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侧颈动脉体瘤在临床上偶有发现。但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极少见。笔者曾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29岁。因右上颈部肿物2年入院。自诉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物。病史中偶有头昏,无昏迷、声嘶、鼻塞及回吸性血涕。体检:心率82次/min,血压98/68mmHg(1mmHg=0.133kPa),右上颈动脉三角区扪及一约3.5cm×3.0cm肿物,质中偏软,界限清楚,表面扪及弥漫性血管搏动。左上颈动脉三角区亦可扪及一约1cm×1cm的类似肿物。鼻咽部正常。B超示双颈上部肿物,均质性,与颈动脉分界不清,血…  相似文献   

2.
血管平滑肌瘤生长在鼻部鲜见,笔者遇1例鼻背血管平滑肌瘤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一年前发现鼻背中部有一肿物生长,高梁米粒大小长至指甲大小。不疼痛,无呼吸及视力障碍。查体见鼻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临床鲜见,我科自1997年7月~11月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1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13年,于1997年7月入院。1995年曾在当地医院作穿刺,抽出血液后血肿吸收。检查:左颈侧颈动脉分叉高度见一3cm×4cm肿物,触之搏动,界清,活动良好,听诊无杂音,颈动脉较浅。右侧肿物较小,1cm×2cm,余同左侧。MRI示两侧颈动脉实质性肿瘤,以左侧明显。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示左颈总动脉分叉部以上有一团迂曲紊乱的血管团影,颈内外动脉弧形受压移位,供血动脉主要为左咽升动脉。栓塞后血管减少40%。全麻下行左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  相似文献   

4.
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宋新汉,刘赛保,王若洁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较少见,常以颈部肿物就医,恶性变者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巨大颈动脉体瘤并颈淋巴结转移,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1岁。因发现左颈肿物,伴咽喉不适2年余,于1992年9月7日入院。检查患者消...  相似文献   

5.
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一种,是发生于皮下或真皮深部、起源于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组成,成熟的平滑肌束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于血管之间。其发生于耳廓处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块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块,肿块无疼痛、溢液,右耳无明显听力变化,无耳鸣,剧烈运动时肿块较前变大,休息后肿块可恢复至运动前大小,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述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明确术前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60例颈动脉体瘤,共65个病灶。应用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研究肿块特征:位置、大小、边界、形状、内部回声与颈动脉系统位置关系,以及瘤体内部和颈动脉系的血流及频谱情况。结果所有瘤体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肿块呈边界清晰的不均质低回声,61个瘤体内部动、静脉血流丰富,频谱形态呈高速低阻型。结论颈动脉体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瘤体与颈动脉血管的关系以及瘤体内部血流情况,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 1年入院。查体 :右颈动脉三角区 5cm× 5cm大小搏动性肿块 ,未闻及血管杂音 ,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 :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 ,结构模糊 ,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 :颈部肿块性质待查 (右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 ,解离肿瘤失败 ,结扎颈总动脉 ,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 ,呛咳 ,患侧面瘫、舌瘫。术后 2个月 ,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 1年 ,偏瘫恢复 ,可胜任一…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一种,是发生于皮下或真皮深部、起源于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组成,成熟的平滑肌束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于血管之间~([1])。其发生于耳廓处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块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块,肿块无疼痛、溢液,右耳无明显听力变化,无耳鸣,每次体育运动时肿块可变大,休息后肿块可回复,3年来肿  相似文献   

10.
迷走神经嗜铬细胞瘤是少见的肿瘤,它在球体瘤的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次于颈动脉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约占头颈部嗜铬细胞瘤的5%,该肿瘤难以与颈动脉体瘤和迷走神经鞘瘤鉴别。它起源于迷走神经内的或紧邻迷走神经的散在的嗜铬体,位于颈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它有明显的女性倾向,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颈部肿块。当有迷走神经麻痹如出现声带.麻痹或吞咽困难时,诊断该病比较容易,然而当缺乏这些症状时,术前诊断往往困难,特别是由于肿瘤血管丰富,经血管造影易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生长于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并将此二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6年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在我院行CT检查,后将原始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MPR、VR等后处理;1例行MR检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MR影像特征及CT后处理技术在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颈动脉体瘤,均为单侧,男2例,女3例,年龄28~45岁,5例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4例行CT检查,病变边缘光滑,椭圆形;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以动脉期显著,与邻近动脉密度几近相似,2例病变表面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1例行MR检查,病变较大,边界清晰,边缘见分叶,T1WI病变内见"椒盐"征,增强T1WI显示病变明显强化。结论颈动脉体瘤CT及MR具有特征性表现,CT后处理技术及MR多方位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病变与邻近血管的位置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5 0岁 ,于 2 0 0 0年 4月 2 0日因右面颈肿块 2 4年 ,伴呼吸、吞咽困难 1年收入院。 10余年前曾就诊外院行面颈肿物探查术 ,术中发现瘤体巨大、血供丰富而中止手术 ,术后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入院查体见右软腭膨隆 ,可触及 6cm× 4cm肿物 ,右面颈部可触及 10cm× 16cm肿物 ,质实 ,皮温高 ,颈部轴位CT示右咽旁富血供占位约 8 6cm× 7 0cm(图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瘤体与颈部大血管关系不密切。因曾有手术探查史及伴吞咽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未行颈动脉压迫训练。于 2 0 0 0年 5月 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先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66年6月-2008年12月间8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增强CT、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8%、93.10%、85,00%。手术完全切除85例,活检2例,部分切除加放疗2例。手术平均时间176分钟。动脉切断(切除)率22.35%,术后脑神经损伤率36.46%,偏瘫发生率为2.35%。结论术前B超、增强CT及MRI诊断均具较高准确率,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显示瘤体与大血管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手术为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主要手段,Shamplin I、II型肿瘤92.6%能与动脉完整剥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人造血管在颈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2006年3月收治的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颈动脉造影证实。其中6例表现为无症状性颈部包块,1例还合并有声嘶、饮水呛咳。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并行动脉分流人造血管颈动脉血管重建术,1例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6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且无恶变。术后无死亡和偏瘫发生。1例ShamblinⅢ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伸舌偏斜,对侧上肢肌力下降为四级,该例病变范围广,术中对肿瘤周围神经剥离、牵拉明显,随访1年后上肢肌力恢复正常;其余5例术后均无明显神经损伤。全部手术病例颈部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未见复发。1例单纯放疗后随访半年肿瘤未见进一步生长,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颈部无创检查和颈动脉造影术是颈动脉体瘤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外科手术是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与动脉的密切关系来决定,颈动脉切除后根据术中情况可利用人造血管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2年2月至2006年6月50年间收治的9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9例均行超声检查,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3例.术前动脉压迫锻炼5例,其余4例肿物较小可触及颈动脉走行者未行压迫锻炼.术式均为动脉体瘤及周围组织扩大切除术,3例阻断颈总动脉,其中1例行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术,2例结扎颈总动脉.结果 术前诊断"颈动脉体瘤"7例,"转移癌"1例,"颈部肿物待查"1例.8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声嘶3例次,舌偏4例次,Horner综合征3例次,口角左偏1例次,呛咳1例次;术中出血50~1800 ml,输血800~1600 ml,无输血并发症;结扎颈动脉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偏瘫等.术后临床及病理诊断恶性颈动脉体瘤9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7例.颈淋巴转移伴肺转移1例.术后放疗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4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生存6例,其中伴有间断头晕及呛咳2例;2例死亡,1例死于颈部复发,1例死于肺癌;1例失访.结论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常侵犯颈动脉及颅神经,诊断应以病理学特点结合邻近组织侵犯及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为准;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行广泛切除,发生转移或复发者预后较差,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简述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与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做综述性报道.结果动脉造影对颈动脉体瘤的正确诊断率可达100%.术前评估对颈动脉体瘤手术意义重大.血管外膜下切除和颈动脉重建技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数字减影技术(DSA)是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最有效的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操作顺序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报告诊治4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认为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和颈动脉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同的价值。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前应行颈总动脉压迫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术前彩超和DSA结果,以及术中所见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8.
诊治颈动脉体瘤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诊治4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认为彩色Doppler超声(彩超)检查和颈动脉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前应行颈总动脉压迫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术前彩超和DSA结果,以及术中所见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9.
对头颈部癌侵及颈动脉2例,施行扩大的颈部廓清术,切除和重建颈动脉。 病例1,49岁,男性。喉癌术后,因右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超声波检查,右颈深部有边缘不整,内部回声不均,的肿物,颈总动脉壁听  相似文献   

20.
例1女,45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8个月为主诉入院。8个月来颈部无红肿疼痛,肿物进行性缓慢增大,无吸入性血痰,无声嘶及吞咽困难。检查见:右颈动脉三角区可触及肿物,2cm×2cm×3cm大小,边界清、质地中等,无明显压缩性,表面光滑,左右方向可活动,上下方向不活动,未触及动脉搏动感,可闻及弱血管杂音。颈部CT扫描右颈外侧区占位性病变,CT值36~63,ZHU,明显强化(CT值117HU),界限清楚,颈总颈内动脉受压前外移。颈部MRI+MRA:右颈动脉三角区一团块病灶,2.54cmX2.71cmX4.4cm大小,TIW呈高信号及等信号,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