59%,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9112.25万元人民币。伤害年龄分布集中于45~64岁的中老年人群,占35.17%。居前3位骨折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49.97%)、跌倒/坠落(43.68%)、无生命力机械性伤害(4.36%)。交通伤害的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皆居首位。伤害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48.74%),其次为上肢(31.99%),四肢损伤占发生总数的80.73%。结论骨折为伤害住院病例的主要临床后果,应纳入松江区疾病控制中重点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松江区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有效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3-2014年松江区水痘暴发疫情。结果 2013-2014年全区共发生水痘暴发疫情37起,均发生于幼托机构及中、小学校,涉及病例数为389人,各暴发点的水痘罹患率为0.17%~3.96%。春秋两季是水痘暴发疫情的高发期,所有暴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63:1,3~10岁儿童占所有暴发病例的76.61%,56.76%的暴发都发生在中心城区4个街道的学校中。所有暴发病例中水痘突破病例占63.50%,其中85.02%的病例的接种年限在三年以上。结论 松江区水痘暴发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建议各学校加强晨检以便及时发现首发病例阻止后续病例发生,同时发病学校需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掌握病例返校指征,开展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建议对三年内无水痘疫苗接种史的病例密切接触者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从而达到有效防止疫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疑似职业病病例的检出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松江区乐都医院检出的疑似职业病例,特别是相关资料齐全的第5年度检出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5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例376人,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铅、硫酸二甲酯、汞、铬的例数分别是290、63、13、5、4、1。②第5年度130疑似职业病例中,男71人,女59人,96.15%年龄在20~49岁;分属71家企业。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的疑似职业病例73人中71.23%为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松江区的主要职业危害,以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为主,疑似职业病例比例按年度波动,提示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管理、监督力度。疑似职业病的转诊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