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内外侧口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用我院19个膝关节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A组10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侧切口,术前活动度为92°(71~123°),股胫角平均为15.43°(13~39°),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26分。B组9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切口,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0°(69~121°),胫股角平均为14.21°,膝关节HSS评分为29分。分别选用髌骨内外侧入路,都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术后12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及膝关节HSS评分,并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以上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外翻角为6.21°,膝关节活动度为106°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5分,B组平均外翻角为6.15°,膝关节活动度为105°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4分,两组统计学分析外翻角的改变,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内外侧入路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所在.方法 25例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膝内翻角度5°~16°,平均9.8°;术后膝外翻角度3°~12°,平均8.6°;矫正角度8.5°~27.5°,平均17.5°.患膝关节采用HSS评分系统,术前60~82分,平均65.5分;术后78~92分,平均84.6分.截骨端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月.术中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评分及患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具有创伤小、骨愈合率高、内固定强度可靠、近中期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应用人工膝关节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120例(140膝)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术前、术后均以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判定结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平均2年。术前HSS评分:-5-34分,平均23.5分,术后62~90分,平均79分,其中优102膝,良13膝,可5膝,优良率为95.83%。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3.44°改善至术后平均94.58°,总外翻角平均7.2°(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在完善精细的术前准备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注重截骨量与软组织平衡相结合,术后予以系统规范的管理及康复训练应用,可使膝关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俞胜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8-154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asty,TKA)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5例16膝,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5~84岁,平均61.3岁;均有严重疼痛、活动受限,10例跛行,5例扶拐行走。术前HSS评分平均25分,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2~72个月)。其中2例合并外翻畸形,角度8°~16°;13例合并内翻畸形,角度10°~25°。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持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1.6个月。2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经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伸膝受限3膝(5°~15°)。屈膝90°~130°(平均112°)。疗效地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HS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对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骨关节炎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万仲贤  陈泽  陈福洪 《西部医学》2011,23(6):1082-1084
目的探讨五合一截骨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方法应用五合一截骨法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42膝,术前、术后4周和12周进行膝关节评分法(HSS)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前HSS评分平均30.8分,术后4周和12周HSS评分分别平均为83.4分和92.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56.69°,术后4周增至101.14°,12周为115.79°。术后2周内无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五合一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准确率,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实施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21例重度膝外翻患者常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完全矫正,膝关节HSS评分达83~97分,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至850~1100,外翻度数(股胫角)降至00~100,全部病例未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髌骨脱位,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重度膝外翻畸形患者常用常规截骨,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可很好的矫正外翻畸形,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讨论.男7例8膝,女16例18膝;年龄55~83岁,平均67.8岁.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50°,平均(13.6±2.2)°;以正常股胫角外翻6°为标准,术前膝内翻角度为8°~23°,平均(12.5±1.9)°.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为30~66分,平均(39.0±2.8)分.结果 术中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屈曲挛缩;术中并发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髌韧带部分撕裂1例.术后23膝股胫角外翻角度3.5°~7.4°,3例残留股胫角内翻角2°~5°,术后平均膝内翻角度(1.7±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均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个月,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10°屈曲挛缩,术后平均膝屈曲(0.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3~92分,平均(85.0±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陈成亮  宋树春  邹士平  魏瑄 《中外医疗》2010,29(34):66-66,68
目的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186例2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 225膝中,192膝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15%,且均为屈曲挛缩〉40°的患者。术后X线片见假体位置良好,0.5~8年随访,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分46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结论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畸形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改善骨关节炎患者膝外翻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探讨。方法临床选取在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68例,分两组,其中一组实施粗隆间外展截骨术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TA角(4.5±2.14)°要比对照组的(27.0±3.57)°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KSS评分(88.7±2.38)分要比对照组的(28.9±5.95)分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在老年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期间老年骨性关节炎应用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56膝),平均年龄75.5岁(72-85岁),采用X线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51.9分增加到术后的91.1分。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伸5°、屈62.7°,到术后平均伸0°、屈130°,术前最大内翻畸形25°,最小内翻畸形5°,术后畸形角度全部得到矫正。结论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分别采用,胫骨近端内侧垂直截骨术和常规韧带松解技术的手术用时和术后效果。方法 28位患者38膝(38例)行TKA,合并9度以上膝内翻畸形。19例行传统的韧带松解,19例行胫骨近端内侧垂直截骨组。比较手术用时,术后1年时膝活动度(ROM),HSS评分。结果垂直截骨组的手术用时较少,平均99.26min,韧带松解组平均用时119.16min。在活动度,HSS评分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在重度内翻膝TKA中,胫骨近端内侧截骨,可作为平衡软组织的一种方法,可能减少手术用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7例(32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6膝关节,女21例,26膝关节,年龄31~72岁,平均68.7岁,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置换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总神经麻痹发生,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50°~105°,平均(68.50±17.56)°,术后90°~125°,平均(108.50±26.78)°,股胫角术前11°~31°,平均(18.2±5.1)°,术后3°~11°,平均(8.5±2.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前28~54分,平均(39.0±4.57)分,术后45~100分,平均(88.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外翻畸形可采用常规截骨、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后稳定型假体植入,能较好地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 (7.73±1.58) 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 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80例(9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0.2岁(48~74岁);左膝33例,右膝29例,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者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75膝,良18膝,一般5膝,未出现效果差的病例,优良率为94.9%;术前平均HSS评分为(45±6)分,术后平均HSS评分为(88±6)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34例(36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测量对比术前、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3~49个月),36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26°,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HSS评分由术前62分增至96分,优良率达91%。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HSS评分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21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全膝关节置换(保留或不保留PCL),利用HSS评分对比手术前后关节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术前为(44.2±3.4)分,术后末次随访(86.1±3.8)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是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途径,术中应严格掌握截骨、软组织平衡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强直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对4例(7膝)膝关节强直的患者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化脓性关节炎骨性强直,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术前记录关节活动度均为0°,KSS评分平均为42分(11~63分),功能评分平均17分(0~45分).结果 术后随访5~27个月,术后平均活动度83°(60°~110°),KSS评分平均为83分(64~91分)功能评分平均77分(60~90分),感染例数为0.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关节强直近期随访取得满意疗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股骨胫骨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术后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