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现阶段,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病理损害、延缓关节畸形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临床上治疗RA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生  尹勇  常洪 《中国康复》2005,20(6):336-336
脑卒中偏瘫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54-82岁,平均68.9岁;肩痛合并功能障碍23例,单纯肩痛4例;病程25 d-3个月;27例患者分为穴位组19例和药物组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穴位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Ⅰ号配方:2%利多卡因5ml,VitB120mg,VitB625mg,VitB12100μg,地塞米松5mg及生理盐水至20ml;Ⅱ号配方为2%利多卡因5ml,0.5%布比卡因4ml,VitB120mg,VitB625mg,维生素B12100μg及生理盐水至20ml。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肩关节,肩负着日常的提物、操作、粗重或精细等工作,若缺乏合理的自我调护,日久必会引起肩关节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因此中老年人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劳累极易患肩痛症.本文收治50例肩痛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选穴定则,制定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积分变化.  相似文献   

4.
阮经文  郑沛仪 《中国康复》2000,15(2):106-107
作为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肩关节,肩负着日常的提物、操作、粗重或精细等工作,若缺乏合理的自我调护,日久必会引起肩关节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因此中老年人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劳累极易患肩痛症。本文收治50例肩痛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选穴定则,制定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积分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肩痛症均为门诊患者,男ZI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574岁;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背腰腿痛》的标准[‘j,其中肩关节退行性变引起肩痛8例,肩周软组织病变引起36例,颈椎病引起6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5.
陈静荣  孙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07-3807
肩痛是脑卒中并发症。由于急性期患的卧床和过多的肢体牵拉,床上不正确卧位的挤压造成很多患出现了肩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采用物理治疗与运动功能训练,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肩痛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同时,治疗组选用红花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选用止痛药芬必得,两组均进行随访.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的肢体关节疼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停药后疼痛照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采用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3.3%,x2=5.56,P<0.05;两组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有效改善肩痛症状,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的康复效果及其对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10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针刺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是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部分患测定脑血流图,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0%,两有显差异。而且治疗组脑血流图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结论: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HSP患者。将纳入患者通过SPSS 26.0统计软件对入组顺序编号进行随机化设置,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次要观察指标为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 FMA-UE)以及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结果 共纳入患者39例。其中,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前,两组VAS、FMA-UE、MBI评分和P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PROM(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组...  相似文献   

10.
资料和方法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9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 4~ 79岁 ,平均 6 2 .3岁 ;其中脑出血 10例 ,脑梗死 5例 ;病程15d~ 2个月。对照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5 3~ 72岁 ,平均 6 3.6岁 ;其中脑出血 7例 ,脑梗死7例 ;病程 2 0d~ 2个月。两组患者均除外患脑血管意外前有肩痛病史 ,发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 :①矿泉浴 ,全身浸浴 37~ 39℃ ,8~10min/次 ;②中频电疗法 (北京产K8832 -T电脑中频治疗仪 )低频频率 1~ 15 0Hz ,中频频率 2k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针灸治疗与护理;治疗组30例,在接受常规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其对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针刺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部分患者测定脑血流图,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0%,两者有显著差异。而且治疗组脑血流图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早期干预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以及临床查体,明确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HSP)的原因,并分析超声表现与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56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VAS评分分为肩痛组及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肩关节超声检查。临床检查包括Brunnstrom分期、Ashworth分级、肩关节半脱位及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结果:肩痛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较非肩痛组高(51.4% vs 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显示,肩痛组患者冈上肌病变(54.3%)和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SA-SD)积液(45.7%)与非肩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冈上肌病变及肩峰下滑囊积液与偏瘫肩痛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肩袖损伤是脑卒中患者偏瘫后肩痛的原因之一,冈上肌损伤及肩峰下滑囊病变同肩痛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针内关、足三里等穴,针后双膈俞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12复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两组均治疗3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炳汉  郑学锋 《现代康复》2000,4(10):1482-148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病因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73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药外敷+TDP照射和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37例除上述方法外还进行推拿和运动疗法治疗。结果经治疗5~6个疗程,患肩痛程度分级和患肢活动功能的评定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性。结论中药湿热敷、针刺、推拿和运动疗法是脑卒中病人肩痛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将脑卒中及脑损伤偏瘫患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46例,在前基础上再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穴位注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肩痛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肩痛的比例可高达5%~84%[1].肩关节疼痛直接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作者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对120例肩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训练法与传统方法对肩痛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