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下腹隐痛9 d、发现盆腔肿物5 d入院。子宫及附件彩超,盆腔偏右侧低回声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盆腔新生物伴周围种植转移,淋巴结增大。子宫及附件增强MRI,右侧下腹部-盆腔肿块、回盲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及回盲部FDCS。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好转出院。结论:FDC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FDC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本组46例,1例经气钡灌肠复位。45例手术治疗,其中小肠部分切除吻合18例,回盲部切除3例,右半结肠切除16例,肠粘连松解4例,复位后盲肠固定术4例。结果44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灌肠复位治愈,1例因回盲部术后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成人肠套叠以手术治疗为宜,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依据不同疾病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阑尾类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首次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阑尾类癌,分别采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姑息性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1例术前诊断,均经术后病理确诊。10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少见,难以做出术前确诊。宜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4.
回盲部炎性假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盲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回盲部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例,诊为炎性肿块,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右半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1例。回盲部切除1例。结论:炎性假瘤症征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结肠镜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行回盲部切除术;对不能除外盲肠癌者,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患者的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行阑尾炎手术,术中均发现回盲部肿块.其中9例术中取部分肿块行快速病理诊断,4例诊断为结肠癌而行根治术,5例诊断为炎性肿块(2例因肿块与周围粘连明显不能分离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3例未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征得家属同意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肿块;另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需要行术中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若为恶性病变,则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若为炎性病变,则根据粘连情况行阑尾切除引流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朱煜明 《吉林医学》2014,(12):2625-2625
目的:分析并总结回盲部肿物35例误诊病例,探讨该部位包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并分析35例回盲部肿物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其余7例经过纤维结肠镜和气钡灌肠造影确诊。其中阑尾脓肿误诊10例,回盲部肿瘤误诊8例,克罗恩病误诊9例,肠系膜淋巴结核误诊3例,炎性肉芽肿3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结论:回盲部肿物可以有多种疾病所导致,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大部分确诊需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一般资料 患者,男,52岁.右下腹包块3年,钡灌肠阑尾不显影伴有回盲部圆孤形压迹,疑阑尾粘液性囊肿,于1989年4月8日手术,回盲部有一7cm×8cm囊性肿物,肿瘤与邻近肠管粘连较重,未找到阑尾,回盲部肠系膜有10个肿大淋巴结,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诊断为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癌变淋巴结转移(3/10).术后化疗.1991年摄胸片,左下肺有一边缘清楚阴影.肺CT扫描示左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6例阑尾炎患者,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时的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均发现回盲部肿块,3例为炎性肿块,2例为结肠癌二次行根治术(术中均未送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因阑尾穿孔行回盲部肠管部分切除术),1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优先快速病理诊断以明确临床诊断,如为恶性需早期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如为炎性则根据术中情况及粘连程度行阑尾切除及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遇到的22例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肝区结肠癌、1例盲肠癌并盲肠升结肠套叠和4例盲、结肠炎症反应病人外,余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结肠癌6例,盲肠良性肿瘤1例,疑诊腹膜间皮瘤1例,余8例均为结肠炎症。行单纯阑尾切除4例,回盲部切除6例,回盲部、升结肠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大部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11例。术后病理结果:1例盲肠炎性假瘤,3例盲肠癌,4例升结肠癌,1例肝区结肠癌,余均为盲、结肠炎症。切口感染2例,无肠瘘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时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进而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本组48例,2例钡灌肠复位,46例手术治疗,小肠部分切除吻合20例,小肠Meckel憩室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7例,横结肠切除术3例,回盲部套叠复位后固定2例。结果4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钡灌肠复位成功者术后先后发现都为结肠癌。结论成人肠套叠以手术治疗为宜,应尽早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诊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俊  许林  郑耿阳  邱江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09-19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77年1月至200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包括阑尾类癌1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17例,阑尾腺癌8例,其中术前病理确诊仅4例(10.8%),术中经冰冻切片确诊28例(75.7%),术后病理证实5例(13.5%).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7例,回盲部切除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其他手术方式3例.随访6~193个月,阑尾类癌、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1.7%,100.0%、86.7%、71.5%和75.0%、50.0%、50.0%.结论 阑尾肿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阑尾类癌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198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7例妊娠期合并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行非手术治疗有效,另外10例行手术治疗。10例手术病人中小肠粘连7例,行肠粘连松解术5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回盲部、升结肠肿瘤各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脾曲癌1例,行左半结肠切除、结肠双造瘘术。结论 妊娠期急性肠梗阻病人应早期诊断,先行非手术治疗12~24小时,如无效或者怀疑窄性肠梗阻,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40例急性阑尾炎并存10例结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1994年2月收治急性阑尾炎340例中并存结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结果:10例结肠恶性肿瘤均为漏诊或误诊病例,在术中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结论:对50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做仔细的体格检查,尤其直肠指检,术中要采用剖腹探查切口,探查要全面直至整个结肠,对无法区别炎性肿块还是肿瘤者要行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阑尾类癌 2 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 4例中无 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类癌 ,均为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 ,19例仅行阑尾切除术 ,2例行回盲部切除术 ,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其中 19例进行随访 ,尚未发现有阑尾类癌复发者。结论 :阑尾类癌术前诊断较困难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肿瘤的大小 ,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等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多数阑尾切除术足以治疗 <1cm的阑尾炎癌 ,直径 >2 cm的可行规范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患者12例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均以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而确诊为合并结肠癌1例,阑尾切除术后1~3月仍有右下腹疼痛,再次入院诊断为右侧结肠癌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临床较易误诊,术中发现两者并存时,阑尾炎较轻的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可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若腹腔感染严重或结肠粪便太多,应抗感染或造瘘后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文献并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膀胱IM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术前均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并活检,3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炎性病变可能,膀胱肿瘤不能排除;1例报告为膀胱IMT。4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IMT。3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随访7个月后失访。结论:膀胱IMT临床特征酷似膀胱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对29例外科手术的CD病例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4例因回盲部占位肠镜活检证实,6例全消化道造影结合CT检查诊断,1例外院无线胶囊内镜诊断,其余18例均因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诊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手术方式以右半结肠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回盲部切除等为主。结论:本病常以急腹症出现,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手术方式依据病变部位和并发症而不同,切除病变肠管仍是肠道CD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回盲部病变的临床特点、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进行诊断治疗的回盲部病变患者共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通过结肠镜及病理活检及组织染色,确诊率81.3%,主要病变类型为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回盲部肿瘤、回盲部憩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回盲部息肉、回盲部溃疡(炎性)、回盲部淋巴滤泡增生、肠结核。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患者最多,年龄分布在17~81岁,女性患者中,以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居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史的占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盲部病变具有典型的结肠镜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回盲部病变具有一定的发病特征及趋势,通过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检出率较高,且具有较为典型的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特征,为临床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诊断为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阑尾炎8例,术中发现并诊断为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7例,予及时处理;诊断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4例。结论对回盲部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缺乏认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