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ONE-STITCH"技术在肾移植膀胱输尿管吻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比总结我中心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肾移植手术膀胱输尿管吻合时324例病人应用常规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内置J型支架管)同121例病人应用"ONE-STITCH"技术(无J型内支架管)的优劣.结果 应用常规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的病人,均在术后需拔除支架管.时间不定;15例病人术后出现肉眼血尿(4.6%),46例病人出现尿路感染(14.2%,P<0.05),6例病人因出血严重出现尿路梗阻,4例再次手术清除膀胱内血块,吻合膀胱输尿管;2例患者因肾盂输尿管出血严重而摘除移植肾;17例病人术后早期发生漏尿,放置导尿管引流2周后愈合;而应用"ONE-STITCH"技术行膀胱输尿管吻合的病人7例病人出现尿路轻微感染(5.78%),3例术后早期漏尿,但23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9%,P<0.05),随访6个月-1年,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无肾积水.结论 在膀胱输尿管吻合手术中应用"ONE-STITCH"吻合技术方便、省时、可靠、经济,术中无需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术后的并发症,但手术中需注意处理好输尿管残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8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留置导尿管5~7天,术后4~8周拔除双J管,3~12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近期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2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结果: 术后无感染、漏尿和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较有效的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作支架有利于肾功能迅速恢复,减少术后吻合口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中改良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方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简易的输尿管膀胱的吻合方式,寻找简易、可靠、快速的吻合方法,减少膀胱输尿管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84例肾移植患者采用简易的膀胱输尿管吻合方式,手术方式为留取10cm左右输尿管,将膀胱全层切开约1.5cm,输尿管纵行切开1.5cm,于输尿管留置5F双J管,将输尿管尖端与尿管尖端以丝线相莲后将输尿管膀胱粘膜对位缝合确切,外以浆肌层包埋.术后10~12d尿管连同双J管一并拔除.术后随访2月~6a观察长期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双J管不能拔除1例,缝合线吸收后便可顺利拔除,1例患者术后5月发生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梗阻,经手术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无尿瘘、尿路梗阻、肾脏积水以及围手术期尿路感染发生.结论 经典的膀胱输尿管吻合方式为隧道法,手术方式较为复杂,并发症常见,我中心采用的简易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方式快速、确切、可靠,操作时间为5-10min,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肾移植手术中可行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徐峰  李坚勇  谭卫  陈钟良  刘德荣 《四川医学》2005,26(12):1433-1434
目的 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5例,术后6-8周拔出双J管,术后6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 患肾积水好转,肾盂明显缩小,吻合口通畅。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较理想的方法,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尿及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37例38例,肾盂输尿管外支架组21例,双J管内引流组16例17侧。前者术后三周拔除支架,后者术后6周-12周拔除双J管,三个月后静脉尿路造影复查。结果:肾盂输尿管支架组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而双J管内引流组除一例吻合口出现狭窄外余吻合口通畅,肾积水好转。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双J管内引流能减少术后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2003-2006年该院收治的9例移植。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3例,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D—J管,效果不满意,后1例采用钬激光行内切开,另1例改开放手术;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均采用移植肾近端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或端端吻合。结果9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经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0年,肾功能均正常,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结论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根据引起梗阻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常规放置双J管的必要性和能否有效降低术后输尿管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施行肾移植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置双J管组(50例)和未置管组(45例),已剔除膀胱壁过薄、膀胱炎症、输尿管过短、血供不佳、渗血过多等必须放置双J管的病例.比较两组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例数、尿培养阳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术后尿瘘、输尿管梗阻发生率方面,置管组明显低于未置管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常规放置双J管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输尿管并发症.为减少感染机会,可常规采用双J管末端留丝线,术后牵拉丝线拔除双J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 的:对比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和常规双J输尿管支架在预置管输尿管软镜手术前后对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SR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的160例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预置管及软镜手术后均使用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A组79例患者,B组为预置管及软镜手术后均使用常规双J输尿管支架,B组81例患者,所有患者在输尿管支架预置管后2周/术前(T1)、术后2周/拔管前(T2)、术后6周/拔管后4周(T3)分别完成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评分表(USSQ)。结果:160名患者均完成研究,相比常规双J支架管组(B组),改良单J鱼尾支架管组(A组)在URS术前预置管2周(T1)以及URS术后2周(T2)的尿路症状、躯体疼痛症状明显降低( 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6周(T3)作为基线比较相关USS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严重血尿、发热(T>38.5℃)、支架管移位、尿源性脓毒血症等相关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双J输尿管支架相比,在URS预置管期间及术后使用改良单J鱼尾支架管可显著降低SRS,尤其是尿路症状和身体疼痛,且具有相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尿瘘及输尿管梗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在肾移植术中常规应用单J管引流尿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2例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术后6~8周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随访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有引流作用的支架管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单J支架管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年以来在3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应用德国angiomed支架管做为肾移植术后尿路支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随访3年均无并发症。2 手术方法麻醉后先留置Foleys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200ml,尿路重建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根据移植肾至膀胱距离,剪去多余输尿管,将angiomed双J管中间断开成两根单J管,尾部收入移植肾孟,使支架管末端较输尿管端长出4~5cm,将输尿管后侧纵行剪开07cm,向前翻转…  相似文献   

15.
改良式双J管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肾移植术常规置放改良双J管的利弊。方法: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定改良式J管的长度,型号,双尾尺寸,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1)将普通长度双J管缩短至12cm,使两端猪尾变小;(2)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前置放双J管;(3)膀胱内攀侧孔缝一道4号丝线长约20cm横行结扎;(4)术后早期拔出尿管,待丝线头排出后,沿尿道方向牵引丝线拔出该管。将1997年12月-2002年1月25例肾移植分A、B两组;A组为对照,放置外引流支架管,B组放置内引流改良双J管。从拔出时间,拔管前后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拔出尿管时间无区别,但拔引流管时间,拔输尿管支架管时间,B组明显较A组时间短;尿常规检查;拔出支架管前,红血球,白血球AS组少于B组,但拔支架后,两组接近,尿培养A,B两组均为阴性,结论:(1)常规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效果优于支架管外引流组;(2)改良式双J管长度缩短避免了异体输尿管因保留过长而导致术后扭曲,狭窄及积水;(3)膀胱黏膜仅做一小切口留作吻合,防止了尿瘘的发生;(4)膀胱内攀缩短减少了膀胱黏膜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率;(5)膀胱内线尾经尿道排出后牵引丝线拔支架管,省去用膀胱镜拔管造成的痛苦;(6)手术后早期拔肾周引流管,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膜后路径对16例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段,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4d,平均10d。16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经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7.
项允成  王燕  王霞  安杰  宗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4):143-143,146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硅胶尿管作支架引流管行离断式肾盂形成术26例,支架管末端外置体外夹闭,仅作内引流,其中双侧2例,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结果吻合口均通畅,随访0.5~2.0年,肾积水消失17例共计19侧(双侧病变2例),减轻7例,无变化2例.术后尿漏1例,持续3d.结论支架管末端外置内引流方法简单,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丁玉峰 《中外医疗》2011,30(18):74-74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2例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置管时间3~6周。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支架管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6年3月,施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620例,其中,2002年5月~2004年6月,共364例患者,部分患者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置管时间3~14d;2004年7月~2006年3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末端带线的输尿管支架管,置管时间6~14d,置管种类为树脂输尿管导管和双J管。结果:2002年5月~2004年6月,术后未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89例患者中,42%(37/89)出现输尿管绞痛、感染、尿外渗、发热和无尿等并发症;2004年7月~2006年3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支架管能够减少带管引起的不适,并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J管配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行输尿管镜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放置单、双J管分为单J管组(53例)及双J管组(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第1、2周,双J管组尿路刺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J管组(P值均<0.05);两组间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腰痛或侧腹痛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单、双J管组分别有23、27例患者获随访,拔除单或双J管后第1、2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放置单J管引流支架的临床效果与双J管相近,且取出导管简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一种新的输尿管镜术后的引流支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