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043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551株,占30.8%,革兰阴性杆菌3492株,占69.2%。非ICU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克雷伯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ICU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在ICU、内科和外科的检出率分别为85.9%、57.7%和78.0%,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8.9%、69.8%和65.7%。除鹑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外,未检出对其他糖肽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14岁和≥15岁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6%,而产ESBLs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87.7%和76.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非ICU分离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2/3以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高活性。I临床分离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ICU分离株比非ICU分离株的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08年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 272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7 936株,占32.7%,革兰阴性杆菌15 314株,占63.1%,真菌1 005株,占4.1%,厌氧菌18株。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克雷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MRSA、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1%和79.3%。检出万古霉素天然耐药肠球菌(即母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20%,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5.1%、44.7%和25.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低于2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8%和8.0%。除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不动杆菌属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  相似文献   

3.
2007年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7年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00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7561株,占36.0%,革兰阴性杆菌13345株,占63.5%。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克雷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MRSA、MRCNS检出率分别为54.0%、57.5%。未检出糖肽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7.2%、37.8%和8.9%。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低于3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2.1%和39.9%。不动杆菌属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3.3%、14.7%和3.0%。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约占2/3,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临床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5年武汉同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WHONET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3119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金葡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第10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3.7%、74.8%。未检出糖肽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30%;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亦低于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58.2%和44.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环丙沙星耐药率为26.6%~2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约占2/3,碳青霉烯类对其抗菌活性最强。临床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痰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8月武汉市普仁医院非ICU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4 284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98岁,2 326例)和年轻组(14~59岁,1 958例),用WHONET5.6软件对两组痰培养临床分离菌及其药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共分离出84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8株,占78.8%,革兰阳性球菌113株,占13.3%,结核分枝杆菌39株,占4.6%,真菌28株,占3.3%;年轻组共分离出36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1株,占69.3%,革兰阳性球菌71株,占19.6%,结核分枝杆菌29株,占8.0%,真菌11株,占3.0%。老年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分别为52.3%和19.8%,检出1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检出率为47.0%。年轻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检出率分别为44.7%和18.1%,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20.0%。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较年轻组高,但两组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无此趋势。两组均未发现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亦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结论非ICU老年患者痰培养中临床分离菌菌种分布与年轻组相仿,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耐药性较年轻者偏高,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学监测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上海瑞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检测,按CLSI2005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年我院共分离细菌39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8株,占61.8%,革兰阳性球菌1512株,占38.2%。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分别占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5%、35.8%和6.6%。32.2%鲍曼不动杆菌和10.1%铜绿假单胞菌为泛耐药株(只对多黏菌素敏感);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9.0%和80.4%;从肠球菌属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从我院住院患者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该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习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两年内一所综合性医院ICU和心脏术后监护室来源的细菌,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3株(65.9%),革兰阳性菌229株(34.1%);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15.0%、12.8%、11.6%、10.4%、7.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1.3%和85.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率分别为36.7 %和30.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为14.9%和12.8%.结论:ICU 的病原菌耐药突出,监测ICU细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综合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综合ICU 2003 年10月-2008年10月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临床分离菌共3 41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7.5%(1 965株),革兰阳性球菌占24.5%(836株),真菌占18.1%(617株).5年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率有下降趋势,革兰阳性球菌、真菌的构成有上升趋势.ICU 常见临床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4.1% 和64.5%,产ESBLs 株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外, 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其中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51.2%~100%, 明显高于非产ESBLs 株.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菌株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 综合ICU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 产ESBLs和多重耐药菌株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青浦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该地区2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1 376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8.7%和12.5%。产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分别为4.2%和6.8%。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1%、36.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少数菌株对所有测试的药物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结果 2013年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 06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9.3%、22.8%、11.5%、9.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性杆菌中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3.7%、32.2%和28.0%。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70.9%)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6.2%。结论 2013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