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方法70例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与60例无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进行比较,观察2组在临床表现和手术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低于无上尿路梗阻组。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区或腹部疼痛,少数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发热等,病程一般较短。膀胱镜检查病灶分布特征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2组之间无差异。伴有上尿路梗阻组没有二次手术病例,无上尿路梗阻组有9.3%患者需进行二次以上的手术。结论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通常以上尿路梗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时首先应明确和解除输尿管梗阻的原因。对于腺性膀胱炎,应进行积极治疗或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方法 32例伴有上尿路梗阻与34例不伴有上尿路梗阻腺性膀胱炎的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病理类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测定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的表达。结果 2组病理类型主要为移行上皮型,其次为肠上皮型,其他类型较少,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组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泌尿上皮型与混合型相比,COX-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病理类型腺性膀胱炎之间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具有不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相同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目前尚难通过免疫组化测定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的表达来预示腺性膀胱炎的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腺件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也称囊性膀航炎(Cystitiscystica,CC)[1],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在0.1%~1.9%之间[2],不同性别的成人和儿童均可患病。1病因学多年来,对膀胱病灶中腺体的成国主要有两种解释,即胚胎剩余和正常尿路上皮化生。1.1胚胎起源说在胚胎学上,由于膀胱、直肠共同起源于原始泄殖胜,且膀胱内腺体在形态学上与正常肠腺很相似,故Emmett等[3]曾提出膀胱内腺体可能由直肠与尿生殖窦分离时继续存留在膀胱中的内胚层肠细胞巢,即胚胎剩余发展而成。支持者也据…  相似文献   

4.
下尿路感染与腺性膀胱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下尿路感染与腺性膀胱炎 (CG)的关系。方法 :12 0例CG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 72例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及尿沉渣细菌计数 ,6 0例行尿液病毒学 (包括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CG患者尿细菌定量培养示有意义菌尿为 15 .3% (11/ 72 ) ,可疑标本为 18.1% (13/ 72 ) ;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率 31.9% (2 3/ 72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三种病毒的尿液PCR检测总阳性率 6 .7% (4 / 6 0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慢性下尿路细菌感染 ,尤其是大肠杆菌感染 ,与CG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4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2003年,我院共诊治腺性膀胱炎4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术后用羟基喜树碱作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143例患者中,98例在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6例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无癌变.结论: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抗炎、膀胱药物灌注、经尿道电灼术等治疗。结果 36例随访7—68个月,平均35个月,治愈12例,好转15例,未愈5例,加重4例。结论 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膀胱药物灌注及抗炎治疗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且有化生性改变。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控制困难,易于复发,且具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我们支持对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预防癌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发展成膀胱癌的危险因子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转化成膀胱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l0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其中80例为单纯腺性膀胱炎;伴癌变的24例中,11例为腺性膀胱炎演变成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接触毒物的时间、病程、有无伴膀胱结石及排尿不畅等几个相关因素。结果:癌变组接触毒物的时间普遍超过1年(10/11,90.91%),病程>1年(11/ll,l00%),伴膀胱结石(8/11,72.73%)及排尿不畅(9/ll,81.82%),向单纯腺性膀胱炎组上述数据分别为l2/80(15.00%)、20/80(25.00%)、0/80(0%)、11/80(13.7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腺性膀胱炎发展成膀胱癌的诸多因素中,接触毒物的时间、病程、伴膀胱结石及排尿不畅可能是重要的危险因子。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减少向膀胱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腺性膀胱炎27例报告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总线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27例获得6-45个月随访,其中治愈20例,3例病情无变化,2例好转者于6-12个月内复发,2例有恶变倾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不同的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例、抗生素(121服环丙沙星)组18例、膀胱灌注(灌注羟基喜树碱)组26例、经尿道电切术(TUR)+膀胱灌注组23例进行治疗,根据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的不同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经统计学分析,局限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56%,抗生素组63%,膀胱灌注组79%,TUR+膀胱灌注组81%;弥漫型患者对抗生素及膀胱灌注治疗均无效。结论:局限性腺性膀胱炎各个治疗组疗效相同;弥漫性腺性膀胱炎需行TUR+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增加。腺性膀胱炎由VON LIMBERK于1887年首先报道,其本质是移行上皮增生和化生。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3.
腺性膀胱炎(附172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72例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2例行经尿道电切,对其中93例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同时电切挛缩膀胱颈、精阜增生等病变,16例伴有尿道口处女膜病变的患者行处女膜病变切除整形,40例拒绝手术和16例电切术后无效者仅行膀胱三角区注药。结果 132例经尿道电切者中78例随访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率58%;56例膀胱三角区注药者中32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7%。结论 下尿路梗阻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病因,气化电切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此法还可同时切除引起腺性膀胱炎的梗阻病变,膀胱三角区注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腺性膀胱炎39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电切汽化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37例随访8~85个月,平均52个月。26例治愈,9例好转(在8~17个月复发),2例术后18~43个月恶变膀胱癌。结论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切、气化加膀胱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潜在恶变倾向,需长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5.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7例腺性膀胱炎按不同的病因分组,分别采取抗炎对症、解除梗阻、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除术等治疗。结果 伴发结石异物的患者,病因去除后50%能够自愈,有效率达94%。伴发下尿路梗阻的患者,病因去除后有效率达84%。单纯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53%能够自愈。未见伴发疾病的患者有效率71%,复发率46%,癌变率21%。结论 对于不同病因的腺性膀胱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腺性膀胱炎32例。均以膀胱刺激症状、血尿为主要表现,经膀胱镜及病检证实。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术。32例均行膀胱灌注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治疗,每周1次,6次为1疗程。随访6个月~3年,疗效良好,未见复发和癌变。认为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腺性膀胱炎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初诊时行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腺性膀胱炎,其中并发肾积水16例,前列腺增生15例,尿道狭窄1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12例,膀胱结石4例。采取腔内手术71例,开放手术14例。结果:首次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仍为单纯腺性膀胱炎者55例,随访中均未发生恶变,生存良好;并发恶性肿瘤者30例,5例于首次术后10~36个月死亡。结论:腺性膀胱炎及其并发症应同时治疗,腔内手术、开放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可根据病变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电气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 998年 1月~ 1 999年 3月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 2 0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32~ 44岁 ,平均 36.7岁。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4例伴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 1 4例 ,尿  相似文献   

19.
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为引起临床医师对腺性膀胱炎的重视,本文就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病理改变、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关系、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因复杂,可能与膀胱黏膜慢性刺激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的前期改变。其治疗只有针对病因,消除慢性刺激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伴肾积水并发症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伴单、双侧肾积水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单侧肾积水组21例,双侧肾积水组11例,均进行积极的局部治疗,包括经尿道电切和激光切除膀胱内可见病变组织。如输尿管膀胱开口清晰,给予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解除输尿管梗阻(10例);如输尿管膀胱开口无法明确判断,不能放置支架管,则给予开放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再植(22例)。术后治疗包括膀胱灌注及口服药物抗感染和预防复发。结果:32例随访12~45个月,伴单侧肾积水并发症的腺性膀胱炎在尿常规缓解、膀胱镜下缓解、肾积水缓解以及最终是否行膀胱全切治疗等方面的结果显著优于伴双侧肾积水并发症的结果(P<0.05)。14例患者最终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或输尿管皮肤造瘘),两组均未发生癌变。结论:对于并发单侧肾积水并发症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积极的局部治疗有效,缓解率高;对于并发双侧肾积水并发症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积极的局部治疗效果差,最终往往需要行膀胱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