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波金(carbogen)对豚鼠急性噪声性声损伤后耳蜗外侧壁微血管的影响,探讨卡波金在声损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纯白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为单纯噪声暴露组、单纯吸入卡波金组、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实验动物均为10只。应用活体显微镜技术,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和(或)吸入卡波金后耳蜗外侧壁微血管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微血管红细胞流柱宽度(RBC column diameter,RBC-CD)、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BFV)、血流流态(blood flow states,BFS)的描述反映耳蜗外侧壁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耳蜗外侧壁微血管血流稳定,单纯噪声暴露组可见方向相反的逆向血流,血管内可见成簇状的细胞聚集现象。与单纯噪声暴露组比较,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逆行血流减少。单纯吸入卡波金组RBCCD与对照组比较增加20.7%,单纯噪声暴露组较对照组RBCCD减少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加卡波金组较单纯噪声暴露组RBCCD增加17.4%。单纯吸入卡波金组血流呈线流或线粒流;空白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血流呈线粒流或粒线流。单纯噪声暴露组血流呈粒流、粒缓流甚至出现粒摆流。结论:吸入卡波金气体后耳蜗外侧壁血管RBCCD明显增加,并使血液流速加快。在急性声损伤的早期干预中,吸入卡波金对耳蜗微循环的改善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碱对正常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豚鼠全耳蜗外淋巴灌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全耳蜗外淋巴灌注的方法。讨论了影响灌注的因素有微量灌注泵的稳定可靠性,人工外淋巴的配制和操作技术。探讨了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豚鼠耳蜗局灶性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蜗局灶性微循环障碍对耳蜗血流、听功能及耳蜗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法 ,经豚鼠颈外静脉注射 2 %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 (RB)后 ,用 (5 4 0± 4 0 )nm的绿色光照射耳蜗第 2转外侧壁(范围约 1.2mm× 1.0mm) ,诱导该部位血管纹微血栓形成。结果 :诱导后观察 5h ,被照射部位的耳蜗血流随时间逐渐下降 ,动作电位阈移值逐渐提高 ,二者的变化呈负相关。耳蜗铺片显示 ,被照射部位诱导后 30min耳蜗外侧壁毛细血管扩张 ,部分毛细血管轮廓不清、血流中断 ;诱导后 90~ 30 0min ,大片的毛细血管萎缩、闭塞、数目减少 ;诱导 3h后 ,光照区内部分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坏死缺失 ,外毛细胞病变较内毛细胞为重 ,毛细胞坏死区的长度为 (115 2 .5 0± 36 3.2 6 ) μm(n =4 )。非光照区CBF及形态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光化学法可诱导耳蜗外侧壁局限性微血管损伤 ,造成豚鼠听力下降 ,为耳蜗不同部位微循环障碍导致不同类型听力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并为耳蜗血栓性疾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胎儿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发育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内灌注或蜗窗灌注固定法,对16侧妊娠16周至足月胎儿耳蜗进行全耳蜗外测壁软组织铺片观察。结果表明:(1)各胎龄胎儿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组成、分布、形态结构差别不大;(2)胎儿耳蜗外侧壁微循环分为两大相对独立的亚系,即与内、外淋巴相关的微循环亚系;93)采用心内灌注固定法研究耳蜗微循环的形态结构优于其他固定法可排队血管内血球,使微血管清晰易辨。讨论了胎儿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发育、组成、分布及循环径路  相似文献   

6.
冲击波对豚鼠耳蜗血管纹碳酸酐酶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波对豚鼠耳蜗血管纹碳酸酐酶的影响(摘要)王天友,王锦玲,徐灵,邱建华,刘顺利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在内耳分布相当广泛,其催化可逆的CO2水合反应,在许多组织的离子转运、体液形成、去除代谢产生的CO2和调节酸碱平衡的一...  相似文献   

7.
耳蜗外侧壁微区微循环损伤对耳蜗内淋巴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耳蜗外侧壁微区微循环损伤对耳蜗内淋巴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区域频率听力下降与耳蜗局部血流改变的关系,采用光化学方法造成耳蜗外侧壁微区微循环血管损伤,应用活体耳蜗微循环与内淋巴电位(EP)同时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损伤面积的微循环改变对内淋巴电位的影响。实验应用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超高压汞灯作为激发光。实验发现相对较小面积的耳蜗外侧壁微循环损伤组(0.2mm×0.4mm)EP无明显变化;相对较大面积的损伤组(0.2mm×0.8mm)EP轻度下降,但这种下降与正常对照组EP变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EP虽产生于血管纹,但小面积血管纹微循环损伤不引起EP的明显变化,说明耳蜗局部代偿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内耳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30只,其中生后1~2周、3周、4周龄豚鼠各10只,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其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的表达,采用MPLAS-500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3周龄与4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较1~2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dr1mRNA存在于正常耳蜗外侧壁中,随着耳蜗外侧壁的发育其表达强度不同,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不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耳道49和20cmH2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观察49和20cmH2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钠素在耳蜗外侧壁的表达。结果 49cmH2O间断加压引起鼓膜松驰部和中耳粘膜出血,各频率反应阈平均提高12.09dB;20cmH2O间断加压对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不影响AEP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耳蜗血流、听性脑干反应的情况;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噪声性听损伤模型,观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损伤导致的听觉阈移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给予逆行追踪剂后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1周后,术侧耳蜗底回血管纹处血流较对侧升高,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无明显变化;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导致的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交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1):11-18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dioxide (CO2) on cochlear blood flow (CBF), blood pressure (SBP) and skin blood flow (SBF) was studied in anaesthetized guinea pigs. A transient acute respiratory acidosis was produced by inhalation of CO2 and oxygen (O2) gas mixtures. The blood flows were measur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 High CO2 increased CBF and SBP, and decreased SBF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responses of CBF, SBP and SBF to high CO2 were reversibl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CO2 (and low pH) dilates the smooth muscle of the blood vessel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CBF. CO2 also activates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the whole body, producing an increase in SBP. The distribution of alpha-adrenergic fibres/receptors is abundant in skin and scarce in the cochlea. The constrictive effect on blood vessels is much greater in the skin than in the cochlea, thus our results showed a decrease in SBF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higher C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基甙类药物对内淋巴积水豚鼠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8只内淋巴积水模型豚鼠全身应用链霉素,观察给药前后豚鼠行为学、眼震电图(ENG),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后未出现头偏斜、走路不稳等前庭功能紊乱的行为征象,连续给药第10天、停药后第7天摆动幅度90°,停药后第21天,摆动幅度为90°、120°时积水侧眼震反应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耳(  相似文献   

15.
后半规管阻塞前后豚鼠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机械性后半规管阻塞前后豚鼠前庭和耳蜗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20只豚鼠建立单侧后半规管阻塞的动物模型,观察手术前后眼震电图,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变化。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豚鼠正弦摆动刺激术侧眼震反应,明显减术,术后第5天起双侧眼震恢复正常。术后早期ABR阈值一度升高,第5天达高峰,ABR阈值平均升高4.5dB。DPOAE反应幅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后半规管阻塞能选择性地消除后半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时程和方式.方法选用健康成年白色红目豚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和药物致聋后6 h、9 h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在选取的时间点完成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后行耳蜗基底膜铺片、PI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实验组半数豚鼠致聋(ABR阈值>95 dB SPL),致聋豚鼠耳蜗可见外毛细胞核固缩和核肿胀,与给药6 h组相比,给药9 h组外毛细胞核肿胀数目增多.检测给药6 h组和9 h组豚鼠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物(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没有观察到阳性着色细胞.正常对照组所有豚鼠ABR正常,其耳蜗各回毛细胞没有出现毛细胞核固缩或者核肿胀.结论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后数小时即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死亡,毛细胞损害为两种类型,即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7.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共聚焦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生理变化及细胞形态的方法。以荧光染料Fluo-3作胞内Ca ̄(2+)指示剂,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乙酰胆碱(ACh)、ATP、高钾引起的外毛细胞(OHC)胞内Ca ̄(2+)浓度的变化。三种物质均引起Ca ̄(2+)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时相及所在细胞部位不同。高钾还引起OHC短缩、偏折。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光学切片”的特性,对Fluorescein荧光素染色的活的OHC形态及碘化吡啶(PI)染色的细胞核形态进行了三维重建。讨论了共聚焦显微镜在OHC生理及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耳注射利多卡因对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注射于24只豚鼠中耳14天内ABR(90dB RL)波Ⅰ、Ⅲ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及波形的变化。结果表明:15%利多卡因组波Ⅰ、Ⅲ潜伏期延长显著,10%组次之,均以给药后10小时、1、3天为主,5%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无显著延长;而Ⅰ-Ⅲ波间期均无显著延长;药物组波Ⅱ均有分裂出现,浓度越高,出现率越大,一般为双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豚鼠上橄榄外侧核内γ-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是否同时支配同侧Corti器和耳蜗核,采用逆行追踪的方法,将Fastblue(FB)和Diamidine黄(DY)两种不同性质的荧光素分别注入耳蜗鼓阶及同侧耳蜗核,观察上橄榄外侧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支投射。结果发现,同侧上橄榄外侧核内FB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80.8%;DY单标细胞占12.4%;FB-DY双标细胞占6%;GABA、FB、DY三标阳性细胞占0.7%。对侧上橄榄外侧核内FB、DY单标细胞均较少,未见双标细胞。结果表明,豚鼠上橄榄外侧核内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向同侧的Corti器和耳蜗核并行投射,但数量较少,支配Corti器和耳蜗核的传出神经纤维,分别来自不同的听觉传出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