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四川省199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共报告AFP病例372例,其中临床确诊2例,年发病率为0.002/10万,比1995年(0.008/10万)〔1〕下降75.00%。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58.07%,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2〕。病例中未服苗及未全程服苗者占13.44%,全程服苗者占71.51%,表明我省服苗率较高,但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确保按期消灭脊灰,我省应在做好常规基础免疫的同时,认真搞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旬阳县1993—2005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为制订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直至最终消灭脊灰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1993—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3年间共报告AFP病例41例,报告发病率3.36/10万,期间除1993和2005年无病例以及1997年为0.97/10万外,连续108保持在1/10万敏感指标以上。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检验室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无脊灰病例,自1983—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结论该县已保持无脊灰状态238。AFP监测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医生报病意识增强,经省、市多次检查无漏报病例。今后工作重点是保持OPV高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才能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1994年AFP病例的监测分析董蒲梅,韩同武,张万青,乔荣宪,韩焕侠在消灭脊灰的最后攻坚阶段,必须加强AFP病例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监测质量,最大限度地发现AFP病例,为从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确诊和排除脊灰,为最终消灭脊灰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我市自 1 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 ,全面实施AFP监测工作以来 ,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 ,AFP各项监测指标逐步上升 ,为消灭脊灰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这几年AFP监测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每年都有不合格的病例。为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质量 ,巩固消灭脊灰成果 ,为制定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提供依据 ,现将我市 1 999年~ 2 0 0 2年不合格AFP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评价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周口市 1 999~ 2 0 0 2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AFP会诊表… 相似文献
6.
7.
8.
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是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目标。建立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重要策略之一。深圳市于 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专报系统 ,加强了AFP病例监测 ,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 ,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至今 ,各项工作指标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质控标准 ,1994年以后已无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现将 1992~ 1999年 AFP病例报告情况及监测系统工作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AFP资料由深圳市脊灰专报系统提供。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1.2 病毒分离结果 1992~ 1993年由深圳市卫生防疫站病毒室提…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落实无脊髓灰质炎监测成果,落实好<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我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的质量和数量.了解我市、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AFP病例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与管理工作,现对石嘴山市14家AFP病例监测点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进行AFP病例监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0.
濮阳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策略除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外,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另一重要手段。现将濮阳市2003年AFP病例监测状况评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1 ̄1993年我省共报告AFP140例,确诊脊灰57例,排除(非脊灰)83例,1991年1992年AFP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此外,还对AFP专报系统监测作了质量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常州市武进区自建立起脊髓灰质炎(脊灰)疫情专报系统以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各项指标逐年提高,现将1994年~2003年AFP监测结果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999-2009年周口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运用Topsis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5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999-2009年周口市AFP病例监测运行质量先上升后下降,以2003年最好,2007年最差.10个县(市、区)AFP监测工作不平衡,以太康县最优、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2000~2008年北流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监测工作要求。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2008年累计监测报告AFP病例65例,年发病率最低1.93/10万,最高达3.1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46/10万;发病年龄存在小年龄为主,4岁以下占86.15%。病例调查、采便、合格粪便送检及病后60d随访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病例及周围人群免疫史(平均服苗)达4次以上。病例报告及时率为95.12%,镇以下单位报告病例仅占16.92%。结论低血钾症是AFP病例的主要病种;全市近10年来的AFP监测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成绩显著,但镇以下卫生单位的报告工作仍有待加强。调动镇村两级临床医生报告AFP病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监测水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消灭脊灰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巩固无脊灰成果 ,对 1996~ 2 0 0 0年报告的 99例AFP病例的流行特征、监测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FP病例主要发生在冬季 ,病例集中在 1~ 3岁男性儿童 ,流行特征与脊灰病例相似。因此 ,为提高和加强监测系统质量 ,必须保持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我市标本不合格 AFP病例发生原因及其特点 ,探讨如何提高我市 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合格率。 方法 对福州市 1995~ 2 0 0 1年 AFP主动监测报表及相关资料 ,采用 EPI Info和 SPSS9.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995~ 2 0 0 1年共报告标本不合格 AFP病例 19例 ,五区不合格病例报告率和八县相近 ;由于首诊医院漏诊、漏报 ,导致采便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的有 13例 ;多发生于 0~ 5岁低年龄组儿童 ;1995~ 1996年标本不合格率高 ,分别为 2 1.7%和2 9.2 %,且预后较差。 结论 应加强 0~ 5岁低年龄组儿童 AFP病例主动监测 ,并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 AFP病例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 ,提高我市 AFP双份粪便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对株洲市1998-2007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应用Topsis法,采用5项指标对全市1998-2007年AFP监测质量进行纵向分析,对2003-2007年各县(市)、区级的AFP监测质量进行横向评价. 结果株洲市AFP监测质量整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各县、区AFP监测工作不平衡.全市以2007年监测质量最好,2006年次之,1998年最差;2003-2007年间9个县(市)、区AFP监测质量以茶陵县最好,攸县次之,炎陵县最差. 结论应用Topsis法评价AFP监测质量,其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相符,是一种较科学的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