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别应用单层琼脂培养中甲基纤维素培养方法,同期观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和红细胞生成素,对脐带血和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祖细胞,其早期的造血祖细胞数量与骨髓相似,脐带血的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4.
集落刺激因子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敏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25(4):235-236
骨髓抑制是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集落刺激因子(CSF)对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防治粒细胞缺乏症和增加剂量敏感性都具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CSF治疗SCLC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研究发现,多种实体肿瘤中有G-CS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 receptor, G-CSFR)的表达,且G-CSF可通过G-CSF/G-CSFR的自分泌/旁分泌通路与环氧化酶通路等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微血管形成,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G-CSF 及G-CSF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化疗药物敏感的恶性肿瘤,疗效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 Maraninchi实验证明,当化疗剂量提高一倍时,近期缓解率升高非常显著(P<0.01)。然而大剂量化疗后虽然提高了疗效,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毒副作用,尤其骨髓严重抑制,进而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低剂量(5 μg·kg-1·d-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供者CD+34细胞动员的效果及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间。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108例健康供者给予G-CSF 5 μg·kg-1·d-1,在动员后的第4天至第6天收集标本,检测相应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采集物单个核细胞(MNC)计数、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比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 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71±0.08)%、(1.09±0.09)%、(0.57±0.08)%,第4天至第6天CFU-GM产率分别为:(93.33±44.51)/105 MNC、(124.61±57.85)/105 MNC和(80.25±49.24)/105 MNC。CD+34细胞比例和CFU-GM产率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量分别为(3.33±1.36)×106/kg、(4.14±1.67)×106/kg、(2.79±1.47)×106/kg,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108例供者采集2次(第4天、第5天)均可满足移植标准。所有供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单一低剂量G-CSF能够有效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后于第4、第5天行干细胞采集优于第5、第6天。 相似文献
10.
1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AHSCT)能够提高某些实体瘤的疗效,该疗法的成功得益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运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rhG-CSF对实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接受AHSCT的130例实体瘤患者分为rhG-CSF组和对照组,rhG-CSF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第6天开始连日给予rhG-CSF250~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5.0×109/L为止;对照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不给予rhG-CSF。结果:130例患者共完成移植132次,其中2例为2次移植。研究早期的24例患者采取自体骨髓移植,其中12例移植后给予rhG-CSF;此后的106例均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为2次移植),其中47例移植后给予rhG-CSF。(1)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33天和41天,WBC恢复到1.5×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为14天和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恢复到20×109/L及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17天和20天, 相似文献
12.
GM-CSF可加速受损骨髓恢复,刺激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系的所有细胞早已证实。由于GM-CSF本身不是放射性保护剂,但与IL-1或TNF合用时GM-CSF可加速造血恢复,以此达到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磷酰胺或足叶乙甙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是APBSC经典的动员方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rhG-CSF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个动员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上述两种动员方案对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共有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CTX方案组26例,剂量为CTX3.5g/m2加rhG-CSF5μg·kg-1·d-1;VP-16方案组26例,VP-16的剂量随机采用1000mg/m2或1500mg/m2加rhG-CSF5μg·kg-1·d-1。两组均在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CTX组WBC恢复到2.5×109/L、VP-16组WBC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MNC)≥5×108/kg或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采集到的APBSC。比较两组动员采集过程中的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CTX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明显早于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ABD活性因子对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44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22例干预组患者口服ABD活性因子,22例治疗背景相同的对照组患者作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的差异。结果 43例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对照组1例患者因重度骨髓抑制终止化疗。干预组骨髓抑制情况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Ⅲ~Ⅳ级骨髓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抑制情况显著改善(P<0.05,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顺铂,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情况明显改善(P<0.05,P<0.05,P<0.05,P<0.05)。结论 ABD活性因子可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尤其降低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提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同时降低铂类、紫杉醇类、抗代谢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保护的骨髓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患者的骨髓造血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的大剂量化疗,对11例急性白血病及中-高恶性度非何杰林巴瘤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又称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体内生物性造血生长因子,在调节髓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CSF还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初治MM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皮下注射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分别为42、49例。分析两组动员后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物CD34+细胞数、动员中最高中性粒细胞(mANC)数、动员的费用以及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的中位采集MNC数分别为5.86×108/kg[(1.08~24.54)×108/kg]和6.61×108/kg[(0.83~33.80)×10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83.00,P=0.245);PEG-rhG-CSF组的中位采集物CD34+细胞数高于rhG-CSF组,分别为5.56×106/kg[(0.94~19.90)×106/kg]和4.82×106/kg[(1.12~14.61)×10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00,P=0.038)。PEG-rhG-CSF组动员期间中位mANC数较rhG-CSF组低,分别为20.50×109/L[(7.26~61.30)×109/L]和32.08×109/L[(6.92~69.9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0.00,P=0.00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PEG-rh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恢复至1.0×109/L的时间较rhG-CSF组短[(11.59±1.98)d比(12.93±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19);PEG-rhG-CSF组血小板计数(Plt)恢复至20.0×109/L的时间也较rhG-CSF组有缩短趋势[(12.86±2.62)d比(14.80±5.4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P=0.085)。PEG-rhG-CSF组的动员总费用与rhG-CS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05.47±7365.98)元比(22976.83±10264.34)元,t=-0.721,P=0.474]。结论PEG-rhG-CSF联合大剂量化疗是MM患者PBSCM的有效方案,其动员费用与rhG-CSF相当。PEG-rhG-CSF可能是MM患者PBSCM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 《白血病.淋巴瘤》2007,16(1):1-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我国已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些年,其对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rhG-CSF的应用在临床已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是好的疗效。但个别医生,由于对G-CSF缺乏全面了解和认识,招致一些原可以避免的严重并发症,如诱发肺、脑、心肌梗死或促进和诱发粒细胞白血病等。如何把握G—CSF应用的指征,扬其优越效果,避其毒副作用,确保医疗安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而有意义的工作。
鉴于此,我刊在本期约请了田丁教授和其他5位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除了介绍G—CSF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外,着重提出一些如何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见解。所有这些,对血液学同道特别对年轻的医生们,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